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歷史上失去了開國皇帝的王朝怎樣繼往開來?

2016-06-15 20:05:5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北魏天賜六年冬(409年),逃亡在外的太子拓跋嗣得知朝堂劇變,立即潛回平城。為父報仇是此時拓跋嗣最合理的選擇。但是他是否還能記得,母親

北魏天賜六年冬(409年),逃亡在外的太子拓跋嗣得知朝堂劇變,立即潛回平城。為父報仇是此時拓跋嗣最合理的選擇。但是他是否還能記得,母親的死就是父親一手造成的?拓跋嗣憤怒的一刀對拓跋鮮卑人來說就像吃飯一樣輕松,但是,被刺中的人卻是自己的親兄弟!可見,在那個血肉相殘如家常便飯的時代,憐憫和同情是多么的奢侈。云岡石窟第十九窟的主佛像,高達16.8米,是云岡石窟的第二大佛像。雖然是第二大高,但是就他的無畏說法手印而言,它是第一高度。云崗石窟無畏說法的佛像,最高的是第十九窟的主佛像,傳說,這尊大佛的模特就是拓跋嗣。

大佛左手拿的是布帛,這個布帛表示一種法意的傳承。就是說把佛法由一位傳承給另外一位,表現(xiàn)了佛法永存理念,北魏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確是個很好的傳承者,父親死后他繼承了大統(tǒng),同時也繼承了父親留下的一切,無論好壞。此后,拓跋嗣的命運中再也沒有了自由,新皇帝背負起的將是一個沉重而跌宕的王朝。409年十月,拓跋嗣在群臣的擁戴下登基皇位,史稱明元帝。在群臣的班列里有父子兩人,一個叫崔宏另一個叫崔浩?!段簳?列傳?崔玄伯》記載,公元397年開疆拓土時期的拓跋珪,攻破后燕都城中山,強行遷徙兩萬人回盛樂。在龐大的行進隊伍中,崔宏一直背著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據(jù)史載,崔宏對待老母的大孝舉動打動了拓跋珪。

之后崔宏被拓跋珪任命為黃門侍郎,后晉升吏部尚書,總裁律令、朝儀、官制。而崔宏的兒子少年崔浩,由于熟讀詩書,通曉音律,也被拓跋珪委任為通直郎,后升為著作郎。此事可以看出,拓跋珪求賢若渴得心情,同時似乎也說明他對漢文化的欣賞。拓跋嗣即位,仍延續(xù)父親之命,用崔氏父子之長繼續(xù)輔佐王朝。平城開始建宗廟、制祭禮,朝拜皇帝也嚴格實行漢化禮儀,同時在鮮卑貴族中“班爵敘勛”,建立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朝堂上幾乎全盤照搬漢朝官制。

各級官員大量任用漢人士族,并把其中的佼佼者引為心腹。短短數(shù)年,在拓跋嗣放任漢臣用權的過程中,儒家完善的規(guī)制幾乎滲透入北魏的方方面面。一個民族、一個人,已經(jīng)有了相當思想基礎,有了相當?shù)奈幕e淀,往往接受外來的東西比較困難。但鮮卑民族沒有文字,它的思想比較單純,估計思想容易解放。看來,作為開創(chuàng)了北魏王朝的森林獵人,拓跋珪的確把這種開放的思想遺傳給了兒子,而作為繼任者的拓跋嗣也毫無保留的傳承了下來。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其突然性就源自于拓跋鮮卑人先天的開放性格,以及隱藏在他們骨血中強悍的基因。

拓跋鮮卑人能征慣戰(zhàn),拓跋嗣也不例外:魏書中記載,拓跋嗣曾在參合陂建立過馬射臺,講武教戰(zhàn)。這也許是歷史記載中最早的軍事學校了。同時拓跋嗣時刻不忘勵兵秣馬,隨時準備著對付內(nèi)部暗潮涌動的敵人。公元409年拓跋珪暴亡之時,正處于五胡十六國中晚期,天閏十月初三,朱提王拓跋悅反叛。十六日,蠕蠕侵犯邊境;緊接著乞伏乾歸據(jù)金城自稱秦王;東方海夷馮跋滅北魏將領高云自稱天王并改國號為燕。八月,章武百姓劉牙聚眾造反。一霎時,北魏三面受敵,內(nèi)部叛亂,國勢危矣!

少年皇帝拓跋嗣于當年便鎮(zhèn)壓了王悅的叛亂,次年,北魏王朝詔南平公長孫嵩住持北伐軍事失利,狼狽逃出大漠,又被柔然追圍。拓跋嗣被迫御駕親征,柔然不敢接戰(zhàn),率部遠遁漠北。這時內(nèi)亂又生,平陽黃苗宣布脫離北魏,接受后秦姚興的官號。拓跋嗣立即組織鎮(zhèn)壓,迅速撲滅了叛亂。拓跋嗣軍事上的勝利使北魏勢力逐漸擴散,西方、北方羌族等草原部落紛紛主動歸附。僅僅十二年的時間,到公元421年,就連拓跋嗣一直忌憚的南朝劉裕也主動遣使朝貢北魏,內(nèi)外形勢都顯示出一派大好,這種大好局面當然是拓跋嗣的嘔心瀝血維穩(wěn)之作。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