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陸遜北伐的故事 陸遜怎么死的 陸遜墓在哪兒

2017-03-16 14:51:2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陸遜北伐 陸遜北伐指的是陸遜四次參與了東吳與曹魏的作戰(zhàn)。四次戰(zhàn)役的結果是陸遜三勝一平,傷亡情況卻沒有具體統(tǒng)計,不過曹魏要略大于東吳

陸遜北伐

陸遜北伐指的是陸遜四次參與了東吳與曹魏的作戰(zhàn)。四次戰(zhàn)役的結果是陸遜三勝一平,傷亡情況卻沒有具體統(tǒng)計,不過曹魏要略大于東吳。而四次作戰(zhàn)中,陸遜一方的主要指揮官是陸遜、諸葛瑾、全琮。

四次作戰(zhàn)中,只有第一次石亭之戰(zhàn),是陸遜唯一一次奉命率領主力和曹魏作戰(zhàn),雖然戰(zhàn)績和蜀漢的興勢之戰(zhàn),而且只是一場反擊戰(zhàn),但是陸遜和諸葛瑾全琮配合默契,大破魏國大司馬曹休,并且獲得牛馬車輛萬輛,也逼死了曹休,唯一可惜的是在追擊時被賈逵嚇退,丟了不少的輜重。

第二次是孫權北伐派陸遜和諸葛瑾進攻襄陽,當時孫權主力戰(zhàn)況不好,諸葛瑾又看到水位下降,擔憂孤軍深入,所以和陸遜商量之后撤退,陸遜虛張聲勢,撤退非常順利,但是他撤退之后又派兵馬襲擊縣城,導致百姓血流成河,被后人所詬病。

第三次是進攻廬江,當時廬江雖小,但地理位置可有防守,但是陸遜在聽到慢龐帶兵進攻之后,慌忙撤退,雙方算是平手。

第四次是陸遜占領了一個小鎮(zhèn)。

這四次,陸遜大部分是不主張主動進攻,都是消極守城,所以他的戰(zhàn)績已經(jīng)算是輝煌了。不過四次戰(zhàn)役中,可以看出陸遜很少主動進攻,而且陸遜在和劉備對戰(zhàn)的時候,也是先避其鋒芒,之后尋找機會再火燒連營,由此也不難看出,陸遜此人,主張防守要多于進攻,而且喜歡用計,而不是硬拼。

陸遜怎么死的

陸遜跟隨孫權很久,在吳國有很高的聲望,孫權甚至將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為妻。而呂蒙死后,陸遜更是成了對抗蜀國、魏國的支柱,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作為支柱存在的人物,孫權卻一直沒有給陸遜相應的權力,甚至于最后可以說是孫權逼死了陸遜。那么,孫權為什么要逼死陸遜呢?

其實,孫權之所以逼死陸遜無非是功高震主。他感覺陸遜已經(jīng)威脅到了他的統(tǒng)治地位。因為陸遜和其他大將不同,他的身份,足以威脅到孫權。

首先,陸遜出生于貴族,姻親關系更是顯赫,所以陸遜權力重之后,也有能力謀反。

其次,陸遜在吳國的聲望太高。特別是呂蒙死后,陸遜獨挑大梁,更是讓吳國的權要上至太子下至將相都與他交好,可謂是功高震主。而且當時三國局勢已定,即使沒有陸遜,吳國也可以自保,所以孫權沒有一定要依靠陸遜,所以在陸遜當了一段時間的丞相之后,孫權就以立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陸遜。

再次,陸遜功高,孫權可能還可以暫時壓制,但一旦孫權故去,幼子繼位,很有可能陸遜變成為攝政大臣,吳國遲早要易主,所以為了后世計,孫權也不可能留下陸遜。

最后,還有一個比較隱秘的原因。陸遜是孫策的女婿。而孫權的基業(yè)可以說是從孫策手中繼承過來的,開始是為了拉攏陸遜,但陸遜權勢漸長之后,難免孫策的子孫沒有其他想法,畢竟他們也是王族。

以上種種因素,導致了陸遜不得不死。

陸遜墓

在蘇州婁門外五里許有個陸墓鄉(xiāng),因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陸墓埋葬于此而得名。雖然如今已經(jīng)不復存在,不過,在赤壁市北邊有一個三國陸遜營,在此重修了陸遜墓。

陸遜,生于183年,猝于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約,是吳郡吳縣人。曾經(jīng)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丞相,是三國時期孫吳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

陸家在江東是名門大族,陸遜自小失去父親,跟隨堂祖父廬江太守陸康長大,后被送往親戚家。青年時期曾是江東遠近聞名的書生,溫文爾雅,才華橫溢。

孫策死后,孫權招攬名士,二十一歲的陸遜應召前去,并迅速展露頭角,成為孫權極為重視的心腹幕僚。

孫權為了拉攏人心,將自己哥哥的次女許配給陸遜,在呂蒙死后,陸遜成為吳國抵抗魏蜀的支柱力量。在他多年的作戰(zhàn)中,不得不提的是夷陵之戰(zhàn),這是第一次積極防御成功的戰(zhàn)例。

而陸遜為人小心謹慎,才堪負重,孫權曾多次詢問陸遜的意見用于作戰(zhàn)。但他也并不是十分的相信陸遜,雖然讓他統(tǒng)領軍事,卻并沒有給他軍政大全。而在陸遜的晚年時期,更因為力保太子卷入立嗣之爭而反復受孫權的責罰,多年郁郁,終于在245年3月19日陸遜憂憤而亡,這樣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的輝煌從此也長埋地下。

陸遜的本名是陸議,歷史的史書上并沒有記載他為何改名,何時改名,最大的猜測只是在他死后,由孫權賜名,改為陸遜,如今的陸遜墓也正是如此。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