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秦朝穿越指南 織布是婦女生存的基本技能

2017-03-11 23:03: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進行到現(xiàn)在,你一直作為男生在穿越,估計該有妹子不樂意了:憑什么女生就不能穿越?罪過??!關于秦朝的文字記載本來就少,出土秦簡更沒多少

進行到現(xiàn)在,你一直作為男生在穿越,估計該有妹子不樂意了:憑什么女生就不能穿越?罪過??!關于秦朝的文字記載本來就少,出土秦簡更沒多少妝容時尚、婚戀八卦之類妹子們天然喜歡的內(nèi)容。不過為了照顧女性讀者,不叁還是硬著頭皮當一回婦女之友吧。

你是一位平凡的秦朝女孩,你像現(xiàn)在的很多女孩一樣憧憬著某位霸道總裁或風雅公子從天而降,和自己展開一段凄美瑪麗蘇的曠世戀情。這時你的“媼”(媽媽)卻把你從幻想中叫醒,讓你跟她去學織布。

很失落對吧,“傻白甜”同學,言情劇女主角活著就為了談戀愛,你可不行?!叭龔乃牡隆蹦銘撀犨^,“四德”就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前三樣都好理解,分別是品德、言辭、儀容,最后的“婦功”就是紡織縫紉等活計。別說你這樣的普通女孩了,就連宮中那些后妃們也要干這些活,《禮記·月令》規(guī)定:季春三月,周天子的妃子們要在齋戒后親自前往都城的東郊采桑,之后還要把蠶絲逐一稱重考核,為天子制作祭服。

整個古代社會,紡織幾乎和耕田一樣重要,耕田收獲的粟米是吃的,紡織出的布匹是穿的,所以“男耕女織”才會相提并論。商鞅變法時就鼓勵耕織,規(guī)定多繳納糧食布帛的隸農(nóng)可以恢復自由身。官府的賦稅中往往也包含“布帛”這一項,貨幣不普及時,它們甚至會充當?shù)葍r物。

到了后來,秦朝還專門設置了管理紡織業(yè)的官署,中央的“少府”下面就有“東織”“西織”,地方上還有“錦官”“服官”等。秦律對此也有反映,《工人程》規(guī)定:隸妾和一般女子會做針線活的,一名女工按一名男工計算;會針線活的女工不能贖身。

先秦時期的不少名人軼事中,他們的母親、妻子出場時都與織機相伴。孟子小時候放學回家,媽媽正在織布,聽說他沒好好學習,氣得當場剪斷了布,這就是“孟母斷織”的故事;樂羊游學中途回來看妻子,她同樣拿“斷織”打比方,勸他不要半途而廢;曾參的媽媽本來知道兒子品行優(yōu)良,但在家織布時聽到外面總有人喊“曾參殺人了”,害怕得把手中的梭子一丟,翻墻逃跑了(老太太真好身手),這就是“曾母投杼(zhù)”;吳起讓某任妻子(應該不是被他殺死的那位)給自己織腰帶,不想長度比要求的短了一些,讓她去改也沒改好,這位有著強迫癥傾向的名將索性把她休了。

除了紡織,秦朝女性還廣泛從事各種職業(yè)。呂雉和劉邦結(jié)婚后,劉邦在泗水亭當亭長,她就帶著兩個孩子在田間勞作。她那渣男丈夫還常在兩位女老板的店里蹭酒喝,顯然女性也可以從商。這其實是大環(huán)境決定的。沉重的生存壓力迫使每位有勞動能力的秦人,無論男女老幼,都要參與各種生產(chǎn)活動。換句話說,當時的普通人家,即使妻子愿意讓丈夫養(yǎng)著、自己什么都不干,只怕丈夫也不答應。

戀愛?大大方方地想談就談

日月如梭。單調(diào)的機杼聲中,你一天天長大了,每月開始有了“月事”,這是當時對女性這種生理現(xiàn)象的稱呼。那時沒有棉花,所以你只能用布縫制成口袋,給里面填進吸水性好的草木灰,用過之后把灰倒掉再換新的。秦簡中還有個奇葩醫(yī)方:如果被劍、戈等兵器所傷,可以用月經(jīng)布蘸上水,清洗傷口,有利于傷口愈合。

生理變化使你“女大十八變”,出落得更加楚楚動人,附近閭巷的幾個男生經(jīng)常用火熱的目光悄悄注視著你,沒事找事跟你搭訕獻殷勤,其中一位還鼓起勇氣,偶爾送你個木瓜什么的。

先秦時期雖然已有類似“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比如《禮記》就要求“男女不雜坐”“叔嫂不通問”等,但這些主要是儒家在吆喝,民間社會從來就沒有嚴格遵從。淳于髡就描繪過當時鄉(xiāng)間聚會時的熱鬧景致:

青年男女混雜著坐在一起,互相敬著酒,玩著六博(類似軍棋,雙方各執(zhí)一“梟”五“散”共六枚棋子,以吃掉對方大子“梟”者為勝)、投壺(輪流將箭桿丟入酒壺)等游戲,彼此握著手、互送秋波也不受指責,前有落下的耳環(huán),后有丟掉的發(fā)簪。天快黑、酒快喝完時,大家把剩余的酒兌到一起,男女促膝同席而坐,鞋子木屐混雜著,席間一片“杯盤狼藉”(該成語的出處),此時堂屋里燭火熄滅,自己衣襟解開,空氣中泛著微微的香味……

再翻翻你每天都要默誦的《詩經(jīng)》,里面記滿了各種男女幽會的故事,桑間濮上,城闕郊野,每個角落都可能發(fā)生浪漫的邂逅與重逢。連《周禮》都專門將仲春時節(jié)(農(nóng)歷二月)定為相親大會,男女嘉賓牽手完畢可以直接鉆小樹林。

此外,看過《大秦帝國之裂變》的同學肯定會對這個情節(jié)印象深刻:商鞅為了體察民情深入秦地鄉(xiāng)野,夜晚在一戶人家投宿,里正讓女兒陪他,最后商鞅拒絕了。這一段還真有原型,《漢書·地理志》記載了燕地一條勁爆民俗:假如有旅人借宿,男主人就會讓家中的女性親屬陪他過夜。這也太好客了。

《法律問答》中的一條也很有意思:男奴強奸主人,應如何論處?用如今眼光來看,這無疑是令人發(fā)指的重罪,何況還是以下犯上。然而官府卻只規(guī)定:與毆打主人同樣論處。姑且不論處以何等刑罰,光這個類比就很神奇吧?

以上種種讓人大開眼界的內(nèi)容,與這時尚且淡漠的貞操觀有關。你所熟悉的諸如一女不事二夫、夫死守節(jié)等所謂的“封建禮教”觀念,是宋代理學興盛后才開始成為主流的,當時就連再婚、喪偶的女性都不受社會的歧視與壓迫??纯葱?,攝政幾十年鬧出過多少風流事:先跟義渠王生了兩個孩子,后來還把情夫騙到甘泉宮殺了;晚年又有了新歡魏丑夫,還想死后讓他殉葬;更不用提那句“先王以其髀(大腿)加妾之身”的豪放名言。趙姬和呂不韋、嫪毐的那點破事兒更不用說了。

是“昏禮”不是“婚禮”

等待中的王子始終沒出現(xiàn)。倒是送你木瓜的那個男生繼續(xù)隔三岔五地跑來找你,面紅耳赤結(jié)結(jié)巴巴背上兩句也不知哪里學來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漢有游女,不可求思”。你終于被這份堅持不懈所感動,幽幽嘆了口氣,決定接受他。他大為開心,這就開始向你——的父親求婚。

不要誤會,先秦時期婦女的婚姻基本都要遵從父親安排,呂后嫁給劉邦就是個著名例子。她父親呂公這天在家宴請賓客,從不肯放過占小便宜的劉邦也跑來蹭飯,還吹牛說帶來了一萬錢賀禮。呂公見此人面相不凡,居然當場決定將女兒嫁他。老婆呂媼對此大為光火,呂公還說,這不是你們女人家能懂的。結(jié)果呂雉之前連劉邦的面都沒見到,就(被)嫁給了這個讓她著急上火一輩子的男人。

好在,當時也有些女性擁有婚姻自主權(quán),這方面的代表要數(shù)劉邦的老相識——魏國公子張耳的婚姻。他妻子是位標準的白富美,原先卻嫁了個身為“庸奴”(傭工)的丈夫,后來她逃婚到父親一位門客的家中寄宿。這位門客鼓動她考慮考慮張耳,她還真言聽計從,嫁給了這位鳳凰男。

在這個故事中,張耳妻不僅決定了自己的第二次婚姻,甚至第一次婚姻也很可能是心血來潮下自主選擇的,因為很難想象她有錢的父親會樂意女兒嫁給一個長工,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呂公那樣的眼光。此后張耳妻還逃婚、“休夫”,又自主決定了第二次出嫁,頗有點新女性的作風了。

不過,她這種行為如果沒有受到法律認可,肯定要受到懲罰?!斗纱饐枴分?,一名女子私自逃離前夫家,遇到另一位“闌亡”(逃亡出關,前邊提過)的男子,她向?qū)Ψ诫[瞞了婚史,直到兩人結(jié)為夫妻、兩年后有了孩子,才告知丈夫真相,盡管丈夫沒有嫌棄她,官府卻將兩口子一同判為刑徒,男為城旦,女為舂。

有鑒于此,那位男生必須和你一起去官府進行結(jié)婚登記,還得請媒人上門提親,這就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按孟子的描述,如果你倆不管不顧就定下終身,一起翻墻私奔,結(jié)果就是“父母國人皆賤之”。

這套“明媒正娶”的昏禮,也和你熟悉的古裝劇差別極大。什么?你說“昏”字寫錯了?沒寫錯,那時就是這個“昏”。它的本意當然不是男女一起發(fā)“昏”,而是指禮儀舉行的時刻——黃昏,因為此時日月交替,有陰陽融匯的意思,既有內(nèi)涵也頗具意境。

“交杯酒”而非“交臂酒”

昏禮的主體程序是“六禮”,分別為:

納采:男方遣媒人上你家求婚,你家同意后,再讓媒人送上大雁作為見面禮,這是因為大雁對配偶十分忠誠,從一而終。

問名:當時女生的名字都不能輕易告訴外人,別人只能稱呼她們的姓,這一步驟就是由媒人去詢問你的名字、生辰等,為下一步做準備。

納吉:得知你的名字生辰后,男方就可以用龜甲來占卜這場婚姻的未來,有些像如今的星座匹配度檢測。如果結(jié)果為吉,雙方就算正式訂婚。

納征:相當于后來的送彩禮,不過其象征意義遠大于經(jīng)濟價值,比如士大夫只需要送三匹玄帛、兩匹帛,用彩絲束在一起,這正是“彩禮”的由來,有時還會加上一雙鹿皮,那些天子、諸侯們也至多再加上一件“圭”或“璋”。

請期:男方?jīng)Q定成婚吉日,然后正式通知你家,征得你家的同意。

親迎:未婚夫駕著車馬去迎娶你。

親迎是整個昏禮中最浪漫文藝的時刻,沒有古裝劇中吹吹打打的喧鬧,這時講究的是靜謐安詳:黃昏時分,紅霞滿天,四下里只能聽到車馬轔轔聲。落日的余暉照著你未婚夫那身莊重肅穆的禮服“玄衣(xūn)裳”——上衣為微微發(fā)紅的黑色,象征著天;下裳為偏黃的紅色,象征著地,“天地玄黃”一詞由此而來,直到隋唐以前,這種婚服都是主流。

你也在家做好了準備,你的衣著和他一樣,而非古裝劇里清一色的鳳冠霞帔與紅蓋頭。他來到你家時,車夫為你拉來一乘馬車,新郎需要駕著它在原地轉(zhuǎn)上三圈,再將車交還車夫、由你乘坐,他自己則駕駛另一輛馬車,引領你踏上歸途——沒錯,就是“歸”途,當時女子出嫁叫“歸”,因為人們認為,婆家是你真正的家,你嫁過去才是“回家”。

來到婆家,沒有堵門要錢的孩子,也沒有挑蓋頭和嘈雜的婚宴,更沒有那些三俗的鬧洞房,一切儀式顯得簡樸寧靜,你們甚至不會“一拜天地二拜高堂”,那是宋代才開始有的禮儀,取而代之的是“同牢合巹(jǐn)”:“同牢”是新婚夫婦共吃一只祭祀的牲畜的肉,“合巹”是將一只匏(páo)瓜(葫蘆)剖成兩半,分別盛酒而飲。

后來“合巹”發(fā)展成夫婦交換酒杯而飲,一定注意,這僅僅是“交換酒杯”,而非你更熟悉的挽著胳膊喝的“交臂酒”。由于匏瓜是被一分為二,這一儀式也就象征著夫婦從此合二為一;又因為匏瓜是苦的,盛在里面的酒也會變苦,這也意味著夫婦需要從此同甘共苦。

第二天你們一定別忘了早起,因為你要正式見“舅”與“姑”(公婆),這是婚后禮的重要內(nèi)容。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