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第二次出生 種姓制度有哪些習(xí)俗?
高級的三個種姓都有第二次出生,這不是轉(zhuǎn)世投胎,第二次出生意味著一個人達到了信仰年齡,成為吠陀信仰的一個成員。從第二次出生開始,他可以開始學(xué)習(xí)梵文和吠陀經(jīng),并履行吠陀行為準則。
作為男孩子,他們有固定的“再生”年齡,婆羅門的男孩子是8歲,剎帝利是11歲,吠舍是13歲。在儀式上,他們的手腕將被纏繞上一條絲線,作為再生的標志。女孩子則沒有固定的年齡,她們的第二次出生就是她們結(jié)婚的時候,從而給新娘纏繞絲線也是三個高種姓的婚禮儀式的一部分。
人生四階段
從第二次出生開始,高種姓的印度人將進入他們?nèi)松乃膫€階段(ashramas)。
第一個階段是brahmacarya,或者說學(xué)生階段(brahmacarin),對于男孩子來說,他們將同老師(guru)生活,老師固定是由一個婆羅門擔任。學(xué)習(xí)的內(nèi)容是梵文、吠陀經(jīng)、禮儀等等,他們要遵守的教規(guī)德操(dharma,順便說一下,少林的達摩祖師的名字就是這個詞,Dharma)包括順從、尊敬師長、禁欲和非暴力。而對于女孩子來說,她們的學(xué)生階段就是她們的婚后家庭生活,她們的丈夫就是她們的教師。
第二個階段是garhastya,也就是自立家庭的生活,對于虔誠的印度教徒來說,這個階段是個嚴肅的階段,如同學(xué)生階段一樣,要接受嚴格的指導(dǎo)。在這個階段,男子不論是一個神職人員還是武士,女子不論是作為妻子還是母親,都要遵守最基本的個人操守(dharma)。操守之外,這個階段的人最基本的責任是償付三個債務(wù),第一個是對祖先的債務(wù),需要通過結(jié)婚和生子來償付,第二個是對神的債務(wù),需要通過家庭的宗教儀式和奉獻來償付;第三個是對教師的債務(wù),需要通過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進行教育來償付。
第三個階段是vanaprastya,就是森林隱修階段,當一個人的頭發(fā)變的灰白,皮膚有了皺紋,孫子孫女已經(jīng)出生了,就進入這個階段。丈夫和妻子于是可以把他們的財產(chǎn)和事業(yè)交給孩子,一起退休并進入森林居住成為隱士。但這不意味著他們要完全脫離世俗生活,比如丈夫和妻子仍舊可以每月有一次性生活,少量的操守禮儀也要繼續(xù)進行,所以這個階段并非完全脫離了dharma的限制。
第四個階段是sannyasa,是游歷苦行的階段,如果一個男人愿意,他可以從前一個階段進入這個階段,但他的妻子必須回到家庭。根據(jù)傳統(tǒng),她不可以獨自在森林隱修,也不能長途苦行??嘈姓邔⒑蜕鐣撾x關(guān)系,他的家庭將認為他已經(jīng)死去,并舉行葬禮。一個苦行者脫離所有的教規(guī)操守(dharma)的限制,也脫離種姓的限制。當一個苦行者進入任何一個印度教寺廟時,他不是一個朝拜者,而是一個被朝拜的對象。在印度教中,各個神都有配偶,所以神都處在第二個階段,從而在精神上,一個苦行者是超越了神的存在。
事實上,也并非每個印度高種姓的成員都能很好地完成四個階段。但同時,也的確有不少虔誠的信徒嚴格按照這四個階段來完成自己的人生,來到印度的人都會見到許多獨自流浪的苦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