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樂毅 連一代神人諸葛亮都推崇的戰(zhàn)國名將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說孔明“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本褪钦f,諸葛孔明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提并論。能讓孔明自比的人,自然不是普通人,管仲是輔佐和成就了春秋霸主齊桓公的能臣,那么樂毅是誰,他又做了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事兒?他的故事且聽作者細(xì)細(xì)道來。
樂毅的先祖樂羊原是魏國大將,世居靈壽,靈壽這個地方(今河北靈壽縣)原屬于北方狄族鮮虞部落建立的中山國。說起中山這個國家,也真是命運多舛,先是被樂羊率領(lǐng)的魏軍所滅,后來復(fù)國,等到趙武靈王繼位胡服騎射之后,又被趙國所滅。出生在這樣一個兵家必爭之地,又受狄族彪悍尚武之風(fēng)熏陶,樂毅“好兵”一點也不讓人意外。一開始樂毅被舉薦在趙國做官,沙丘之亂時,趙武靈王被親兒子趙惠文王圍困餓死,時局混亂不明,于是樂毅離開趙國,去了祖籍地魏國。樂毅替魏國出使燕國的時候,被禮賢下士的燕昭王相中,拜為亞卿,他一開始是“辭讓”的,可能是真辭也可能是做樣子,反正后來樂毅在燕國呆得挺久的,而讓他聞名于史的也正是他為燕國建立的不世功勛。
那時候的燕國,實力比較弱,受過東方大國齊國的欺負(fù),在內(nèi)亂的時候差點被齊國借機滅了,這奇恥大辱一直在燕昭王心里憋著。齊國在這段時間,就是個事兒逼,哪哪的矛盾它都得插一腳,跟楚國打過,差點滅掉燕國,跟三晉既打過群架又合起伙胖揍過秦國,趙滅中山國它也摻和了,還破了宋國占了好大一片地,總之一副到處打架揩油的嘴臉,神憎鬼厭的。樂毅和燕昭王一合計,這么多人都討厭齊國,好事兒啊,敵人的敵人就是我們的朋友。憑燕國一國是打不過齊國的,燕國挑頭聯(lián)合起了趙、魏、韓、秦,五國合縱伐齊,樂毅為上將軍,趙國還把相印發(fā)給了他,那叫一個聲勢浩大。聯(lián)軍和齊國在濟水以西大戰(zhàn)一場,齊國本身就準(zhǔn)備得不夠充分,加上趾高氣昂的齊湣王對著主將觸子嚷嚷“給老子打,打不過就斃了你們,刨你們祖墳”,以致主將離心,臨陣而逃,齊軍慘敗,史稱濟西之戰(zhàn)。
齊軍主力被打敗,為了使燕國利益最大化,樂毅想辦法遣散其它四國的軍隊,獨留燕軍深入齊境。不過看官們須知,其它那幾國豈是那么好相與的,不給點甜頭,怎么可能讓打就打,說退就退?秦國在濟西之戰(zhàn)前一年就已經(jīng)單獨攻齊,拔了齊國九城,即已得了好處,加上路途遙遠(yuǎn),給養(yǎng)不便,就退了兵。魏國被許諾可以去奪被齊國占領(lǐng)的宋地,趙國可以去奪取河間地,大家都急于吃分到自己碗里的肉,聯(lián)軍既散,燕軍自可放開手腳報仇雪恨了。
在燕軍深入齊境之前,燕國是有不同的聲音的,與其花巨大的代價滅齊,不如蠶食一些齊國邊境之地,先逐步壯大自己。齊國雖敗,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燕國想要一口吃掉它,怕是沒那么大的消化動力,何況其它諸侯國虎視眈眈,焉知不會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不過燕昭王仍然準(zhǔn)許樂毅繼續(xù)深入追擊,攻占齊國國土,一方面是報齊國差點滅燕之仇,另一方面是太想借此機會使燕國國力整體上升一個層次,這么好的機會如果白白錯過,過了這村可就沒那店了。齊都臨淄被燕軍占領(lǐng),大量財寶被運回燕國,燕昭王親自勞軍,樂毅獲封昌國君。燕王押運戰(zhàn)利品回朝前留給樂毅三個字,“接著打”。
樂毅領(lǐng)命,這一打就打了五年,連克齊國七十余城。齊國僅剩莒和即墨兩城沒有被占領(lǐng),幾乎名存實亡了,反觀燕國的實力卻盛極一時。但是,諸位看官可知,日中則昃,月滿則虧,此天下常理也。燕國的這次上位,和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富國強兵穩(wěn)扎穩(wěn)打不同,全憑燕昭王的一口氣、幾位人臣謀士的里外策劃和準(zhǔn)確地利用了諸侯間的矛盾,畢竟根基不穩(wěn),等到燕昭王一死,燕國的鋒芒也就到了盛極而衰的轉(zhuǎn)折點了。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即位。這位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就和樂毅不對付,他上了臺,樂毅可就沒什么好日子過了。此時的齊國,雖還未亡,也就吊著一口氣了,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偏巧出了個能人,此人恰恰還是樂毅的克星,他使了一手漂亮的反間計,利用了新任燕王和樂毅的嫌隙,從而使齊國得到了喘息的機會,進(jìn)而奇跡般地復(fù)國。關(guān)于這位齊國的能人如何以孤城復(fù)國,以后會另外詳述,此時先按下不表。
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戰(zhàn)役,里頭用了反間計的為數(shù)不少,長平之戰(zhàn)秦國用反間計使趙國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王翦滅趙之前也用了反間計除去李牧,此番齊國也是用的反間計,使燕惠王用騎劫換下了樂毅。齊國具體是怎么實施計策的呢?樂毅花了五年時間攻齊,只剩莒和即墨兩城沒有攻下,齊國人放出風(fēng)聲,那兩個城樂毅要拿下是分分鐘的事,遲遲不動手是因為樂毅和燕國新君不和,故意拖延時間想在齊國自立門戶,所以啊,現(xiàn)在樂毅在齊國多呆一天,齊國也就會多茍延殘喘一天,要是燕國換了別的忠于新君的大將來,齊國的滅亡只怕就在旦夕之間了。本來就看樂毅一直不順眼的燕惠王,豈有不疑心的道理,召回樂毅,派騎劫頂替。樂毅能統(tǒng)帥五國聯(lián)軍,也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沒有回燕國復(fù)命,而是直接逃到老家趙國。看官們想啊,秦惠文王在做太子的時候,和商鞅不對付,等到他一繼位,就把商鞅車裂了;那樂毅在燕惠王做太子的時候就和人家有矛盾,當(dāng)然怕上了臺的新君拿自己開刀,燕國是萬萬回不得的,那能去哪呢,看官們還記不記得,樂毅的老家靈壽,在中山國滅之后歸了趙國,而五國合縱伐齊的時候,趙王還曾把趙國相印給了樂毅。
怎么說樂毅連克齊國七十余城,聲名赫赫,來投趙國,趙國自然大喜,用不用是一回事,光擺在那供著,就能震懾燕齊。趙國把他封在觀津,號望諸君。這邊廂,騎劫得了誤導(dǎo)性情報,覺得滅齊是分分鐘的事,加上根本就不比樂毅攻齊五年那么知己知彼,不但沒有攻克莒和即墨兩城,反而不斷地被齊軍攆著跑,把以前占領(lǐng)的齊地都吐了出來。齊國復(fù)了國,迎立了新君;燕國勞師動眾損兵折將,最后的最后,都還來不及對齊國說上一句“讓我感謝你,贈我空歡喜”……燕惠王這口氣總得找個地方出吧,于是就和樂毅展開隔空罵戰(zhàn)(罵戰(zhàn)倒還不至于啦,怎么說也有點想把樂毅召回來的意思,就是雙方火藥味都不小,加點孜然都能烤羊肉串了)。燕王:“樂毅,我用騎劫換下你,還不是念你常年在外打仗太幸苦,讓你回來休息休息,你小子倒好,以為我想害你,居然跑到趙國去了。你對得起先王對你的知遇之恩嗎?”
樂毅洋洋灑灑說了老長一篇話,實在羅嗦得緊,作者撿要緊的說。“大王明鑒,善始善終這件事,不必強求。我為先王立下大功,就是宣揚了先王知人善用的事跡;而我避免殺身之禍,也是全了燕國和先王的顏面。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我從來也沒敢給大王您抹黑,給自己洗白啊?!本咏^交,不出惡聲,這句話的典故就在樂毅這里。燕惠王也無法,錯原是自己鑄下的,樂毅這里不卑不亢給了個軟釘子,但又希望樂毅念著與燕昭王的舊情,不與燕國為敵,所以把樂毅在燕國的昌國君封號傳給了他兒子樂間。樂毅后來還是和燕國互通往來,被燕趙兩國拜為客卿,最終卒于趙國。樂毅的兒子樂間及其同宗樂盛輾轉(zhuǎn)為趙國所用??垂倏蛇€記得廉頗奔魏前,和誰鬧翻了?就是趙王想以之取代廉頗的樂盛,樂毅的本家后生啊,戰(zhàn)國的圈子真小。
話說樂毅能帥五國聯(lián)軍伐齊,又能在破齊主力后支開聯(lián)軍,獨帥燕軍連克齊國七十余城,的確厲害,但是這里還有兩位隱身人物的功勞,這兩人就是戰(zhàn)國名嘴蘇秦和他兄弟蘇代。蘇氏兄弟都是縱橫家,但同時也是成功的間諜。蘇秦因與燕文侯夫人私通而不得已離開燕國,跑到齊國替燕國做間諜,蘇秦死在齊國之后,蘇代也是身在齊國心在燕。根據(jù)戰(zhàn)國策記載,在五國合縱伐齊之前,燕國和齊國就打過仗,蘇代爭得齊王信任,兩次率領(lǐng)齊軍和燕軍交戰(zhàn),故意不敵,前后致使齊國五萬士卒被斬首。各瑪麗蘇編劇若是有心,蘇氏兄弟的戰(zhàn)國無間道,可是很好的古裝題材,既有奸情,又有諜戰(zhàn),還有戰(zhàn)爭場面…燕國攻齊,勝利在望卻功虧一簣;諸葛亮五次北伐,最終功敗垂成。孔明自比為樂毅的時候,他是否想到這一節(jié),冥冥之中猶如讖語。
樂毅:在燕國,趙國都能建立不世功勛的名將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禮崩樂壞,諸侯征伐,今日楚強,明日趙弱,其翻覆之勢,可謂波譎云詭。王侯將相既然無種,何妨都去試試。于是,謀士謀臣接踵而至,名相名將層出不窮。樂毅本系中山人,不幸國小民寡,被趙所滅,后又去趙適魏,在代魏使燕的過程中,被燕昭王奉為上賓,開始了他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