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楨智斬權(quán)監(jiān)安德海 讓慈禧吃了啞巴虧
同治二年,丁寶楨由長沙知府擢升山東按察使,上任,遇到了一個權(quán)貴。僧格林沁。當時僧格林沁打了幾個勝仗,突然倨傲起來,召見副省級以下官員,一概不設(shè)座,想喝茶?門也沒有。丁寶楨是按察使,有緝盜之責,履任前必須去僧王那兒報到,繞不過去。他簡單梳理了僧格林沁的性格特點及當前平叛態(tài)勢,想出了一個既能找回尊嚴又不至罹禍的辦法。
他到了行轅,將名片交給門衛(wèi),并再三強調(diào),你去跟僧王說,如果讓我坐著說話,那就見,否則這個程序就免了。當時在場的人無不大驚失色,沒想到僧格林沁聽到通報,卻絲毫沒生氣:姓丁的比我強。然后帶著一副笑臉,隆重接見了丁寶楨。
丁寶楨的底氣大抵源自兩個方面,一是深知僧格林沁的為人,屬于有勇無謀的那類人。對付此類權(quán)貴,得跟他玩點特立獨行!二是做足功課,有恃無恐。
擺平僧格林沁,丁寶楨在山東官場瞬間成了名人。巡撫閻敬銘保舉他做了山東巡撫。同治八年,慈禧身邊的大紅人安德海出場了,欽差江南,采辦皇帝大婚的用品。這是一位不是權(quán)貴勝似權(quán)貴的家伙。
丁寶楨焉收到德州知州趙新的詳細報告后,一邊給軍機處上了密折,緊扣“違制”與“不法”兩條罪名,請軍機處裁決;一邊下令當?shù)匮瞄T抓捕安德海。那么他為何不直接給慈禧太后呈送密折?這就要說到丁寶楨的洞察力與智慧了。
首先掌握證據(jù),他從趙新的報告中發(fā)現(xiàn)了兩個問題。按例,欽差外出,朝廷需“明降諭旨”,。但小安子出京,啥文件沒有,這是其一;其二,欽差外出,兵部應給予合法的身份證件,欽差憑證件可在沿途獲取相應的資源幫助,而小安子一路上只是勒索,并未出示“傳牌勘合”。有這兩個問題在,可以治安德海一個“假冒欽差”的罪,殺了也白殺。
其次轉(zhuǎn)移風險。給慈禧上密折,等于是告訴她,“我知道小安子是您派遣的”。把球踢給軍機處,緩沖一下,太后的臉上也好看。
丁寶楨“見機行事、巧妙地利用了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同治帝宮廷政治斗爭的復雜關(guān)系,智斬權(quán)監(jiān)安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