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相 揭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jù)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并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于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當時秦首都咸陽將四百六十余名術士坑殺,即為所謂的”坑儒“。
焚書坑儒的原因:
1.是秦朝建立專制主義政治體系的需要。
2.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經(jīng)典,借用古代圣賢的言論批評時政。
只是對于坑儒,史學家們?nèi)杂袪幷?。一般來說有三種看法:
(1)第一是歷史上并無焚書坑儒一事,這純屬后人的杜撰。持這一觀點的是民國時期興起的”疑古派“,近幾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馬遷《史記》的真實性,從而證明了”疑古派“觀點的不成立;
(2)第二是的確坑了一些人,不過那只是些方士,或稱術士。秦始皇焚《詩》、《書》,醫(yī)、卜之類的文籍,不在焚燒之列。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從未提起過”坑儒“二字。且司馬遷與漢武帝年齡相仿,按最遲計算(漢武帝崩于公元前87年),司馬遷距離焚書坑儒發(fā)生的時間,最遠不過120多年。120年的時間跨度,是什麼概念?就相當於今天的2012年到1896年(清光緒年間)的跨度。司馬遷從十多歲起,就開始遍游中國,二十三歲的時候,其父司馬談去世,司馬遷就已經(jīng)接任其父的職務,擔任漢太史令了。如果從司馬遷20歲開始算起(-147年),距離焚書坑儒(-212年)的時間跨度,不過65年而已。即相當於2011年往前推65年(相當於中華民國時期的1946年)。在這樣一個狹小的時間跨度之內(nèi),以司馬遷的學識和所處高層的地位,焚書坑儒這樣大的事件,不可能不清楚。
3.在關于郡縣制的辯論中,丞相李斯斥責儒者依古制實行分封制的主張不合時宜。
最主要的一本是《尚書》,因為尚書記載上古圣王的治世理念,而秦始皇自以為”功高三皇,德邁五帝“,所以要用自己的治世觀念代替上古圣王的治世思想,欲厚今乃焚古。其次是《詩經(jīng)》,因為詩經(jīng)中多贊頌歷代君王,始皇不愿有六國遺黨頌六國先王。但,最最重要的或是一本方士《道經(jīng)》。這道經(jīng)非現(xiàn)在的老子道德經(jīng)。此經(jīng)唯留十六字,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zhí)厥中。“(《古文尚書·大禹謨》)《荀子·解蔽篇》中也有類似的引注,稱:”《道經(jīng)》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危微之幾,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
以上種種原因的使秦始皇做出焚書坑儒的事情來,但是,秦始皇并不是有意要與儒家為難。實在是當時的秦朝歷來倡導法家思想,以法家思想治國,這四百六十人被秦始皇坑殺了,是因為秦始皇痛恨他們像盧生那樣欺騙或者散布詆毀秦始皇的話,犯了誹謗罪,而并非懲罰他們學了儒。秦王朝并沒有專意要”坑儒“,最多是坑了政見不合者。
千百年來,關于秦始皇為什么要焚書坑儒,人們圍繞著秦始皇編造了一個又一個故事,真假參半,添油加醋。而歷史的真相往往是出乎我們所料的,希望有關學者可以為我們解開更多的歷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