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攻關中、洛陽之戰(zhàn)(東漢時期)
漢更始二年(24年)冬至東漢建武三年(27年)三月,劉秀擊破更始、赤眉,西并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qū)),南取洛陽(今河南洛陽白馬寺東北)的作戰(zhàn)。
更始二年冬,赤眉軍分兩路進攻長安(今陜西西安市西北)。劉秀為防止關中、河洛戰(zhàn)略要地落入他人之手,決定乘赤眉西攻長安,更始軍應付不暇之機,平定河北、消滅河內(nèi)(郡治懷縣,今河南武涉西南)、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的更始力量,然后相機奪取長安、洛陽,為削平群雄,統(tǒng)一天下作準備。
為此,他派鄧禹為前將軍,率精兵2萬西進,伺機奪取關中;任命寇恂為河內(nèi)太守,經(jīng)略物產(chǎn)富足充實的河內(nèi),負責兵馬糧械補給;又任命馮異為孟津?qū)④姡y(tǒng)率魏郡(郡治鄴縣,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zhèn)東)、河內(nèi)郡的部隊防守孟津(古黃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孟縣西南),以防洛陽的朱鮪、李軼北上;自己親率主力北徇燕趙,繼續(xù)進擊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的尤來、大槍、五幡等農(nóng)民起義軍。
建武元年(25年)元月,鄧禹率軍由野王(今河南沁陽)出發(fā),沿黃河北岸西進,攻破箕關(今河南濟源西王屋山東南),入河東,進圍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未下。更始大將軍樊參救之。六月,鄧禹在解縣(今山西臨猗西南臨晉鎮(zhèn)東南)南大破之,斬參。復敗王匡、成丹等軍10余萬人,遂定河東全境。
七月,鄧禹自汾陰(今山西萬榮西南寶井鎮(zhèn)北)西渡黃河,在衙縣(今陜西白水北)擊破更始中郎將公乘歙部10萬余人,繼續(xù)西進。九月,占領枸邑(今陜西旬邑東北),進取上郡(郡治膚施,今陜西榆林南魚河堡)、北地(郡治馬嶺,今甘肅慶陽西北)、安定(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三郡,曾兩次進襲長安,但均告失敗。
屯兵孟津的馮異也對更始駐洛陽守將朱鮪、李軼、武勃等展開了政治、軍事攻勢。馮異致書李軼,勸其歸降。李軼動搖。馮異離間成功,便抽調(diào)河上重兵北攻天井關(又名太行關,在今山西晉城南太行山頂,因關南有天井泉三所而得名),占上黨郡(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爾后南渡黃河,攻占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之汜水鎮(zhèn))等13縣,降者10余萬人。
朱鮪得悉李軼通劉秀,派人刺殺李軼,并分兵兩路北渡黃河,進攻河內(nèi),在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平陰(今河南孟津東北)被寇恂、馮異擊敗,被迫退守洛陽。劉秀軍先后攻占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上蔡西南)、涅陽(今河南鄧縣東北)、穰縣(今河南鄧縣)、新野(今屬河南)等城,洛陽陷入孤立。
七月,劉秀派耿弇、陳俊屯軍五社津(今河南鞏縣西北黃河上),派吳漢為大司馬,統(tǒng)率岑彭等1l將軍圍攻洛陽,攻城數(shù)月不下。劉秀乃使岑彭往說朱鮪,保證鮪降后之爵祿。朱鮪遂獻城降劉。洛陽既下,劉秀作戰(zhàn)重心又轉向關中,集中全力對付赤眉軍。令馮異為征西大將軍,討伐赤眉軍和割據(jù)關中之延岑軍。戰(zhàn)斗部署是:馮異進軍華陰(今陜西華陰東),擊赤眉于西;侯進屯新安(今河南澠池東),耿弇屯宜陽(今河南宜陽西北)。
二年十二月,馮異與赤眉軍戰(zhàn)于華陰,相持60多日,戰(zhàn)斗數(shù)十次,降赤眉將卒5000余人。時鄧禹東歸與赤眉軍交戰(zhàn),大敗;馮異率軍救助,亦大敗(參見湖縣之戰(zhàn))。三年閏正月,馮異大敗赤眉,追至崤底,降赤眉8萬余人(參見崤底之戰(zhàn))。三月,赤眉余部10萬余人于宜陽陷入劉秀重兵包圍,因糧盡力竭,全部投降(參見宜陽之戰(zhàn))。
同月,馮異西入關中,掃除沿途割據(jù)勢力,抵上林苑(今陜西西安市及周至、戶縣交界處)屯兵。據(jù)藍田稱王的延岑糾合盤踞長安的張邯,進攻馮異,被擊破。延岑經(jīng)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逃往南陽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