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韓信運用背水一戰(zhàn)其實是個大陰謀
在楚漢之爭中,有一個成語叫“背水一戰(zhàn)”。很多人都認為韓信背水列陣、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仔細分析,這恐怕是千古誤解。這哪里是背水一戰(zhàn),分明是他早就設(shè)計好的大陷阱。“背水一戰(zhàn)”這則成語的意思是背靠江河作戰(zhàn),沒有退路。在楚、漢相爭時期,有很多有名的乃至傳奇式的戰(zhàn)役,其中韓信平定趙國的戰(zhàn)役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應(yīng)該說,這個戰(zhàn)役在人類戰(zhàn)爭史上有著非常的意義。韓信布置此次戰(zhàn)役中的關(guān)鍵點應(yīng)該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這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但它并不具備戰(zhàn)役的決定性。決定戰(zhàn)役成功的是:間諜戰(zhàn)、心理戰(zhàn)、迂回包抄作戰(zhàn)的綜合運用。通過“用間”獲得敵方關(guān)鍵信息;營造和利用敵方主帥“心理”,誘敵成功并牢牢拖住敵人,虛張聲勢地擾亂敵方軍心;進行腹背夾擊,一戰(zhàn)而勝。如此這樣,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也絕非像人們所認為的那樣深不可測。
公元前205年,漢將韓信偷襲魏王豹,滅掉魏國。10月漢王又派他與張耳率幾萬軍隊向東繼續(xù)挺進,攻擊趙國。趙王趙歇和趙軍統(tǒng)帥陳余立刻在井陘口聚集二十萬重兵,嚴密防守。因為深謀遠慮的韓信自知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如采用強攻必會受挫,于是決定在離井陘口很遠的地方駐扎下來,反復(fù)研究地形、地勢和趙軍部署
趙國的一位謀士李左車也是一位高人,他對陳余說:“韓信此次出兵可謂是一路順風,一路上打盡了勝仗。他就是乘勝鼓動士兵的士氣,所以這次要企圖攻下趙國。他們是乘勝而來,肯定軍隊的戰(zhàn)斗力銳不可當。我現(xiàn)在有一計,定會殺了他的威風。他們此次來,軍隊的糧草隊必定落在后面。如果我們派人能夠從小道抄了他的糧草,定讓他不戰(zhàn)而退?,F(xiàn)在你可以給我三萬兵馬,用不了幾天便可活捉韓信?!?/p>
李左車雖是位有才之人,但陳余未必肯會聽他的話。他對李左車自以為是地說:“韓信的兵力很少,長途跋涉趕到這里又筋疲力盡,像這樣的敵人我們都不敢打,別國會怎么看我們,不是更瞧不起我們了嗎?”因此陳余并沒采納李左車的意見。
韓信得知此消息后十分高興。因為難得碰上如陳余這樣迂腐之人,但對如此有遠謀的李左車心中很是佩服。他下令軍中不得殺李左車,生俘者賞千金。他把兵馬集結(jié)在離井陘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之后,韓信派兩千名輕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紅旗從小路迂回到趙營的側(cè)后方埋伏起來。命令他們待趙軍傾巢而出時襲入其大營,拔去趙軍旗幟,全部插上漢軍的紅旗。韓信又派一萬人馬做先頭部隊,沿著河岸擺開陣勢。陳余是個自以為是、迂腐之人。見韓信把兵馬安置于背水之處,便大笑韓信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傻瓜,不懂用兵,因此絲毫不把他放在眼里,率領(lǐng)趙兵全力迎戰(zhàn)。他這樣輕舉妄動,只會自食其果。漢軍的兩千輕騎兵見趙軍全營出動,只留下一個空營,立即闖進趙營拔掉趙旗,換上漢旗。此時韓信則假裝敗退,向河岸陣地退去,以此引誘趙軍中計。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回身猛撲敵軍。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時忽然看到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于是四散奔逃。漢軍乘勝追擊,打了一個大勝仗。
李左車最后也被俘到帳下,韓信為之松綁,將李左車的座位安到東坐,自己面向西坐,恭敬地對待李左車。在共同慶祝勝利時,眾將領(lǐng)還是不解此次戰(zhàn)役中的微妙,就好奇地問韓信:“兵法上說,列陣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臨水澤,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靠水排陣,還說打敗趙軍再飽飽地吃一頓,我們當時不相信,然而竟然取勝了,這是一種什么策略呢?”
韓信聽到后就開懷大笑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一次戰(zhàn)役,韓信用背水而戰(zhàn)來引敵出戰(zhàn),他用出人意料的舉動來達到激發(fā)士氣的目的。同時,韓信巧妙地虛張聲勢,以兩千輕騎兵突襲敵營的方法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此次戰(zhàn)役是用計謀得成的,并非真正地不顧命地背水一戰(zhàn)。假如在沒有退路,也沒有與敵接觸過,最后只會像馬謖在街亭一樣,雖然置之死地但是魏軍采用圍而不擊、切斷水源的策略,造成馬謖軍隊自亂陣腳,喪失戰(zhàn)斗力。也就是破解對方“背水一戰(zhàn)”,就要困而不擊,待其自敗。
而同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戰(zhàn)法取得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zhàn)果,主要是韓信能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他不死守教條,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能夠結(jié)合當時的實際。所以從這方面來看,“背水一戰(zhàn)”能夠取得勝利也就不足為奇了。他把帶領(lǐng)的新兵置之水邊列陣,目的是麻痹趙軍,促使其輕敵,產(chǎn)生驕傲情緒,以為勝利在望,誘使其傾巢出動。當然,他把營寨安在水邊主要是想激勵漢軍,讓他們充滿斗志,讓他們知道后退無路,只有戰(zhàn)才有生路。當然,他把背水列陣作為重要措施,同時在敵人的后邊也做了準備。在敵人后方他預(yù)先埋伏一支奇兵,前方趁機引誘趙軍傾巢而出,而又趁敵方內(nèi)部空虛之時乘虛而入,拔趙旗換漢旗,使傾巢而出的趙軍退不回去,造成心理上的威懾,然后里外夾擊、乘勝追擊。俗話說:“兵敗如山倒?!表n信終于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贏得戰(zhàn)役決定性勝利。
韓信真的是“背水一戰(zhàn)”嗎?仔細分析整個故事的過程可以看到以下幾個特點,而這幾個特點足以說明韓信并不是真的“背水一戰(zhàn)”。這幾點主要為:
首先,韓信是在主動的、有計劃的情況下采取這一戰(zhàn)術(shù)的,而不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迫不得已而為之的。如此一來,就可以十分從容地安排與此相關(guān)的各種策略,使背水一戰(zhàn)由被動在實質(zhì)上轉(zhuǎn)為主動。這也是其中最為關(guān)鍵的一點。三國的馬謖在守街亭的戰(zhàn)役中用的也是同一戰(zhàn)術(shù),但不同的是他是在被動的情況下采取這一戰(zhàn)術(shù)的。所以說,當時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與我們今天所說的背水一戰(zhàn)是不同的。他不是靠硬拼來讓士兵背水一戰(zhàn),而是謀定而后動。從整個戰(zhàn)役的過程分析,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是一種主動進攻的奇妙的大智謀,絕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背水一戰(zhàn)”。
第二,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是一個系統(tǒng)的謀略。這不但在奪取敵人的關(guān)口上表現(xiàn)出來了,而且還表現(xiàn)在他早晨出擊,算定敵人必定要在中午退回關(guān)口吃午飯,只要自己堅持到中午,敵人見關(guān)口被奪,就會不戰(zhàn)自亂。除此之外,韓信見背水列陣已無退路,就不必急于消滅敵人,況且打仗也不是一個時間就能解決的事。自己親自指揮精銳之師與敵人相持到中午是肯定沒問題的。這里韓信就做到了知彼知己,所以會戰(zhàn)無不勝。
第三,制造背水一戰(zhàn)的這一招術(shù)并非人們所認為的是一步險棋,而是萬全之策。這一戰(zhàn)役中,他始終擔心的是趙軍堵住井陘口并在小路上切斷漢軍的糧道。假如趙軍一旦出了關(guān)口,大家就平等了,他還怕你什么陳余。況且,就是韓信埋伏下的軍隊攻克不了趙軍的關(guān)口,也足可以從已經(jīng)出關(guān)的陳余的后方攻擊,完全可以把韓信救出來。從自保這一點上來說,可以說是萬全之策。第四,當時,韓信的軍隊是得勝之師,銳氣十足,可以一當十。但當時惟一對軍隊不利的因素就是怕趙軍故意拖延時間,消磨了軍隊的銳氣。當然也怕趙軍在山區(qū)小路上切斷他的糧道。所以說,他所希望的就是與趙軍速戰(zhàn)速決。只不過他所用的這種方法是一般人所看不出來的罷了。
由此可見,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事實上只是一個陷阱而已,非有大智謀者不可見也!
常言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說的是不但對自己有充分了解,對別人更要有深一層的了解,這樣才能運籌帷幄,才能百戰(zhàn)不殆。顯然這是一種智慧和戰(zhàn)術(shù),兩千多年前韓信用過。時至今日,不管商場、戰(zhàn)場還是體育競技場,這都是行之有效的一種策略。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第一個被殺的功臣,那么韓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出身呢?《史記》為韓信做過一個傳叫《淮陰侯列傳》,列傳一開頭就說,“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好帶刀劍?!边@些話說明韓信曾經(jīng)是布衣,最貧窮的時候,他甚至連飯都吃不上,還曾受過胯下之辱。司馬遷告訴我們,韓信這個人雖然有著貴族身份,還有一把劍,我猜測可能是祖?zhèn)鞯?,他肯定買不起,祖上傳的一把劍在身上,但是既沒有什么德行,又沒有什么本事,史書上說法叫做“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就是他沒有什么良好的表現(xiàn)。
因此這個地方上招募低級公務(wù)員,這個叫“吏”,招募低級公務(wù)員的時候大家都不招他,然后又不能“治生商賈”,什么叫商賈呢?商就是流動著的、販賣商品的人,賈就是開一個店鋪,賣東西的人,叫做行商坐賈。韓信他也沒有這個本事,也不會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賈,那怎么吃飯呢?“從人寄食”,就是到人家家里去混飯吃,蹭飯吃,所以“人多厭之者”,就是當?shù)氐娜硕己苡憛捤?,一個大男人,整天挎把劍,啥也干不了,到處混飯吃,他是個不討人喜歡人。但他并沒有就此沉淪,而是等待實際,最終他遇到了一個時勢,也遇到了一個伯樂,就是蕭何。在蕭何的推薦下,他被劉邦重用。
韓信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也是第一個被殺的功臣,那么韓信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出身呢?《史記》為韓信做過一個傳叫《淮陰侯列傳》,列傳一開頭就說,“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好帶刀劍?!边@些話告訴我們這樣一些信息,第一:韓信曾經(jīng)是布衣,什么叫布衣呢?就是沒有官職的人,有官職的人可以穿錦,而沒有官職的人只能穿布,但是請大家注意,可不是現(xiàn)在的純棉,因為那個時候咱們中國還沒棉花,這個布是麻布,第二:沒有錢,貧,古代的貧是沒有錢財?shù)囊馑迹F,是沒有官職的意思,在上古的時候貧窮兩個字是兩個概念,但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韓信是既沒有錢也沒有官職,所以可以說他是貧窮。第三:好帶刀劍,那么我們現(xiàn)在要問,他是帶刀呢還是帶劍呢?我的結(jié)論是帶劍,為什么呢?因為這個古漢語它為了好聽,它往往要用兩個字,第一個字往往是虛的,比方說緩急,沒有緩,只有急,所以刀劍我認為沒有刀只有劍,而且后面司馬遷還寫到,項梁項羽起義以后,韓信“仗劍從之”,拎著一把劍就參軍了,可見韓信平時是帶劍的。那么這個信息又告訴我們什么呢?告訴我們韓信有貴族身份。因為在那個時候,有貴族身份的人才有資格帶劍。當時冶金技術(shù)并不高,鑄一把劍很不容易。我們?nèi)タ匆恍┕糯奈墨I或者看一些古代的故事,往往說鑄劍鑄劍,一把寶劍鑄不出來之后,一個人跳進去,跳到爐子里面去,這時候一把劍出來了,就是這個寶劍,所以劍是很高貴的。我們看武俠小說,大俠用劍,你看有沒有一個大俠用斧頭的,或用兩把鐵錘?不成體統(tǒng),只有一身長衫,手上拿一卷書。這兒配一把劍,風流瀟灑,劍很高貴的。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jié)論來,韓信可能是個破落貴族。那么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個破落貴族,韓信的少年時代是怎么樣度過的,他又有一些什么遭遇呢?
司馬遷告訴我們,韓信這個人雖然有著貴族身份,還有一把劍,我猜測可能是祖?zhèn)鞯?,他肯定買不起,祖上傳的一把劍在身上,但是既沒有什么德行,又沒有什么本事,史書上說法叫做“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就是他沒有什么良好的表現(xiàn),因此這個地方上招募低級公務(wù)員,這個叫“吏”,招募低級公務(wù)員的時候大家都不招他,然后又不能“治生商賈”,什么叫商賈呢?商就是流動著的、販賣商品的人,賈就是開一個店鋪,賣東西的人,叫做行商坐賈。韓信他也沒有這個本事,也不會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賈,那怎么吃飯呢?“從人寄食”,就是到人家家里去混飯吃,蹭飯吃,所以“人多厭之者”,就是當?shù)氐娜硕己苡憛捤?,一個大男人,整天挎把劍,啥也干不了,到處混飯吃,這個人討人喜歡嗎?
他經(jīng)常去混飯吃的一家,叫做南昌亭長,亭長是一個什么樣的職務(wù)呢?當時的制度叫做十里為亭,十亭為鄉(xiāng),就是十個村子合起來叫做一亭,十個亭合起來叫做一鄉(xiāng),那么亭長可以推測他比鄉(xiāng)長低半級,比村長高半級,是這么個職務(wù),這個亭叫南昌亭,不是我們現(xiàn)在江西省的南昌市,兩個概念。這個亭長大概多少有點錢,韓信就老到他這個家里去混飯吃,天天去吃,吃得這個南昌亭長老婆一肚子氣,最后他老婆就想了一個辦法,天不亮半夜起來做飯,天亮之前把飯端到床上,全家人吃光,韓信早上起了早床,搖搖蕩蕩來吃飯,一看飯吃完了,韓信當然明白了,人家討厭他,一賭氣,和南昌亭長絕交,我不跟你玩兒了,他脾氣還大得很,然后跑去干什么?跑到河邊去釣魚,你想想他這種沒本事的人,我估計那魚大概也是釣不上來的,正好,河邊有幾個洗絮的老大娘,叫做漂母,就是那個時候絲綿的棉絮要到河里面洗一洗,這些漂母每天來洗絮的時候自己帶飯,其中有一個一看韓信沒飯吃,可憐他,就把自己的飯分給他吃,每天去洗,每天分飯給他吃,一直到她漂絮的工作做完,就跟韓信說,我就不來了,以后吃飯的問題你自己想辦法,韓信說,謝謝大娘,將來我一定厚報,漂母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還說什么厚報,我不過是同情你罷了,你還說這種大話,。
所以韓信在這個時候是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因為他不討人喜歡,大家就瞧不起他,瞧不起他就有人會來羞辱他,于是淮陰市上就有一個地痞無賴,市井無賴。有一天就來羞辱韓信,說韓信你過來,你這個家伙,個子是長得蠻高的,平時也帶把劍走來走去的,我看你是個膽小鬼,他這么一說,呼啦就圍上一大群人都來看熱鬧,這個家伙就說,你不是有刀劍嗎,你不是不怕死嗎?你要不怕死,你拿你的劍來刺我啊,你敢給我一刀嗎?不敢?從我兩腿之間爬過去。大家都看著韓信。殺???還是爬???韓信怎么樣呢?司馬遷用三個字來描寫,“孰視之”,這個“孰”用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但是跟成熟的“熟”它是通用的,“孰視之”就是盯著他看,看了一陣,把頭一低,就從這個無賴的胯下爬過去了,然后趴在地上,一市人皆笑,整個的街上都笑,這就是有名的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對一個男人來說那是奇恥大辱啊,而我們前面講過韓信是一個破落的貴族,是一個士,而誰都知道一句話,士可殺而不可辱,韓信為什么接受這樣一個奇恥大辱?他還是不是個士?他究竟是英雄還是懦夫呢?
柏陽先生有個說法很有意思,不要認為彎下膝蓋就是懦弱,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心膽俱裂,膽戰(zhàn)心驚,丟掉了靈魂,猛然跪下來,這是懦夫。還有一種是先彎一下,然后往上一碰,因為人只有蹲下來以后你才跳得高,如果是為了將來跳得高些蹲下來一下,這是英雄。如果是別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lián)渖先ィ豢谝ё?,死死不放。這是什么?螃蟹。韓信肯定不是螃蟹,這個問題我們還可以引用蘇東坡一篇文章的觀點來說明,蘇東坡有一篇幅文章叫《留侯論》論的是誰呢?張良,不是韓信,但是《留侯論》開頭的這段話我覺得可以用在韓信身上,它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它說,“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匹夫見辱,拔劍而起”,這就是普通人,那些小人物,他受到一點侮辱以后,第一反應(yīng)就是這個,拔刀子或者掏拳頭,這個,我說這不算勇敢,這叫什么,這叫魯莽,這叫盲動,真正的大智大勇,大勇敢是什么呢?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突然面臨一件什么事情,神色不變。并不驚惶失措,別人無緣無故把一個罪名加在你身上也不生氣,這才是君子之勇,英雄之勇,大丈夫之勇,為什么呢?“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就是這樣的人,他懷著遠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長遠的目標,他不會為眼前的這一點小是小非、小恩小怨魯莽地盲動,所以有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韓信這個時候面臨的選擇是什么呢?要么殺了這個家伙要么爬過去。殺了這家伙的結(jié)果是什么?你也被殺頭,將來遠大的理想還能不能夠?qū)崿F(xiàn)呢?不能實現(xiàn),所以一個懷著遠大理想的人他是能夠忍受的,司馬遷就是,遭到宮刑,這也是一個男人的奇恥大辱,一個男人不能夠接受的東西,他還不是忍下來了,為什么要忍下來,他要完成《史記》這部偉大的著作,韓信同樣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所以他“孰視之”,他盯著那個無賴看了很久,思想斗爭很厲害,最后為了自己遠大理想,犧牲眼前的榮辱,我想韓信當時心里面一定有一個聲音在對他說,韓信啊韓信,心字頭上一把刀,你就忍了吧!這就叫做忍辱負重。因此我們得出結(jié)論,韓信是一個英雄,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志向的這樣一個英雄,那么這樣的一個英雄,絕不會滿足于那樣的生活,他一定是要有所作為,那么韓信又有著怎樣的作為呢?他又怎樣走上了一條新的人生道路呢?
韓信終于成為一個英雄是遇到了一個時勢,就是時勢造英雄,秦代末年,天下大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面八方的英雄豪杰在陳勝吳廣的帶動下,全部站出來,和暴秦進行斗爭,這個時候韓信的家鄉(xiāng)同樣發(fā)生了起義,項羽的叔叔項梁拉起來了一支義軍,于是韓信“仗劍從之”,就是拎著他的寶劍參軍了,參軍以后先跟著項梁,后來又跟著項羽,但是項羽不重視他,這個時候韓信的情況司馬遷用四個字進行概括,“無所知名”,這個時候他還沒有什么名氣,在項羽那兒他覺得沒有發(fā)展前途,于是投奔劉邦,劉邦讓他當什么呢?當個連敖,連敖就是接待員,公關(guān)先生,韓信這個人長得比較體面,是一個帥哥,做做接待工作還是不錯的,這個時候的狀態(tài)也是四個字,“未得知名”。那么有一次韓信就犯了軍法,和幾個同事都犯了軍法,依法當斬,一個個拉出來殺頭,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口氣殺了十三個,輪到韓信了,把韓信叫出來,要殺他,韓信這時候一抬頭看見了一個人,這個人叫做夏侯嬰,夏侯嬰是什么人?夏侯嬰是劉邦的哥兒們,從小就跟劉邦一起的,跟劉邦一起起義,以后當了劉邦的太仆,太仆這個東西翻譯過來就是車夫,給劉邦駕馬車的,但是你要知道,當時的這個制度,這個皇帝的太仆是部長,是部長級的官員,那么劉邦當然現(xiàn)在不是皇帝,他是一個諸侯王,這個太仆少說也是副部級了,韓信看見夏侯嬰了,韓信就大喊一聲說,我們大王不是想得天下嗎?為什么要殺英雄好漢?夏侯嬰說,咦!怎么還有這樣的人???過來。
司馬遷用了六個字,“壯其貌,奇其行”。一看,呀!一表人才,跟他談?wù)勗?,頭頭是道,不殺了,向蕭何推薦,發(fā)現(xiàn)一個人才,又給他換了一個位置,叫做治粟都尉,相當于司務(wù)長,所以韓信他參加工作以后,也是郁郁不得志,先做侍衛(wèi)官,再做接待員,再做司務(wù)長,都是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那么韓信又是什么樣的原因使他轉(zhuǎn)變了命運呢?使他成為了西漢初年的風云人物呢?
他的推薦者,他的恩人就是蕭何。蕭何也是劉邦的故舊,跟劉邦一起起義的,而且一直管著劉邦的所有的雜事。實際上是劉邦的大管家,丞相。這個時候劉邦的情況并不好,屢戰(zhàn)屢敗,沒有什么前途可言,因此劉邦手下的人就逐步地都離開他,到別的地方去,或者投奔項羽,或者自立山頭,手下的將軍跑了很多,韓信想,哎!我這個人也是命不好啊,我投奔項梁沒什么出息,投奔項羽沒什么出息,投奔劉邦我還是沒什么出息,現(xiàn)在那些官職比我大的人都走了,我在這兒待著干嘛???而且我的想法,我已經(jīng)拜托蕭何,多次向劉邦提出來,都沒有人理睬我,我在這兒待著干什么啊?他也走了,他一走蕭何就著急了,甚至來不及向劉邦報告,馬上自己就追了過去,連夜追過去,去追韓信,這個時候手下人就去報告劉邦,大王不好了,丞相跑了,劉邦當時大驚失色,蕭何怎么能跑了,蕭何是他的大管家,所有事情都是蕭何管著的,別人跑了就算了,蕭何跑了,劉邦簡直是在家里團團轉(zhuǎn),過了兩天以后蕭何回來了,劉邦一看蕭何,渾身的氣就不打一處來,你他媽跑哪兒去了,干嘛去了,你為什么要逃跑?蕭何說,我沒有逃跑,我去追逃跑的人去了,你追誰去了?韓信,扯淡,那么多將軍跑了你不追,一個韓什么信的,有什么好追的,你明明是撒謊,蕭何說不對,其他的人是一般人才一抓一把,哪兒都能找得到,有什么好追的,韓信可不一樣,蕭何用了四個字來評價韓信,叫做“國士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