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明十三陵為何單單定陵被打開?棺槨消失尸骨無存

2017-03-09 18:08: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項考古計劃曾試圖解開十三陵所有秘密,最早提出該計劃的,是當時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還有郭沫若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項考古計劃曾試圖解開十三陵所有秘密,最早提出該計劃的,是當時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還有郭沫若。這是中國第一份由歷史學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計劃。但十三陵最終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宮被成功打開,這就是至今中國惟一被考古學家打開的皇陵——定陵。

掘一年方才找到墓葬入口

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行動于1956年春開始。在挖掘計劃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長陵是首選目標。然而,對長陵的調查工作進展得并不順利。最終,考古隊決定另找一個陵墓試掘。經(jīng)多方調查,定陵進入考古隊的視野。

1956年5月,試掘正式開始??脊抨犜诙陮毘且惶幊谴u脫落的位置挖開第一條探溝。探溝剛挖到1米多深,就在寶城內側的墻壁上發(fā)現(xiàn)一塊砌在墻里的石條,擦去石條上的泥土,3個刻在石條上的字顯露出來:“隧道門”。

十幾天后,考古人員在城墻的下方發(fā)現(xiàn)一個券門,同時在探溝的兩側發(fā)現(xiàn)兩道磚墻,兩墻之間形成一個隧道,伸向寶城的深處,考古隊判斷這就是通向地宮的隧道。

為減輕挖掘工作量,考古隊沒有繼續(xù)第一條探溝的挖掘,而是在第一條探溝的延長線上挖開第二條探溝。但一個多月過去了,第二條探溝一直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在第一條探溝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隧道磚墻也奇怪地消失了。

進入9月,挖掘工作才出現(xiàn)新的轉機。一天,在第二條探溝的深處,一個挖掘工意外發(fā)現(xiàn)一塊帶有刻字的小石碑,上面刻著:“此石至金剛墻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明朝人把地宮的墓墻稱為“金剛墻”,這塊石碑明確提示了地宮的具體位置。

考古隊在通向寶頂中心的方向開挖了第三條探溝。到第二年5月,考古隊穿透厚厚的土層,找到了墳墓的外墻——金剛墻。在金剛墻上,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梯形開口。它應該就是萬歷皇帝入葬時的入口。

萬歷“變”窮兇極惡“大地主”

定陵發(fā)掘于1956年5月破土動工,到1958年7月底,清理工作基本結束。據(jù)說當時定陵被打開的時候,全部人都驚呆了,金碧輝煌,到處都是寶物,讓人應接不暇??墒窃诙潭痰?0分鐘之后,這些寶物卻全都變黑了。原來,掘墓的人缺少缺少專業(yè)知識,導致這些寶物在接觸空氣后沒有得到保護,結果全部被氧化,十分可惜。

9月,明萬歷帝后的殉葬品走出地下宮殿,登上故宮神武門城樓,向民眾展出。展覽后,定陵博物館籌建人員加速了修補、保護、復制殉葬器物的步伐。

首先要修補、復制的自然是三具尸骨。三具頭骨被送往中科院古人類古脊椎動物研究所進行修補。同時,找了兩位從事雕塑的老師,做萬歷帝后的模型。

由于萬歷皇帝在他們心中是封建地主階級的典型代表,模型的制作自然要按照地主形象進行藝術加工。 兩個月后,萬歷帝后的三具人體石膏模型送往定陵。只見萬歷頭戴瓜皮金絲小帽,橫眉怒目,鷹鉤鼻子下掛著一張血盆大口,擺出一副要吃人的架勢。左腿長,右腿短,身體極不平衡地站立著,手握皮鞭,側身站立。似在追趕,又似在戰(zhàn)斗和毆打他人。這獨特的造型給人的感覺像是舊時一個窮兇極惡的大地主,正在對交不起田租的窮人進行殘酷的蹂躪。

其兩個皇后則穿紅著綠,涂脂抹粉,頭戴鮮花首飾,妖冶而兇殘,一副典型的地主婆形象。

無知致明代織錦遺產(chǎn)遭損壞

在塑造萬歷帝后模型的同時,陵園內忙于對出土的織錦匹料進行技術處理和保護。有人建議,絲織匹料可以像古畫一樣進行托裱,背后襯用韌性大的紙張,以便卷舒。有人建議,糨糊內加入防腐劑,以便長久保存。

可誰知這樣的做法卻遭到了著名文學家、后來又專門研究古代服飾的沈從文反對,沈從文覺得大家缺少對于明代織錦的保護知識,這根本就是在搞破壞。

有些袍服的處理,也不盡如人意。比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塑料)加入軟化劑涂在半腐的衣服上,時間稍久,衣服顏色變深,軟化劑蒸發(fā),質料變硬,硬作一塊,不能展開。這種輕率的處理方式未經(jīng)反復實驗,匆匆上手,效果不佳,只能停止。

經(jīng)過一年的艱苦努力,定陵的出土文物基本上已修補、復制完畢。 1959年9月30日,定陵博物館正式宣告成立。

但是,定陵中出土的許多文物因為無知而被損害,當時很多人效仿挖掘陵墓的風氣,紛紛準備再向唐陵、清陵等動手,但是都被制止了,現(xiàn)在看來,還好被制止了。

官員發(fā)話 帝后棺槨扔下山

定陵博物館一經(jīng)開放,游客蜂擁而至。遺憾的是,在這深達27米的地宮深處,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座空蕩蕩的洞穴。不少游客都失望地問道:“皇帝皇后的原棺槨哪里去了?打開地宮的時候不是還在嗎?”

棺槨確實消失了。頗具戲劇性的是,它的消失和定陵博物館的成立,竟是在同一天進行的。

1959年9月30日晨,曾鏟下定陵第一鍬土的民工王啟發(fā),接到博物館辦公室主任的指示:“馬上就要開館了,既然復制的棺槨已經(jīng)做好,原來的棺槨就沒用處了。你帶幾個人到地宮清掃,把那些棺木抬出來,好迎接領導來檢查清潔衛(wèi)生。”

于是,幾個員工圍住楠木棺,要取四周的銅環(huán),便揮鎬劈了起來。幾十名警衛(wèi)跟著主任來到棺木前。“大家辛苦一下,把這些木頭板子扔了?!笔勘鴤冊谥魅沃笓]下喊著號子,將沉重的棺木抬起,來到寶城上。隨著主任一聲威嚴的口令“扔——”,戰(zhàn)士們一齊用力,三具巨大的棺槨被掀下墻外,嘩啦啦滾入山溝。

據(jù)說,這些珍貴的木頭被扔到山下之后,都被當?shù)氐拇迕癞斪龊脰|西留了起來,有的做成了自己的棺材、有的加工成了衣柜。但是,撿到這些木頭的村民,離奇的全都死了。

封建思想 帝后骸骨被一把大火燒光了

1966年,是一段動蕩的歲月,各種打倒、批斗,波及到眾多人,就連萬歷帝后的三具尸骨也沒能幸免。

為了彰顯反對“?;逝伞钡南冗M思想,一聲令下,烈焰騰起,廣場一片火海。木柴伴著尸骨,在烈焰中“啪啪”炸響,似在呻吟,又像在反抗。煙灰四散飄落,紛紛揚揚,空氣中散發(fā)著刺鼻的氣味。隨著一聲炸雷,大雨傾盆而下。燃燒的尸骨在涌動的水流中浮蕩飄搖,和翻起的泥土融為一體,重新回到了廣袤的大自然之中。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