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鄭克塽是否如金庸筆下描寫的那么壞
鄭克塽簡介中介紹他是鄭經(jīng)的第二個兒子,在他十二歲的時候就被封為郡王。這說明鄭克塽這個人物并不是金庸筆下的只會跟韋小寶搶女人的形象而已,他也是干大事的。而跟阿珂分開以后,鄭克塽也娶了馮錫范之女。
鄭克塽是在37歲那年去世的,這個年紀(jì)也算是英年早逝了。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這么快就走了呢?首先鄭克爽的家族是很龐大的,不是什么一般的王孫貴族。而是被康熙很器重的爵爺,他的父親鄭經(jīng)去世后他便頂著馮錫范女婿的頭銜代替了父親的職務(wù),這本是輪不到他的,他只是個次子而已。但是他有個有權(quán)有勢的岳父替他擺平了同父異母的哥哥,這才上位。在職期間,他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便是統(tǒng)一了臺灣。不過他最后年紀(jì)輕輕便去世的原因也是跟這個分不開了。死亡原因鄭克塽簡介中沒有具體介紹,只是草草帶過。大約是操勞致死的,作為一個王爺,他并不像韋小寶那樣有這么多的閑工夫去管理兒女私情,所以對待阿珂也是沒有絲毫不舍的,他的妻子是誰其實對他來說是不重要的,而馮錫范在這件事上確實幫了他一個非常大的忙。
鄭克塽簡介并沒有提到他與阿珂的兒女情長,在金庸先生原著中為了增添色彩便寫上了他與阿珂的一段情,在各方面他雖然都比韋小寶優(yōu)秀,但卻沒有韋小寶過得灑脫。
歷史上的鄭克塽
歷史上的鄭克塽其實并沒有向金庸先生筆下的那樣奸詐和陰暗,首先和阿珂的那段兒女之情是沒有被記載在歷史中的,他的妻子是馮錫范之女。而他本人也不是什么為情可以放棄一切的人,他的主要心血都花在了政治上。
歷史上的鄭克塽是個身不由己的可憐人。第一他十一歲就成了一個爵爺,那本是應(yīng)該還在玩耍的孩童年紀(jì)。但是那個時候的他卻沒有一個朋友,有的只是馮錫范和劉國軒兩人的操控。作為一個傀儡王爺?shù)乃麤]有什么怨言,而是非常聽話的順應(yīng)這一切。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反抗就會遭到親哥哥一樣的下場,十一歲就有這樣洞察世事的年紀(jì)是這幾年察言觀色所培養(yǎng)出來的。父親的早逝使鄭克塽沒有了屏障,年幼的他就如砧板上的魚肉一樣任人擺布,而他自己深知坐上這個王位之后,自己就會如同父親鄭經(jīng)一樣,永遠(yuǎn)活在跟馮錫范等人的斗智斗勇之中。37歲英年早逝的他其實是結(jié)束了這一切苦難,在他即為的這些年他確實想做一個好王爺,可惜天資有限,權(quán)利和兵力都是在馮錫范等人手上,所以不能聽從己見,也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歷史上的鄭克塽是個悲情角色,而金庸塑造的是一個陰暗狡詐形象。這對不鉆研歷史的人是不公平的,因為很容易就代入了金庸筆下的鄭克塽,歷史有時候就是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熟讀歷史就是對這個人物的尊重。
鄭克塽 鹿鼎記
鄭克塽是《鹿鼎記》中令人記住的角色是韋小寶的情敵,韋小寶對阿珂一見鐘情之后知道有鄭克塽這么個人物之后就三番四次的挑釁他,最終還是奸計得逞順利娶得美人歸。但是在回顧這一段的時候我們似乎忘了鄭克塽還是個大人物,一個封爵的王爺。
鄭克塽在《鹿鼎記》中被塑造成一個奸詐小人的形象,金庸先生總是不按常理出牌。鄭克塽跟韋小寶兩個人都為了一個阿珂爭的你死我活,不過那韋小寶是明著來鄭克塽是暗著來。要說鄭克塽不喜歡阿珂只是為了要贏韋小寶倒也是錯誤的,首先那阿珂是美人中的美人,所有男人見了都會喜歡,鄭克塽也不例外,再者韋小寶還沒出現(xiàn)之前兩人就已經(jīng)好上了。不過這個鄭克塽的身份是王府的二公子,那阿珂不跟韋小寶發(fā)生點(diǎn)什么也就算了,最后兩人還弄出個孩子來,這點(diǎn)鄭克塽是接受不了的,平日里那韋小寶對阿珂占占便宜鄭克塽都忍下來了,這次這頂這么巨大的綠帽子他是怎么也不會戴的,所以便無情的把阿珂拋棄了。鄭克塽在《鹿鼎記》先是被塑造成和韋小寶作對的奸詐小人后又變成拋棄阿珂的負(fù)心漢,其實這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始作俑者都是韋小寶罷了。
鄭克塽中不是什么討喜的角色,相對于這個人設(shè)大家還是對韋小寶比較有好感。其實這兩個人相比起來在品德上是半斤八兩,論相貌家世韋小寶都是不如鄭克塽的。
鄭克塽 征伐呂宋
鄭克塽是鄭成功的孫子,鄭經(jīng)的第二個兒子,跟他的父親和爺爺一樣,鄭克塽也是為國家做出了一番事業(yè),其中鄭克塽征伐呂宋更是他這一生具有代表性的貢獻(xiàn)。而能者多勞的鄭克塽也是同樣英年早逝,37歲時就病死了。
鄭經(jīng)去世之后,鄭克塽就代替了他父親的職務(wù)繼承爵位,這本是輪不到他的,因為他還有個同父異母的親哥哥,鄭克塽只是一個次子。但是馮錫范替他擺平了這一切,把他扶上了王位。但那時年僅11歲的鄭克塽是做不了主的,一切都是武平候劉國軒和馮錫范說了算。這讓鄭克塽很不爽,但又無可奈何。
后鄭氏權(quán)利日益龐大,漸漸年長的鄭克塽也不甘示弱。向當(dāng)時入侵的施瑯提出了“三不”條件,統(tǒng)一了臺灣,使百姓得到安定。而鄭克塽征伐呂宋也是發(fā)生在這個時候,當(dāng)時清政府和鄭氏家族發(fā)生澎湖海戰(zhàn),清政府落敗,鄭克爽就帶著馮錫范等人順利征伐呂宋,延續(xù)對清朝的抗?fàn)帯5呛髞眈T錫范卻聽信了劉國軒的言論選擇判杰,在危難關(guān)頭選擇對清政府投降,失去了主力的鄭克塽沒有辦法只能跟隨馮錫范一起,鄭克塽征伐呂宋的故事也就這么流傳了下來。
回顧?quán)嵖藟u的一生可以說是年紀(jì)輕輕就經(jīng)歷了大風(fēng)大浪,他的這一輩子過得并不快樂。少年時候被人操控,后又英年早逝。更可悲的是在他死后,失去了屏障的他的三個兒子都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