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隆基的女人楊貴妃 為何枉死馬嵬坡?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干兒子安祿山發(fā)動叛亂,李隆基帶著貴妃楊玉環(huán)、皇子離開長安,逃向四川。走到馬嵬坡(今陜西興平市西),以禁軍主帥龍虎大將軍陳玄禮為首的隨從將士,殺死宰相楊國忠(貴妃堂兄),逼著皇帝處死楊貴妃。玄宗皇帝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賜貴妃三尺白綾,自縊于馬嵬驛西門外三門佛殿,那年楊玉環(huán)38歲。
貴妃魂斷馬嵬坡,歷來貶責(zé)與同情者皆有之,而貶責(zé)是主流。直指楊貴妃是迷惑皇帝,害人家國的禍水。更有不少史傳認(rèn)為是楊貴妃家族驕奢荒淫,禍國殃民,因“士兵不得食”,“饑而憤怒”,激起了馬嵬坡兵變,因此“軍士圍驛……”
要真是因為饑餓疲勞而激起了馬嵬坡兵變,即便誅殺了楊家兄妹,也并不能解除士兵的饑餓疲勞。事實卻是,楊家兄妹被殺后,士兵馬上服從指揮,又繼續(xù)護(hù)駕前進(jìn),顯然兵變原因并非士兵饑餓疲勞。
玄宗出逃前作過相應(yīng)的準(zhǔn)備,在頭一天“曾命龍武大將軍陳玄禮整比六軍,厚賜錢帛,選閑廄馬九百余匹”。又是選良馬,又是給衛(wèi)隊賜豐厚的錢帛,難道路上竟然不知道帶糧食和可以買、換糧食的錢帛?何況長安到馬嵬坡僅百余里路,所需時間不過一天左右,即使士兵饑餓疲勞,情況也不很嚴(yán)重。
馬嵬坡兵變的指揮者陳玄禮,不過是統(tǒng)率禁軍的一員武將,殺了楊國忠,既不可能取代其宰相職務(wù),并且還要擔(dān)殺頭、誅九族的風(fēng)險,他為何有如此巨大的魄力和勇氣?那是因為兵變同謀者有宦官高力士,后臺是兵變的發(fā)動者——太子李亨。
高力士是唐玄宗晚年最寵信、重用的大宦官,他常代玄宗處理國家政事,成了不是宰相的宰相,與楊國忠互相傾軋,爭權(quán)奪利。高力士曾多次暗示唐玄宗剪除楊國忠,玄宗未允。玄宗逃難到馬嵬坡,是難逢的下手機會。高力士、陳玄禮合謀控制禁軍,殺掉楊國忠,又武力脅迫玄宗賜死楊貴妃后,陳玄禮立即派人向在后隊的李亨密報。
李亨雖是太子,能否繼承皇位,不到最后時刻,實在無人能知。李亨集團(tuán)發(fā)動兵變的真正目的是誅殺楊國忠,如不鏟除他這有實力的宰相,就無法弒帝或迫使唐玄宗李隆基遜位。
楊貴妃雖無政治野心,卻是集“三千寵愛在一身”的宮廷貴婦,讓她活著,兵變參與者難免日夜擔(dān)心“秋后算賬”,所以也難逃一死。李亨在馬嵬坡兵變后,不再隨玄宗逃亡四川,率領(lǐng)部下前往朔方節(jié)度使所在地靈武(今寧夏境內(nèi))。公元756年7月,在他皇帝老子沒有退位的情況下,擅自在靈武登基,另立中央,稱為肅宗。逼得他老爸李隆基不得不退休去當(dāng)他的太上皇。
“禍端自是君王起,傾國何須怨玉環(huán)。”馬嵬坡兵變實際上是有預(yù)謀、有計劃、有后臺的一次爭奪權(quán)力的政變,楊貴妃為帝王的江山在馬嵬坡做了冤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