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晚清四大名臣張之洞簡介 他是怎么死的?

2017-03-17 08:03:1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對于張之洞此人,想來大家并不陌生。高中歷史書中曾多次提到此人,以及其所處的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 張之洞是晚清漢族重臣,與曾國藩、李

對于張之洞此人,想來大家并不陌生。高中歷史書中曾多次提到此人,以及其所處的那個特殊的歷史時代。

張之洞是晚清漢族重臣,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通過科舉取仕之后進入官場,歷任教習、侍讀、侍講、內(nèi)閣學士、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軍機大臣等職,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公元1837年9月2日,即清道光十七年,張之洞在貴州興義府出生,長輩為其取名之洞,出自《莊子·至樂》中的“張之洞庭之野?!?。張之洞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壹公、無競居士,晚年自號抱冰。

張之洞從小聰明伶俐,勤奮好學,學識很高。公元1852年,張之洞年僅十六歲,就中咸豐二年的順天府解元。后公元1863年,又在自己二十七歲的時候,中通知二年進士,且是位列第三的探花郎。

科舉取仕,是中國古代百姓進入官場的重要途徑。而張之洞年紀輕輕就中了探花,隨后便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是大多數(shù)科舉學子在中了進士后要進入的地方,很多人都是從這兒開始做起,然后一步步邁向官途最高位。張之洞進入翰林院之后,便潛心治學,最終通過不斷的努力官至體仁閣大學士。

張之洞從小接受正統(tǒng)的儒家教育長大,而且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中了進士,甚至是位列第三的探花郎。那么至少能說明,在儒學方面,張之洞將圣人之言理解的很透徹??婆e考試發(fā)展到后來,在今天的人看來已經(jīng)是制約國民思想的重要工具。而張之洞是晚清探花郎,那么思想的局限性,不可謂不大。在張之洞早年,一度是請流派健將,維護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但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是,到了后來,張之洞竟然發(fā)展成為了一個洋務派代表人物,在洋務運動中發(fā)光發(fā)熱。

何謂洋務運動?說簡單點,就是在列請圍毆清朝后,一部分先進人士認識到了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差距,在見證了外國船堅炮利之后發(fā)起的一項向西方國家學習先進技術的運動。旨在通過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學習,增強國家實力。

對于洋務運動,大多數(shù)頑固守舊派堅決發(fā)對,而作為請流派代表的張之洞,竟然在后來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這不得不讓我們驚訝。張之洞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創(chuàng)辦了漢陽鐵廠、大冶鐵礦、湖北槍炮廠等,為中國軍事實力的提高作出重要貢獻。

光緒三十五年,張之洞因病去世,謚號文襄。人死如燈滅,本應靜靜躺在地下長眠的張之洞,在后來卻被人驚醒,受到極為惡劣的對待。

在新中國成立不久之后,黨和領導人倡導糾正人們的舊思想、舊風俗,但是有些人卻將此事擴大化,甚至刻意扭曲。而張之洞的墳墓,就是此事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墳墓被拋開,尸體被拖了出來。有的人說是被掉在樹上,因為沒人敢收尸,所以淪落到被狗啃食的地步。還有一種說法是張氏夫婦的遺體被紅衛(wèi)兵抬出后,放在墳坑東面暴曬了數(shù)十天后,遺骨不知去向。后來一些婦人膽小,便挖了個坑,將其偷偷埋了?,F(xiàn)在張之洞夫婦的尸體,雖然被人找到,但是仍然不能抹掉他凄慘的曾經(jīng)。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