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漢光武帝原陵 嚴(yán)重違背風(fēng)水之說的神秘陵墓
原陵的歷史其實(shí)就是一部中國獨(dú)有的傳說史,而它所在的北邙山的所有墓冢的歷史則是一部中國文明史,原陵有著其他陵墓沒有的奇怪之處,從風(fēng)水學(xué)上來看,它完全不是一片吉壤。但也正因此,它成了皇陵的一道奇特風(fēng)景,引得后人觀望與驚嘆。
詭異的建陵之地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在蘇杭,死葬北邙”,意思就是說北邙是一個風(fēng)水寶地,倘若死后能長眠于此,那么子孫萬代都將因此而受益。特別是它對面就是黃河,更是符合了風(fēng)水學(xué)說的思想:“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征其襟懷博達(dá),駕馭萬物之志?!币舱蛉绱?,但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都想在死后入住北邙,以福蔭后人,江山永固。邙山上下,戰(zhàn)國、秦、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唐、后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顯赫人物都在此長眠。把他們的名字排列起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古代史:殷王、東周諸王、東漢諸帝、蜀漢后主、曹魏諸帝、西晉諸帝、陳后主、唐明宗、南唐李后主、蘇秦、呂不韋、夏侯嬰、陳平、賈誼、班超、何進(jìn)、關(guān)羽、石崇、羊祜、裴楷、狄仁杰、杜甫、石守信……
其中,在北邙的東漢帝陵一共有五座:光武帝的原陵、安帝的恭陵、順帝的定陵、沖帝的懷陵,以及靈帝的文陵。然而在這五座陵墓之中,卻有一座特立獨(dú)行,選址蹊蹺。其他四陵皆在邙山之陽,唯有一座坐落在邙山之陰的黃河灘上。即使是普通百姓,也認(rèn)為房后有山,房前有河是大吉之地。但這座詭異的陵墓卻恰恰相反,好比是房門開在山前,房后是河——南倚邙山,北臨黃河。而這座陵墓的主人就是東漢光武帝劉秀。
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今湖北省棗陽西南)人,漢高祖劉邦九世孫,南頓(今項(xiàng)城縣)令劉欽之子。更始三年(公元25年)六月即皇帝位,改元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崩,葬原陵,壽63歲,在位33年。光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文治武功卓著的一代中興英主,他親執(zhí)權(quán)柄,以柔道治國。
然而這樣一位中興英主的原陵方向卻面南背北,著實(shí)有些奇怪。原陵的南面是山,北面是河,也就是所謂的“枕河蹬山”“漢皇仰臥”。然而這些講法在風(fēng)水學(xué)來說是極不提倡的。風(fēng)水之說在中國由來久矣,而自古帝王的陵墓更是極為講求訴諸風(fēng)水,從選址到朝向、建制,一一不得馬虎??墒沁@位東漢的開國之君為什么會選擇一個有悖于風(fēng)水之說的建陵之地呢?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有趣的傳說:
劉秀有個王兒從不聽話,命他向東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卻攆雞。劉秀生前早就看好了北邙是塊風(fēng)水寶地。于是在臨死前“知子莫如父”的劉秀這次得來個正話反說:故意命他把自己葬于黃河之中,這樣他兒子才可把他的陵寢置于鄰山之顛。于是傳旨王兒來病榻前,囑曰:“父命中缺水,歸天后汝要把父葬于黃河之中,如此才免干渴之苦。”誰知王兒卻一反常態(tài),哭著發(fā)誓道:“不孝兒從未聆聽過父王之訓(xùn),如今痛改前非,葬事定遵父囑?!眲⑿阋宦?,叫苦不迭,無奈君無戲言,于是長嘆一聲便駕崩了。后來王兒公布遺詔,并征集天下能工巧匠,打造龍舟靈樞。入殮后,便把靈樞拋入滾滾黃河之中。說來也怪,此時河水突然咆哮著向北滾去。靈柩落處瞬間成為一片平地,并有個陵丘拔地而起。據(jù)說原陵雖然置于黃河灘上,但歷來黃河泛濫卻從未侵害過。當(dāng)然黃河水不侵,只是因?yàn)檫@里的河床南高北低,河水只能倒向北岸,水流越急,向北沖得越厲害。
當(dāng)然,這只是傳說而已,是人們因?yàn)闊o法解釋原陵的反?,F(xiàn)象而編織出的一相情愿的解說,并無惡意,相反,為原陵增添了一絲神秘的、饒有趣味的色彩。
事實(shí)上,從公元50年開始,劉秀就在北邙山與黃河之間修建自己的陵墓。但劉秀是否和其他帝王一樣為自己修建陵墓勞民傷財(cái),歷史并無確切的記載。他只是對負(fù)責(zé)修建陵園的竇融說過這樣一段話,他的陵園要“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意思是說現(xiàn)在建陵占地不要越過二三頃,不要起山陵,只要能讓雨水排出就行了。這完全符合了原陵的規(guī)模和位置。
臨終前劉秀又再次下旨強(qiáng)調(diào):我在世時無益于天下平民百姓,喪葬時應(yīng)像文帝那樣陪葬以瓦器,不要用金、銀、銅、錫等貴重物品,要因山為陵,不起墳堆,各地刺吏及其他官吏要忠于職守,不要來京奔喪,也不要遞送吊唁奏章。所以,他的陵園在營造之初,并無任何奢華的建筑。園中的柏樹,還是在隋唐時期栽植的。這完全符合原陵的規(guī)模和位置。但是從漢朝初年開始,皇陵建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制度所遵循,即使劉秀不想在自己的墳?zāi)股仙莩蘩速M(fèi),但終究逃不出傳統(tǒng)和后代的孝順。后來原陵被董卓挖掘,曹丕對此事評價說,原陵被挖,罪在漢明帝。這句話背后的意思是,四年后劉秀死掉,漢明帝將原陵建造得奢華無比,所以才招來了董卓的盜掘。
原陵三奇的傳說
然而,原陵的奇特之處遠(yuǎn)不止陵墓的獨(dú)特建構(gòu)這么簡單。
光武帝陵南依邙山,北臨黃河,近山傍水,菇蔚峭拔,陵區(qū)呈長方形,由祠廟、方丈院,陵園三部分組成。墓冢位于陵園正中,呈園形,土丘,家高20米,周長487米,園內(nèi)現(xiàn)存古柏1500株。整個陵園郁郁蒼蒼,肅穆莊嚴(yán)。陵園側(cè)有光武帝詞一座,其左前方有宋代開寶六年(公元973年)新修后漢光武帝廟碑一塊,碑文內(nèi)容是歌頌光武帝由南陽起事,決昆陽之戰(zhàn)、破邯鄲之壘、定都洛陽等功業(yè)。在詞殿前左右兩側(cè),還豎有元、明、清、民國時期的石碑四通,分別記錄了重修詞廟和原陵沿革的史料,十分珍貴。陵前有一塊穹碑,碑身鐫刻“東漢中興世祖光武皇帝之陵”。其中“中興世祖”四字尤為明亮。傳說過去老百姓多到這里撫碑擇吉問兇:人離碑十步,雙手平伸,閉目走去,能摸到這四個字就是吉兆。殿前甬道兩側(cè),原有巨柏28株,巍然挺立,排列整齊,各有名諱,象征輔佐劉秀打天下、定社程的云臺28將,俗稱二十八宿柏。
關(guān)于這些松柏還有一個傳說:據(jù)說,當(dāng)初漢明帝把載有劉秀的尸體的棺材投放進(jìn)黃河時,黃河突然改道,顯出一座土丘,土丘周圍忽然就生長起了密密麻麻的柏樹。至于柏樹有多少,沒有人數(shù)過。后來,有位大將軍路過此地,一心要知道柏樹的數(shù)目。他就命令士兵用紙條貼樹編碼,當(dāng)很快要貼完時,突然狂風(fēng)大作,正在數(shù)柏樹的士兵被刮得找不到北。同時失去了算術(shù)能力,等他們清醒后,樹上的紙條已無影無蹤。他們終究還是只記得有二十八棵特別粗大的柏樹,就是象征那些稱得上是開國功臣的“云臺二十八將”。
柏樹之奇還不僅僅于此。諸多柏樹中有兩種分別叫“鳥鳴柏”和“苦戀柏”的是為柏中一絕。若在“鳥鳴柏”下拍手,林梢就會發(fā)出鳥叫聲。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則是“苦戀柏”。
“苦戀柏”本是自然形成的奇觀,一株古柏的樹干中,長出了一棵苦楝樹。于是,又有了傳說:劉秀和他的皇后陰麗華苦苦相戀,最終長相廝守。陰麗華是南陽新野人,是當(dāng)?shù)赜忻拿廊藘?,年輕的劉秀對她一見鐘情,當(dāng)時還是一介布衣的劉秀有兩大人生目標(biāo):“仕宦當(dāng)做執(zhí)金吾,娶妻當(dāng)?shù)藐廂惾A。”后來劉秀果然贏得美人芳心,但由于戰(zhàn)爭,兩人天各一方,苦苦思念。劉秀當(dāng)了皇帝、定都洛陽后,派人把陰麗華接來,長相廝守,共度終生,死后合葬在這里。于是,“苦戀柏”又成“千年等一回”的“千古絕戀”。
原陵的另一奇被稱為孟津縣的“八景”之一,即“漢陵曉煙”。據(jù)志書記載,每年在清明節(jié)前后,當(dāng)天朗氣清,霞蔚風(fēng)息,晨曦初見之時,陵園內(nèi)陡起紫氣彌漫,狀若輕煙,飄若浮云,自西向東,姍姍移動,逐漸使整個陵園被飄渺的云煙所籠罩。云煙之中,翠柏紅墻,古碑墓家,野花芳草,若隱若現(xiàn),恍若置身于仙境之中。當(dāng)?shù)厍О倌陙砹鱾髦@樣的趣談,哪年有此景觀,便預(yù)兆農(nóng)作物豐收?,F(xiàn)在人們每到陽春三月,清明節(jié)將臨之時,仍企盼紫煙,祈禱祥瑞。一位古代目睹此景的游者,曾題《漢陵曉煙》,詩云:“昆陽雷雨戰(zhàn)猶酣,赤符魂歸鎖玉函,今日陵園回首處,看他煙樹綠毿毿?!鼻嗌铰竦酃?,大河系英魂。“漢陵曉煙”更增添了人們對光武帝的懷念與仰慕之情。
原陵的另一奇景就是“漢皇仰臥”。每逢秋末葉落,當(dāng)有人站在陵西300米處東望時,整個陵園看起來就像是仰臥的劉秀,頭戴皇冠,身穿龍袍,頭枕黃河,腳蹬北邙。此景中的劉秀身長240米,頭部由陵北的古柏組成,高50米,臉部的凹凸部分分別由一些參差不齊的柏枝組成,五官和胡子清晰可見,微風(fēng)吹動柏枝,劉秀的胡須就飄起來。冢上的柏林構(gòu)成了劉秀的肚子,高60米。冢前甬道旁的兩行蒼柏恰似劉秀的兩腿。漢闕山門外的柏樹恰好是劉秀的兩只腳。如果你站在陵西300米處,看到這一奇景,你一定會感嘆帝王之威儀。
奢華招來的厄運(yùn)
既然劉秀的原陵被后世修建的如此奢華宏偉,自然也少不得被盜墓賊侵?jǐn)_。關(guān)于原陵的盜墓故事也不勝枚舉,其中有一個“墓現(xiàn)金龍”的傳說流傳頗廣。
據(jù)說東漢末年,有個盜墓賊來到邙山,經(jīng)過多方窺探,了解到原陵右側(cè)鐵謝村有個謝家磨坊,有一張絲籮可以幫助人打開劉秀墳。盜墓賊花盡了積蓄,買來絲籮。將分土劍往墳上一插,坐北面南,墓道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隨后,他又將絲籮往青石墓門上一掛,只聽得一聲巨響,雕刻著天龍、金獅的寬厚墓門竟徐徐打開了。盜墓賊小心翼翼地走進(jìn)去,誰想只見劉秀正端坐燈下,聚精會神地看書。劉秀聽見聲響,抬頭一望,看到了盜墓賊正毛骨悚然地站在那里,于是便厲聲責(zé)問來者何人。賊人自然是胡亂找個理由虛與委蛇。劉秀聽罷,不露聲色,斥退了這個盜墓賊。但誰想盜墓賊臨走還是順手牽羊,偷拿了一個墓中隨葬的錦盒。待他退出墓葬后,自然是急忙打開錦盒,想看看里面到底藏了什么寶貝。怎料只猛然聽得一聲響,一條金龍從盒子里奔騰而出,頓時大雨傾盆,金龍盤旋片刻,就飛入天空無影無蹤了。盜墓賊嚇得面如土色,每跟人談起此事,都心有余悸。從此再也沒人來挖掘過原陵。而據(jù)說隨后就有人倒賣金龍,后被認(rèn)出是當(dāng)年下葬原陵的陪葬品,繼而被官府收押。這些傳說使原陵的盜墓史越發(fā)的撲朔迷離……
當(dāng)然,這些盜墓故事縱然引人入勝也不過是一些傳說罷了。但盡管如此,歷史上光武帝原陵因?yàn)榻ㄖ陚?、陪葬珍寶奇物無數(shù),確實(shí)使盜墓者趨之若鶩,屢遭侵?jǐn)_,損失慘重。而其中最為嚴(yán)重的一次,就又要算到臭名昭著的董卓身上了。在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他無恥地盜掘了一批帝陵,而光武帝原陵就成為他第一座染指的帝王陵墓。當(dāng)年,董卓派大將呂布盜掘北邙山上的皇陵,無論西漢還是東漢王陵,無一幸免。原陵就在這位軍閥的無恥挖掘下,不但墓中寶藏被劫掠一空,陵上建筑也遭到了嚴(yán)重破壞。
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原陵已經(jīng)不是最初明帝為光武帝修建的原陵了,而是宋代開寶六年(公元973年)重新整修的光武陵。所以,它才能重新帶給我們那么“蓊蔚峭拔”的形象。在祠殿左右兩側(cè),還分別豎立著元、明、清、民國時期的四通石碑,記載著重修祠廟和原陵沿革的歷史。時至今日,我們也只能根據(jù)碑文的記載,窺見當(dāng)年光武帝原陵初始的風(fēng)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