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解析傳承諸葛亮衣缽的姜維北伐為何失敗

2017-03-16 18:15:0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姜維簡介 姜維,生于公元202年,卒于公元264年,享年62歲。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少時和母親同住,父親姜冏戰(zhàn)死之后,

姜維簡介

姜維,生于公元202年,卒于公元264年,享年62歲。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少時和母親同住,父親姜冏戰(zhàn)死之后,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后期為蜀國名將,官拜大將軍,在蜀國位高權重。

姜維本是魏國將領,但是在諸葛亮北伐時期,姜維在諸葛亮的離間計之中,被魏國懷疑有異心,不得已的情況下投靠了蜀國。他深受諸葛亮的重用,傳承了諸葛亮的衣缽,在諸葛亮死后,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后期,隨被費袆等人猜忌,兵權有所削弱,但是在費袆死后,姜維可謂是獨攬軍事大權。

諸葛亮死后,姜維依舊率領蜀國軍隊北伐曹魏,大勝兩次,小勝四次,更有其余小敗幾次,不過總體上來說算是勝多負少。不過蜀國朝中有人反對姜維的北伐,畢竟蜀國在諸葛亮死后,已經(jīng)開始走下坡路,戰(zhàn)爭消耗國力,蜀國只會越發(fā)的虛弱。

之后,姜維被偷襲之后,大勢已去,劉禪舉國投降。姜維卻不甘心,他假意投降魏國將領鐘會,希望可以策反鐘會,以鐘會反叛魏國來贏得蜀國的生機。但是鐘會反叛失敗,被部下所殺,而姜維在一邊看到大勢已去,提劍自刎。

姜維有勇有謀,可是蜀國當時已經(jīng)國力衰弱,一時的假意投降并不能改變什么,魏國兵強馬壯,蜀國就算能阻擋一陣,但也只是強弩之末,最終的結局已經(jīng)不會變了,所以姜維才知道鐘會反叛失敗,蜀國再沒有機會了。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是在公元238年,前后共進行了11次北伐,蜀國的國力消耗過度,之后無法只能舉國投降。姜維北伐其實是延續(xù)的諸葛亮的戰(zhàn)略。因為西川易守難攻,只需要好好防守,便能消耗魏國的兵力。當時諸葛亮認為可以以攻代守,積極北伐,可以保衛(wèi)成都的安全。但是公元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故于五丈原。

蜀軍秘不發(fā)喪,整軍后退,司馬懿追擊,不料姜維依舊擊鼓作出反擊的樣子,司馬懿以為中計,不敢靠近,使得蜀軍順利的撤退,發(fā)喪之后,司馬懿知道被騙,后悔不已。

諸葛亮死后,劉禪任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統(tǒng)率諸軍,進封平襄侯。公元238年,姜維進行第一次北伐,與魏軍在南安相持不下。公元244年,姜維進行第二次北伐,曹爽大敗。到第四次北伐的時候,蜀中已經(jīng)沒有大將了,姜維與魏國將領作戰(zhàn),雙方互有勝敗。

之后,司馬懿又進行了幾次北伐,終于在第十一次北伐,被鄧艾打敗,又遭朝中人猜忌,最后只能為了避禍躲在沓中。

姜維經(jīng)歷了十一次北伐,具體戰(zhàn)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算起來也算是勝多敗少,消耗方面也是蜀國輕魏國重,但是魏國實力本就強勁,雖消耗大,但終歸沒有消耗國本,但是姜維的北伐,卻掏空了蜀國的國本,所以蜀國在十一次北伐之后,很快便滅國了。

姜維怎么死的

姜維是《三國演義》里面諸葛亮的衣缽傳人,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姜維的足智多謀。但姜維畢竟是武將出身,和諸葛亮的小心謹慎不同,姜維膽子頗大,用計并不考慮后果,不像諸葛亮那般機關算盡。不過最后他的死亡卻也和他這個膽大脫不了關系,那么姜維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姜維本來是魏國將領,不過在諸葛亮的離間計之后投靠了蜀國,在蜀國也算是頗受重用,之后對蜀國也算是忠心耿耿。前期,姜維算是戰(zhàn)無不勝,后期因為費袆等人的不信任,兵權有所削弱,所以屢戰(zhàn)屢敗,后期費袆被刺身亡后,姜維的兵權得以返回,雖然依舊是一員猛將,三十到底大勢已去。

后面他想要招降魏國的將領鐘會,并攛掇鐘會謀反,可鐘會的部下不同意,并找機會殺死了鐘會,姜維在一邊看著大勢已去,并且當時心疼病發(fā)作,就拔劍自刎了。

他死后遭到了魏國的剖腹,說他膽大如雞卵,也不知道是不是印證了姜維膽大妄為的基礎。只是一員大將最后卻落的自刎的下場,不可謂不悲劇。只是即使他能招降鐘會,最終的結果也不會有多少的改變。

屆時,蜀國弱小,諸葛亮死后,軍中無軍師,將領更是沒有多少獨當一面的大將,而魏國正是強盛的時候,即使招降了鐘會,也不過是一時的用處罷了。所以說姜維的死亡可謂是形勢所趨,他已經(jīng)被逼到窮途末路了。

姜維墓

姜維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將領,第四代執(zhí)政大臣,是甘肅早期有名的歷史人物。據(jù)傳,姜維的故里在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xiāng)姜家莊,那里有姜維的衣冠冢。

姜維本是魏國的將領,諸葛亮一手離間計使得姜維被魏國猜忌,不得已之下投靠蜀國,諸葛亮頗為重用姜維,并將姜維作為自己的衣缽傳人。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就定下了以攻代守,以漢中為屏障,守衛(wèi)成都的策略,只是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之后北伐的計劃被擱置了幾年,直到姜維獨攬軍事大全,于公元238年,再度進行北伐。

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勝多負少,但卻動搖了蜀國的國本,在姜維第十一次北伐失敗之后,蜀國兵敗如山倒,在北伐失敗的第二年就滅亡了。

姜維死在魏國將領的手里,當時他想要策反鐘會,期盼用鐘會的造反給蜀國帶來一線的生機,但是鐘會造反失敗,被部下所殺,姜維也知道大勢已去,只好拔劍自刎。

姜維死后被剖腹,并且不允許下葬,忠心的部下偷偷的帶回了姜維的衣物,埋葬在姜維的故里。之后,姜維的尸身埋葬于四川,但是為了弘揚姜維愛國的精神,他的衣冠冢至今仍保留在姜維的故里。

姜維衣冠冢距離甘谷縣城東5公里,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在1997年被甘谷縣人民政府定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到姜維的誕辰,故鄉(xiāng)的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