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曹操究竟礙于什么原因而不篡漢

2017-03-20 10:20:2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國號魏,都洛陽。第二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2年,劉備為重新奪回荊

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為帝,國號魏,都洛陽。第二年,劉備也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2年,劉備為重新奪回荊州,調(diào)集所有兵力,親征東吳,結(jié)果被東吳大敗于猇亭,逃回白帝城后病死。至此,曹、劉、孫三個集團的疆域基本固定。同年,孫權(quán)稱王,國號吳,都建業(yè)。三國鼎立的局面完全形成?!度龂萘x》的一個最大政治依據(jù)就是“曹操篡漢”。曹操當政期間,“名為漢相,實為漢賊”這樣的標簽一直貼在曹操的身上。其兒子曹丕在曹操死后真的篡了漢更讓“曹操篡漢”這條罪狀坐死!

但是,曹操本人真的想篡漢嗎?我們恐怕不能從其兒子曹丕篡漢就認定曹操篡漢。

曹操篡漢的客觀條件是完全具備的。漢天子獻帝只不過是一匹夫爾。漢庭內(nèi)外皆為曹操的人。曹軍即是漢軍。人們只認曹政而不知漢政。如此之下,曹操篡漢其實只不過是順水推舟之事。

但是,曹操并沒有篡漢!這是鐵的事實。

曹操想過篡漢嗎?這是這個問題的關(guān)鍵之所在!很多人都認定,曹操實實在在想過篡漢,只不過是礙于自己的某種原因而沒實施而已。

這里便出現(xiàn)兩個判斷曹操是否有篡漢之心的方面一個就是,曹操想過篡漢沒有?一個是,曹操究竟會礙于什么原因而不篡漢?

曹操的很多手下人確確實實想過篡漢。但這并等于說,曹操本人想過篡漢。當我們看荀彧自殺之死時曹操對于荀彧的痛悼,我們就會明確地感覺到,曹操其實并沒有真的想過篡漢。

對于曹操來說,篡漢是一個“不可以”的政治舉動。當初曹操就參與過對篡漢之人董卓的暗殺和討伐,更是遏制有篡漢之心的袁紹的最大政治勢力??梢哉f,曹操的第一段政治生涯就是圍繞著“護漢”而進行的。曹操之所以能夠得到那么多忠勇之士的擁護和跟隨,和曹操一直高舉“護漢”大旗應(yīng)該有著最緊密直接的關(guān)系。也正是因為此,義氣深重的關(guān)羽才肯于暫時歸附曹操,或者說有理由說服自己歸順曹操。不然,如果曹操那時就已經(jīng)彰顯篡漢之心,關(guān)羽再行歸順的話,關(guān)羽的忠義就蕩然無存了!曹操一直謹慎地規(guī)范自己。雖然最后達成“加九錫、帶劍上殿”的最高級臣子程度,但是,他并沒有邁開篡漢這一步伐。很顯然,曹操至少是不想讓自己的政治生涯前后矛盾。因此,我們似乎不能肯定,曹操確確實實有篡漢之心。

三國時期,魏、蜀、吳都實行軍國主義政策。在這樣的政治環(huán)境下,衰弱的漢朝這樣的政治體系形同虛設(shè)是必然的。但是,曹操始終維護著這一虛設(shè)的體系,這應(yīng)該是不爭的事實。曹操至死而對漢帝執(zhí)臣子之禮當不是虛妄的歷史。而維護這樣的體系對曹魏的政治勢力產(chǎn)生多么大的負面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才有很多曹操的謀士鼓動曹操干脆“篡漢”,以便捋順魏國內(nèi)部的政治關(guān)系。但是,也有很多人卻很不以此為然,他們當初跟隨曹操東征西討,南征北伐,其目標就是“護漢”,也就是說,曹操實際上本是“護漢”的大旗,因此,當曹操“似乎有意縱容”篡漢言論時,以荀彧為代表的一批護漢人士便和曹操產(chǎn)生離心離德之勢。荀彧之所以自殺就是因為荀彧以為曹操真的可能采納這樣的意見??上攵敃r魏國的政治環(huán)境都有著多么喧囂的篡漢氛圍。但是,曹操實際上確實不想這樣做,因為,對于曹操來說,自己的政治生涯所仰賴的其實就是“護漢”這個政治命題,因此曹操才會對荀彧竟然不理解自己而大加感嘆和悲悼。事實上,荀彧大概是最后一個不相信曹操會篡漢的曹操謀士??墒沁@樣一個人最后竟因為懷疑曹操確實有篡漢之心而羞慚自殺,可見,當時的篡漢聲浪有多么的大。

本博以為,曹操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這種甚囂塵上的篡漢呼吁!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這就是所有反對曹操的人對于曹操此時行為的評價。加上其子曹丕在曹操死后不久就實施篡漢,于是,曹操篡漢這樣的命題便自然而然地成立了。但其實,如果我們從當時的政治軍事環(huán)境上來看,曹操將漢朝政治體系變成為曹魏政治體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結(jié)果。在一個三國均實行軍國主義的時代,曹魏如果不如此做的話,曹魏就無法保持強大的勢力去對抗孫劉聯(lián)盟?!安茇Т蹪h”實際上只不過是比曹操更事實求是地將當時的政治形勢明朗化而已。換句話說,當曹丕篡漢之后,劉備借機稱帝,“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政治形勢方才完完全全地確定下來。

對于封建政治思想十分濃厚的時代來說,曹操所以能夠招徠最大的政治軍事人才群體為其服務(wù),其號召力就源自于曹操的“護漢”鮮明思想。顛覆董卓者有曹操,將漢天子迅速收攏身邊實施保護有曹操(有人卻非要將其定義為挾天子以令諸侯),討袁紹更是大打“護漢”旗號。當漢末之時的政權(quán)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蕩然無存的時候,唯一一個極力維護漢朝政權(quán)的實際上僅有曹操而已。我們難道不能從中看到曹操“護漢”的自動至少是被迫嗎?

《三國演義》這部書以頌揚諸葛亮為主線,因此而極力塑造曹操篡漢這樣的政治命題,從而展示諸葛亮的“忠”、“智”、“勇”,其實是一個很巧妙的構(gòu)題方法。但是,我們不能被其牽著鼻子走就從史學(xué)上認定曹操篡漢。小說設(shè)題和歷史真實并不等同,這應(yīng)當是我們必須保持的客觀態(tài)度。

毛澤東很顯然對曹操篡漢這個命題不以為然!因為事實確實如此?!俺啾诖髴?zhàn)”關(guān)鍵在于曹操北軍不習(xí)水戰(zhàn),且久居南方,水土不服,導(dǎo)致曹軍戰(zhàn)斗力大損。但“三國演義”卻將之歸之于諸葛亮使道術(shù)借東風(fēng)而使得火燒曹操水軍之計得以肆行,豈不是太過兒戲?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