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為何反對殺袁世凱 張之洞又為何叫“香帥”
張之洞是晚清漢族重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三人并稱“中興四大名臣”。而袁世凱此人,想來大家也并不陌生。袁世凱是后起之秀,曾在李鴻章的淮軍下任職,李鴻章去世之后,袁世凱繼承了李鴻章的衣缽,成為北洋水師統(tǒng)帥。
袁世凱曾在辛亥革命中,起著重要作用,似乎已經(jīng)成為了一名進步人士。但是后來,他改弦易轍,祭祖稱帝,希望復(fù)辟封建帝制,為后世人所唾棄。
張之洞和袁世凱,兩人分屬兩個流派,一個是清流,一個是濁流,好似并沒有什么聯(lián)系。更何況張之洞曾經(jīng)與袁世凱老領(lǐng)導(dǎo)李鴻章是政敵,兩人政見不同,常在朝政上互相攻訐,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很多時候,還需要慈禧太后出面下詔調(diào)和。驚動了上位者,可見李鴻章和張之洞兩人之間的矛盾有多大。那么身為李鴻章下屬的袁世凱,是如何與張之洞有了聯(lián)系,并且還讓張之洞為其求情,使得宣統(tǒng)帝和隆裕太后放其一命的呢?
說到兩人,不得不提一下兩人的流派。張之洞是清流的代表人士,袁世凱是濁流的后起之秀。所謂清流,指的是一群翰林和御史,標榜氣節(jié),喜參劾貪劣官員,對外多主戰(zhàn),缺點是不諳形勢,放言高論,不切實際。濁流則是一些頗具才干、喜學(xué)洋務(wù)的官員,對外常主和,弊端是往往不免貪詐,其中李鴻章、袁世凱是學(xué)洋務(wù)最著實績,是清流常常攻擊的目標。
張之洞和袁世凱屬于不同流派,自然不可能真的有什么深入的交情。兩人的交集,最主要的是在李鴻章去世之后。袁世凱繼承李鴻章衣缽,一樣重視實績,與張之洞并沒有太多的共同之處。但為官之道,首重利益。即使是不同陣營的人,在同樣的利益面前,也是可以暫時結(jié)盟的。
當年光緒皇帝想要維新變法,增強自己手中的權(quán)利。但是此事被袁世凱向慈禧太后揭露,最終導(dǎo)致了光緒皇帝的悲慘結(jié)局。在慈禧太后死后,隆裕太后和宣統(tǒng)帝想要問罪與袁世凱,為光緒皇帝報仇。
此事卻被張之洞阻止,張之洞據(jù)理力爭,最終讓袁世凱挽回一命。張之洞為什么要救袁世凱,很簡單,正如他說的那樣“主幼時危,未可遽戮重臣,動搖社稷?!碑敃r的袁世凱,手握重兵,并且李鴻章一手創(chuàng)建的淮軍只聽其一人所言,若真要殺了他,必定會引起淮軍暴亂,到時候清王朝都不用等辛亥革命,直接玩完。張之洞正是洞悉了其中要害,才會拋開流派之別,為袁世凱求情。
說到“香帥”,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古龍先生筆下的那位足智多謀,風(fēng)流倜儻,多情善良的楚留香。卻沒有人知道,實際上張之洞也有一個“香帥”之名。無論從哪個方面看,張之洞好似沒有什么地方能與這個名號聯(lián)系起來。那么他又是如何得來“香帥”之名的呢?
張之洞號香濤,又是總督,稱“帥”,所以叫張香帥。《張文襄公傳家遺墨》的“香濤”一號,實際上為張之洞早年所用,因此人又稱張之洞為香濤、香帥、香濤師、張香帥、張香濤尚書。所以張之洞“香帥”之名,實際上司他的號與官位的結(jié)合。
在后世人眼中,張之洞是晚清重臣,一定是一個極為威嚴的官員形象??赡懿黄堁孕?,可能嚴苛異常,但很少有人知道,張之洞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貓咪控。張之洞愛貓,與現(xiàn)在許多“貓奴”也差不了。
張之萬在寫信給張之京時說:“香濤(張之洞)飲食起居,無往不謬。性又喜畜貓,臥室中常有數(shù)十頭,每親自飼之食。貓有時遺矢于書上,輒自取手帕拭凈,不以為穢。且向左右侍者說:‘貓本無知,不可責(zé)怪,若人如此,則不可恕。’”想想一代高官,兢兢業(yè)業(yè)的當著“鏟屎官”,實在跌破人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