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隋煬帝女兒南陽公主為何要出家?隋煬帝愛女簡介

2017-03-07 20:27:0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是誰?南陽公主是隋煬帝的長女,據(jù)說相貌美麗,聰慧,很懂得禮節(jié),深得很多人的稱贊,他不僅是隋煬帝唯一有封號的女兒,同

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是誰?南陽公主是隋煬帝的長女,據(jù)說相貌美麗,聰慧,很懂得禮節(jié),深得很多人的稱贊,他不僅是隋煬帝唯一有封號的女兒,同樣也是隋煬帝諸女中唯一在史書中成傳的女兒,但最后隋朝被滅,夫離子喪,南陽在重重打擊之下,心灰意冷削發(fā)為尼。

南陽公主是隋煬帝的長女,據(jù)說相貌美麗,聰慧,很懂得禮節(jié),深得很多人的稱贊,他不僅是隋煬帝唯一有封號的女兒,同樣也是隋煬帝諸女中唯一在史書中成傳的女兒。

南陽公主出生于開皇六年,雖然史書上并沒有明確記載南陽的生母為誰,但是從其出生的時間來看,南陽當為蕭皇后嫡出的女兒。

隋文帝開皇年間,楊廣被封為晉王,為了將自己的哥哥楊勇從太子之位上拉下來,楊廣費盡心機討好自己的母親獨孤皇后。而獨孤皇后則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悍婦+妒婦,不僅不準自己的丈夫納妾,就連朝中大臣和自己的兒子寵愛家中的小妾,都會遭到她的詆毀。楊廣正是摸準了自己老媽的這個心理,于是“后庭有子,皆不育之”——他的后院中姬妾雖然眾多,唯獨只有嫡妻蕭氏能夠生兒育女,楊廣便是以此來取媚獨孤后的。而鑒于南陽公主正是于開皇年間出生的,此時的楊廣為了自己的奪嫡大計并無庶子庶女出生,所以南陽公主為蕭皇后嫡出,是確鑿無疑的。

楊廣對自己的這個長女是寵愛非常,這一點從南陽公主能夠時時跟隨父親一起出游巡幸便能看出來。

根據(jù)《馬夫人墓志銘并序》上的介紹,這位馬夫人是南陽公主的女師,與公主之間的感情相當深厚,所以大業(yè)十年四月楊廣為了征高麗駕幸北平郡時,馬夫人也“扈從鑾駕往北平郡”,跟隨南陽公主的鑾駕一同上了前線。等到義寧二年楊廣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縊殺時,南陽公主也與蕭皇后一同被宇文化及帶到了聊城。由此可見楊廣無論是東征還是南巡,都將自己的愛女帶在了身邊,否則南陽不會在楊廣死后被宇文化及帶走。

同時據(jù)岑仲勉先生的統(tǒng)計,楊廣在位的十六年里,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不足一年,絕大部分時間楊廣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巡幸。可見南陽公主能夠與父母一同出游而不是被留在長安,的確是深得父親的寵愛的。這于南陽而言更是幸事一件,正因為如此,后來李淵在長安稱帝,南陽公主才沒有同那些被父親遺忘在長安的女兒孫子般,淪為戰(zhàn)利品被李唐王朝隨意打發(fā)。然而和父親一起出游,同樣也是南陽半生凄涼的肇始。

開皇十九年,南陽下嫁許國公宇文述的次子宇文士及。初為人婦的南陽公主并沒有恃寵生驕,而是孝順非常,公公宇文述病重,南陽不僅親自打理飲食,還侍奉湯藥親力親為。夫妻二人也感情和睦,育有一子,取名為禪師。只可惜世事難料,親手將南陽摯愛的父親縊殺的不是別人,正是駙馬宇文士及的胞兄宇文化及。

或許是因為有著如此國仇家恨,也或許是在南陽心中最為念及的始終是父女情深,所以當宇文化及為竇建德所敗后,竇建德要將宇文家的人斬草除根,只不過考慮到禪師是南陽公主之子,于是竇建章表示“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然而南陽卻是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兒子交了出來,任由竇建章將其殺害。

國破家亡,夫離子喪,南陽在重重打擊之下,心灰意冷削發(fā)為尼。不過沒過多久,竇建章的割據(jù)勢力就被李唐王朝消滅,于是南陽與曾經(jīng)的駙馬宇文士及在洛陽城中不期而遇,而此時的宇文士及早已投奔了李唐王朝。

宇文士及請求與南陽相見,南陽并不愿見他,于是士及只得站在門外懇求南陽與他重歸于好,南陽對此自然是嚴辭拒絕,并說道:“我和你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現(xiàn)在我只恨不得親手殺了你,只不過考慮到當初謀逆的事情你并不知曉,所以才沒這么做,你若想死的話,那就進來吧!”宇文士及無奈之下,只得拜別離去。后來宇文士及出仕秦王李世民,因功進封郢國公,唐高祖李淵又將壽光縣主嫁予其為妻,而士及的胞妹亦被納入唐宮,李淵對其寵愛非常,甚至一度想過要立宇文昭儀為后,對其所生的兩位皇子也十分寵愛,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關于南陽公主本人的事跡便就此戛然而止,史書中并沒有明說她晚景如何,不過可以想見的是,已經(jīng)無親無故孑然一身的南陽除了皈依佛門外再無別路可尋,這樣的景況將是何等的凄涼。然而,如果說南陽前半生的風光是其顯赫的出身先天所決定的,那么她后半生的凄涼,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其太過剛烈的性格所造成的——若沒有狠心將自己的兒子禪師交與竇建章殺害,若是宇文士及請求復合時南陽能夠答應,或許南陽的列傳,未必會以如此慘烈的方式收尾。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