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一生戰(zhàn)功赫赫最后卻為兒子連累至死
周亞夫平七國之亂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楚王劉戊為主的七國諸侯,不滿漢景帝的削弱諸侯王勢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團組成聯(lián)軍對抗長安的中央王朝。漢景帝在誅殺獻策削藩的晁錯試圖平息七國之亂失敗后,下定決心起兵鎮(zhèn)壓,統(tǒng)領漢軍以及諸大將的就是周亞夫。
因為七國早先就已經約定好了,所以聯(lián)合軍隊在叛亂的初期得以順利進行,向西連拔數座城池。但是到了長安和東面諸侯之間的緩沖地帶——梁國境內卻是遇到頑強的抵抗,畢竟梁王劉武是漢景帝的弟弟。但是梁國的城池堅固可靠,叛軍一時半會兒攻克不下來,從而在這里浪費了很多時間。
不過面臨聲勢浩大的七國聯(lián)軍,梁王劉武也是心里發(fā)虛,一直催著周亞夫發(fā)兵救援。熟諳兵法的周亞夫認為此時的叛軍氣勢過旺,正面與之相抗不是明智之舉,所以就一直按兵不動,任梁王喊破喉嚨也不行。不過周亞夫也不是一味無腦地等候叛軍打累了,而是暗地里派兵攻占了叛軍的糧草營,導致聯(lián)軍失去了供給,士兵們也就沒有了力氣戰(zhàn)斗,整個軍隊的士氣大幅下降。
眼看叛軍士氣降低的周亞夫,便和梁國內的軍隊聯(lián)合夾擊了七國聯(lián)軍,不多久聯(lián)軍就被打的四分五裂。為首的吳王劉濞帶著自己的殘兵逃到了東越,最后還是被越王斬下首級獻給了漢朝。其他六位諸侯王前前后后都自殺身亡,七國之亂也由此平定。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周亞夫懂得忍耐等候時機,也恰到好處地把握了機會,才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周亞夫之風
我們都知道周亞夫是西漢時期的人物,那么在西漢以后,有人說某某有周亞夫之風,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們在《三國演義》中就曾見到曹操說徐晃:“公明真有周亞夫之風也”當然公明也就是將軍徐晃,公明是他的字,那么這是說徐晃有什么像周亞夫的地方呢?讓我們來看看周亞夫之風是怎樣的。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出生年月不詳,死于公元前147年,江蘇沛縣人。漢文帝后二年,承襲他父親的爵位做了絳侯。他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他是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軍事家。在七國之亂中,他統(tǒng)帥漢軍,僅僅三個月就平定了叛軍。雖然為人耿直,進諫不講究委婉含蓄,在擔任丞相期間多次使得漢景帝對他非常不滿,最后使得他含冤入獄,絕食而死,但是這些都無法掩蓋周亞夫在軍事上的貢獻,以及在治軍方面的智慧。周亞夫治軍非常嚴明,他駐軍的細柳營也成了歷代傳頌的典范,為后來歷代軍事將領效仿的楷模。
有一次漢文帝去視察軍隊,到其他將軍的營地都暢行無阻,車駕直接就開到軍營里去了。但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卻被把守營門的士兵給攔下了,護衛(wèi)說:你沒看到這是皇帝的車駕嗎?還敢阻攔?但士兵卻說:我們將軍說在軍營只聽將軍的,不能聽天子的。等通報了周亞夫后,文帝的車駕終于進去了,但士兵有不讓文帝車駕行駛的太快,文帝只能命護衛(wèi)慢慢駕車。后來,周亞夫率領的軍隊大勝匈奴,他也被文帝提升到京都做了中尉。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周亞夫治軍是非常嚴明的,在古代只有治軍嚴明的將軍才能帶領軍隊打勝仗。所以曹操贊徐晃就是說他治軍嚴明勇猛剛毅,很像西漢時期的周亞夫。當然這是對武將相當高的評價,也可以看到周亞夫在歷代軍事將領心目中的地位。
周亞夫的兒子
想必學過文學的人就會聽過“細柳”這個意向,它用來代指軍隊紀律嚴明。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周亞夫這個歷史人物。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臣周勃的兒子,出生年月不詳,死于公元前147年,江蘇沛縣人。
漢文帝后二年,承襲他父親的爵位做了絳侯。他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他是歷史上也非常有名的軍事家。在七國之亂中,他統(tǒng)帥漢軍,僅僅三個月就平定了叛軍。周亞夫治軍非常嚴明,他駐軍的細柳營也成了歷代傳頌的典范,為后來歷代軍事將領效仿的楷模。那么他的家人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比如他的兒子,會不會也是他這樣英雄呢?
史書并沒有直接記載他的兒子叫什么名字,只能在周亞夫被陷害入獄前見到對他兒子的描寫。是這樣的:由于周亞夫為人正直,不懂得政治策略,使得漢景帝對他非常不滿。但景帝由于他功勞高,權位重才一直沒有借口整治他。但他的兒子卻給了景帝這個機會,他的兒子見他年老了,就偷偷的買了幾百兵器盔甲,準備在周亞夫死后陪葬用的。但他的兒子卻在這件事上克扣傭人工錢,結果被人告發(fā)了。我們都知道在古代那個時候,私自購買兵器甲胄那是謀反的大罪。周亞夫雖然位居丞相,當然也免不了被追查的命運。
由于此時的周亞夫已經失去了景帝的支持,而且徹查周亞夫本來就是皇帝的主意,所以他就在劫難逃了。最后周亞夫不甘受辱,絕食明志,只能落得吐血而亡的下場。那么我們在這里就可以看到周亞夫兒子是個怎樣的人了,整個一個紈绔子弟,不知道輕重私自購買違禁物品不說,還貪圖小便宜,虧待傭人。他兒子完全沒有繼承自己的有點,反而禍害了一大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