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為什么終身不嫁?
伊麗莎白一世是英國都鐸王朝最后一位杰出的女王,在她統(tǒng)治期間(1558~1603年),英國國力達到了最鼎盛的階段??v觀她的一生,人們有很多疑問,身為女王,伊麗莎白竟然終身未嫁,這是為什么呢?
伊麗莎白女王確立了英國的國教制度,國內(nèi)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對外方面英國取得了海上霸權(quán),在東方不斷擴張勢力。女王在內(nèi)政外交上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輝煌,而個人婚姻方面卻始終“獨善其身”,成為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題。
伊麗莎白是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的女兒,1533年9月7日出生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宮。她的母親安妮?博琳原來是亨利八世的宮女,這樁婚姻也沒有得到天主教會的承認,而亨利和博琳結(jié)婚才三個月,她便來到了人世。因此,伊麗莎白被認為是私生女。
根據(jù)天主教規(guī),她不能成為天主教徒,這決定了伊麗莎白日后向新教靠攏。在她2歲的時候,媽媽因沒有生下男孩,被亨利八世以不忠的借口下令處死。年幼的伊麗莎白從小便飽嘗失去母親的凄涼,憂郁的種子在她的心靈扎下了根。但是她很聰明,而且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學習也十分刻苦,博覽群書,通曉意大利、法蘭西和西班牙等國語言,還能翻譯難度很大的法文詩。
1553年,伊麗莎白的異母姐姐瑪麗登上英國一王位,她就是瑪麗一世。她是一個狂熱的天主教徒,對于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極為不滿,一上臺就致力于恢復(fù)天主教地位,殘酷鎮(zhèn)壓新教教徒,人稱“血腥的瑪麗”。本來就仇視妹妹的瑪麗,更是以伊麗莎白涉嫌卷入新教運動,毫不留情地將她關(guān)進倫敦塔囚禁起來,伊麗莎白開始了終日生活在死神陰影下的歲月。
1558年,瑪麗女王的死改變了她的命運,因為瑪麗沒有子女,伊麗莎白當晚就在英格蘭新興資產(chǎn)階級、新貴族和新教徒的擁戴下登上英王寶座。伊麗莎白登基時只有25歲,她身材細挑,嫻雅多姿,漂亮的鵝蛋臉上嵌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她喜歡打扮,也很會打扮自己,白皙的皮膚,配上閃亮的珠寶,時髦的衣飾,優(yōu)雅的談吐,是當之無愧的美女,再加上頭頂上的王冠,吸引著歐洲大陸不少王公貴胄爭相拜倒在她的腳下,用盡心機,以求成為她的丈夫。
因為關(guān)系到以后英國王位的繼承和國家的穩(wěn)定,伊麗莎白女王的婚事曾被提上英國的政治日程,議會里的大臣們紛紛要求女王早日結(jié)婚。可是,伊麗莎白就像一盞蠟燭,任憑群蛾飛撲而不為所動。最先向伊麗莎白求婚的是她的姐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他早就對伊麗莎白青睞有加,在她被囚期間給予過特別的關(guān)照。
但西班牙是一個頑固的天主教國家,瑪麗女王和腓力二世的結(jié)合帶給英國的危害,人們記憶猶存。初登王位的伊麗莎白由于私生女的身價,英格蘭女王的合法地位一直得不到承認,西班牙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她不動聲色地利用起腓力二世來,對他的求婚態(tài)度曖昧,當她的地位合法化后,便以宗教信仰不同明確拒絕了腓力二世。后來,伊麗莎白又經(jīng)常以自己的婚姻為籌碼,周旋于歐洲各大國之間,為英國謀求利益。
1578年,仍待字閨中的伊麗莎白差點就結(jié)婚了。當時,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四弟、年僅23歲的安休公爵到英國做客,年齡相差近一倍的兩人一見鐘情,手拉手地在御花園里嬉笑調(diào)情,甚至當眾擁抱。據(jù)說伊麗莎白還答應(yīng)了安休公爵的求婚,但后來似乎是考慮到英、法、西班牙之間復(fù)雜的國際關(guān)系,在將要舉行婚禮的前幾天,女王突然變卦。她鄭重宣布解除婚約,并表示會一輩子獨身。
同時她向國民發(fā)表了一番這樣的談話:“我無須再選佳婿結(jié)婚,因為我在舉行加冕典禮時,已將結(jié)婚戒指戴與我國臣民的手指上,意即我與全體臣民為伴,將我的生命與貞節(jié)獻于英國。”感動的英國人民也常用“貞潔女王”的美名來稱呼伊麗莎白。
美貌多情的伊麗莎白女王為什么終身不結(jié)婚,后人有過種種猜測:女王的父親亨利八世三次殺妻、六娶皇后,使伊麗莎白從小就蒙上了一層心理陰影,不信任男人和家庭,患上了“婚姻恐懼癥”。女王的政敵則宣稱她根本沒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一個陰陽人,因為宮中曾傳出女王的月經(jīng)少得可憐;。
而另一些持相反意見的人則說女王有過私生子;還有人認為,從古至今各國王室成員的婚姻,無不烙上深深的政治烙印,只是國家政治、國際關(guān)系的附屬物,包含了太多的陰謀與利益關(guān)系,聰明的女王寧愿選擇獨身也不愿終生生活在齷齪的交易中??傊?,女王在位45年,大臣們?yōu)榱怂牟患拗i可以說是絞盡了腦汁,但都未能解開這個死結(jié),隨著女王的逝世,更難有解開之日了。
很難想象一個如此有權(quán)勢的女人,最終卻選擇了獨善其身,而且并沒有為自己留下子嗣以便于繼承皇位。但是小編認為,伊麗莎白女王這么做一定有她的理由,不過這個理由我們就很難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