太平輪上真有神秘黃金嗎?200箱黃金變海底寶藏
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佟大為、宋慧喬、長澤雅美等中、日、韓電影巨星主演的《太平輪》上映,超強的陣容讓這部電影備受觀眾的矚目,同時也讓觀眾了解到了“太平輪”這艘被稱為“東方泰坦尼克號”的悲劇而又神秘的歷史,只是在歷史真相的背后仍然有許多未解開的謎團,一些傳言也讓太平輪的沉沒變得更加神秘。
太平輪悲劇發(fā)生于1949年1月27日,中聯(lián)輪船公司的太平輪因超載(2,093噸)又夜間航行,在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jié)山附近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礦及木材的建元輪相撞沉沒,船上932人遇難。
【陰謀論一】沉船是因“黃金大諜戰(zhàn)”?
關(guān)于太平輪的沉沒的原因,眾說紛紜,如今被普遍認定的說法是:1949年1月27日,由上海開往基隆的中聯(lián)輪船公司的太平輪,因超載又閉燈夜間航行,且抄近路走到了淺灘航線,導致在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jié)山附近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礦及木材的“建元輪”相撞沉沒。這是最官方的說法,但事實上每一次大型的災難事件發(fā)生時,坊間必定會流傳起很多繪聲繪色的、真假難辨的傳說,其中被傳的最神的,就是船上展開的一場“黃金大諜戰(zhàn)”。
??吭邳S浦江碼頭的太平輪,坊間一直有傳言說,太平輪是艘運送黃金的船。《太平輪》劇照,1949年除夕前,一群急著要離開上海的有錢人,搶著要擠上早已客滿的太平輪。臺灣著名主持人蔡康永的父親蔡天鐸蔡天鐸(1912年—2000年)是臺灣有名的大律師,1949年前曾在上海經(jīng)營過輪船公司,是1949年沉沒的著名豪華客輪“太平輪”的船主。
太平輪在坊間被傳是一艘“黃金船”。所謂“黃金船”,就是指在蔣介石策劃的“黃金入臺”計劃中,負責運送黃金的船只。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前一年,隨著在遼沈戰(zhàn)役的戰(zhàn)敗和淮海戰(zhàn)役的節(jié)節(jié)失利,蔣介石對前景感到很大擔憂,1948年11月22日的蔣介石日記中暗示,他已決定通過遷移國民政府并轉(zhuǎn)移部分的軍隊、部分的軍官及家屬、部分文物以及絕大部分的國庫資產(chǎn)與相關(guān)檔案到臺灣的辦法用于振興臺灣,為日后的“反攻”做準備的意圖。歷史記載顯示,1948年11月底,蔣介石開始密謀起首批黃金的運送,并指派蔣經(jīng)國、宋子文、俞鴻鈞為首批黃金的運送的負責人,蔣還曾通過密電要求俞鴻鈞務(wù)必在一星期內(nèi)將大陸國庫中的約一半的黃金運到臺灣。
與“太平輪”相撞的“建元輪”是1919年在挪威建造的貨輪。不過,這場大規(guī)模的黃金遷移計劃在第一次運送過程中就被暴露,當時North-China Daily News的辦公室,坐落在緊鄰中國銀行對面的和平飯店的樓上。當中國銀行專屬的挑夫正將一擔擔的木箱從金庫里搬出時,North-China Daily News的George Vine從他所在的辦公室的窗戶目睹了這段黃金運出中國銀行的過程,他連夜趕稿,向世界發(fā)出了一則這樣的消息。消息被曝光后,全世界的媒體都將目光集中在“黃金入臺”計劃上,任何開往臺灣的船只都成了媒體眼中運走黃金的可疑對象,這其中就包括太平輪。而太平輪失事后的海難事故密電中,也確實有提到了太平輪上載有至少200箱黃金。
重慶號就是一艘蔣介石藏黃金的船,太平輪沉沒時船上有很多文檔也與重慶號的黃金有關(guān)。
與此同時,兩邊為爭奪海外資產(chǎn),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搶匯大戰(zhàn)”。在國民黨央行檔案的明細清單里,太平輪上包括外國債券、政府公債、銀行股票等等這些外匯的總價值,現(xiàn)值高達一千億人民幣,是當時庫存黃金的1.5倍,而蔣介石“黃金入臺”計劃中,最重要的將運送黃金合法化的《黃金草約》,也被猜測將由這趟太平輪運送。
黃金、外匯、密約,太平輪裝載著的貨物價值,足以讓雙方展開諜戰(zhàn)。據(jù)說,中共著名特工張漢來到上海,得知已前往臺灣安頓的妻子李淑賢懷孕的消息,在上太平輪之前,就給妻子寫了一封訣別信,表示他在登船前,就已經(jīng)知道此行必定兇多吉少。
盡管太平輪究竟運送了多少黃金,雖然無法確定,但種種跡象表明,在當時的局勢下,太平輪上運送的各種重要物品,絕對夠勁兒引發(fā)一場諜戰(zhàn)了。但即便以上猜測全部屬實,諜戰(zhàn)是否造成了沉船也不得而知,真相早已隨著這艘大船一起沉入海底。
報紙上刊登的太平輪海難部分遇難者的名單。【陰謀論二】船員擅離職守導致撞船?
盡管官方最終認定,太平輪的沉船原因,是由于超載、閉燈夜航、抄近路等問題導致,但事實上,歷史上這幾條因素都被一一反駁過。
太平輪之所以被認定超載,是因為1949年1月27日的這班航船,原定早上十點開船,但在規(guī)定時間到達后,卻不尋常的兩度延遲,第一次延遲是為了搬運國民政府和中央銀行的海量重要文件,而第二次延遲,則是因為忽然有600噸鋼條要搬進太平輪。沒人知道,為何在太平輪要啟碇前,突然上了600噸鋼條到臺灣。然而這些鋼條的登船,卻被認為是直接導致太平輪沉船的重要原因之一。
《太平輪》電影劇照但太平輪方面的專家,卻認定太平輪并沒有超載,根據(jù)太平輪歷次貨運噸數(shù)紀錄表,法定安全總載重量為2050噸。但中聯(lián)公司副總馬斯才在法庭上宣稱,最后一趟太平輪僅載重1409頓,即使太平輪加上后來的600噸鋼條,載重量共2009噸,還是在可承載范圍。不過,在可以檢閱太平輪撞船原因的關(guān)鍵證物里,貨物積載圖、航海記事薄等,都不知去向,加之幸存者宣稱,兩次延遲,導致大量無票逃亡者有機會混上船,因此究竟最終太平輪起航時載重多少,并不能確定。
太平輪的另一失事原因,是由于超速、且夜間閉燈航行。由于1949年1月,解放軍正準備百萬雄獅過大江,因此國民黨的淞滬警備司令部就發(fā)布黃浦江戒嚴令,一到晚上6點,黃浦江不準有任何船只進出。因此由于搬運鋼條而推遲到四點才開船時間的太平輪,必須在宵禁時間6點前駛出吳淞口,故超速行駛。然而事實上,從外灘到吳淞口,根本用不了2小時就能到達,太平輪要趕在宵禁前,離開吳淞口而超速的說法并不成立。
這次海難中部分生存者的合影剩下一個原因,就是太平輪為了讓旅客能提早回家團圓,舍棄了舟山群島外圍的東海海域,選擇暗礁多的舟山群島淺海區(qū),才會撞上建元輪。但事后,又有專家稱,舟山群島的半洋山,白節(jié)山與三星山有三座燈塔,這里原本就是中小型輪船的主要航道。而太平輪是2500噸的中型輪船,本應(yīng)穿越舟山群島海域,而東海深海區(qū)通常只有超過上萬噸的大型貨輪,因吃水較深才需行走,所以太平輪并沒有抄捷徑。
葛克是太平輪三十六名生還者之一
生還者葛克也在法庭中記述:砰然一聲后,茶房對旅客們說,建元輪已下沉,太平輪無恙,大家不必驚恐,但是我已放心不下,攜了妻兒登上甲板,那時下艙已有水浸入,只見兩只救生艇上擠滿了人,可是船上并沒有一個船員把救生艇解繩入?!?/p>
如果官方裁定的三個沉船原因都不成立,那么究竟太平輪撞船的原因是什么?曾經(jīng)有過一位幸存者透露過能夠解釋太平輪沉船原因的另一個方向:太平輪廚工張順曾經(jīng)透露,曾看到過船員們聚集在一起喝酒賭錢,而大副在白天就已喝醉,交由三副掌舵,而三副又在交班前提前離崗,等發(fā)現(xiàn)建元輪迎面而來,提醒掛燈鳴笛已經(jīng)來不及。兩艘船于是呈丁字形碰撞,建元輪立即下沉,太平輪卻并沒有下沉傾向,于是三副告知乘客有驚無險,照常航行,導致旅客都沒有防備,船員也沒有做好應(yīng)做的應(yīng)急措施,終于在輪船忽然沉沒時,導致近千人喪生。但幾天后,張順來竟然在法庭上翻供,表示并不知情。法庭上群情嘩然。這是張順來先前信口開河,要將撞船責任歸咎給船公司,還是他遇上了什么不可告人的壓力呢?沒人知道真實的答案。
太平輪設(shè)計圖【陰謀論三】遷移船只接連遇難,是巧合還是戰(zhàn)爭所致?
《太平輪》由于有傳奇的身世而備受關(guān)注,在鳳凰衛(wèi)視拍攝了紀錄片,和臺灣作家張典婉創(chuàng)作的《太平輪:我的1949》出版后而得到大導演吳宇森的關(guān)注,被搬上大銀幕,但事實上,在太平輪失事的前后幾個月時間里,還有其它幾艘船相繼失事。
在太平輪失事前不到2個月,由日本抗戰(zhàn)時期建造,抗戰(zhàn)勝利后被改裝成大型客輪的“江亞輪”剛剛在航行途中爆炸失事,至少有3000人遇難,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難。江亞輪失事在當時被認定為是鍋爐爆炸引起的,直到解放以后,原招商局經(jīng)理胡時淵,才突然吐露真相稱:1948年12月,國民黨上海海軍航空兵的轟炸機飛往海州執(zhí)行任務(wù)后,在吳淞口外上空,機上懸掛的一枚重磅炸彈脫鉤墜海。“江亞輪”此時恰好駛經(jīng)這片水域,炸彈墜入客輪右舷水中,被行駛中的客輪產(chǎn)生的引力吸向船體爆炸。國民黨當局將此視為絕密,嚴加封鎖,直至解放后才有人承認了江亞輪是被炸沉。
《太平輪》劇照,大船沉沒乘客遭受滅頂之災。
而太平輪上的幸存者,在鳳凰衛(wèi)視拍攝的紀錄片《尋找太平輪》中,也稱太平輪沉沒前,曾聽到爆炸的聲音,爆炸究竟是人為,還是船只被撞后受損導致的,則無從查證。
據(jù)網(wǎng)絡(luò)上的一些資料顯示,江亞輪事件發(fā)生的幾天后,又有兩艘船在海上相撞。而在太平輪沉沒5天后,一艘名為祥興輪的船只與一艘葡萄牙貨船相撞,當時葡萄牙船沉沒,只有23人幸存。這些往返于海上運送逃亡者的輪船為何在同一時間段接連失事,如今人們只能將原因,歸咎給那個動蕩的年代。
海川輪船長手繪的太平輪出事地。【陰謀論四】600噸鋼條來歷不明,去向不明
盡管太平輪上是否裝載了千噸黃金如今已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民黨鼓吹臺灣“四季如春,地肥水美”各的感召下,許多有錢人都傾家蕩產(chǎn)換取船票,并把最珍貴的寶物帶上了船,準備逃亡臺灣。官方資料記載中顯示,當時船上還裝了銀洋200多箱,每箱價值5000元,總計100多萬元。北京永寶齋的玉器、古董,上海小兒科名醫(yī)徐小圃珍藏的名人字畫,甚至有傳言說從故宮流散的懷素的字也在船上。此外,還有陳果夫氏別克轎車1輛。
但這些搭載的貨物中,最可疑的,還是前文中提到的,在最后時刻被搬運上船的600噸鋼材。一位名叫王豐的幸存者后代,在鳳凰衛(wèi)視錄制的太平輪專題節(jié)目中曾經(jīng)談到:“這六百噸的鋼條,后來沒有人收貨,也找不到存貨、寄貨的人?!本烤逛摬挠烧l發(fā)出,寄往何處,為何能在開船前忽然被搬上船,從而引發(fā)了太平輪的延時起程,也是一個未解之謎。
《太平輪》電影中的沉船戲,我們只能等到下集上映時才能看到。太平輪海難發(fā)生后,解放軍結(jié)束了平津戰(zhàn)役,強渡長江。幾個月后,上海宣布解放,臺灣地區(qū)宣布戒嚴,巨輪的沉沒就這樣隨著江山的代謝而被埋葬于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