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吃飯都有限制 不許多吃愛吃的菜
清朝皇帝吃飯是極講究的,不僅有最高的伙食標準、高大上的餐具,還有僅供皇帝使用的專業(yè)術語和高水平且龐大的廚師團隊伺候。
清帝餐具是極講究的,體現(xiàn)的是皇家氣派。如乾隆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御膳房金銀玉器底檔》記載,當天乾隆帝使用的餐具是:金羹匙1件、金匙1件、金叉子1件、金鑲牙箸1雙、銀西洋熱水鍋2口、有蓋銀熱鍋23口、有蓋小銀熱鍋6口等等不下百件。
按規(guī)矩,清帝每日的伙食標準是: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只,雞5只,鴨3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蘿卜、水蘿卜和胡蘿卜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苤藍、干閉蕹菜各5個(每個6斤),蔥6斤,玉泉酒4兩,甜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早、晚隨膳餑餑8盤,每盤30個,另外御茶房為皇帝準備的例用乳牛50頭,每頭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
清代內(nèi)務府檔案里,有很多清代皇帝的膳食單,這些膳單非常詳細,皇上今天在哪里用膳,吃哪些菜品,每道菜品用什么器皿盛放,做多少量,有時候還要指定名廚來做。皇帝吃不完,就會賞賜給嬪妃以及下面的臣子。清宮的《膳底檔》是專記皇帝吃飯的,凡與皇帝吃飯有關的點點滴滴,都必須如實記錄,但皇帝愛吃什么則不準記錄,這叫天機不可泄露。
皇帝一天下來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早晚兩次正膳。早膳在七點到九點,晚膳在下午一點到三點。兩膳后,晚上進“晚點”(小吃)。如皇帝臨時餓了或想吃點什么了,則隨時傳進。
皇帝吃飯有個“吃菜不許過三匙”的規(guī)矩,無論什么菜,都不能連吃三口,吃過三口的菜立即撤下。因為皇上愛吃什么不愛吃什么,都不能讓外人知道?;噬嫌蒙艜r,眼睛看了哪個菜,旁邊的太監(jiān)就會將菜朝挪到皇上夠的著的地方,用羹匙舀進布碟。如皇帝說句“這菜不錯”,太監(jiān)再舀一次后,邊將這菜往后挪。假如連吃了三口,太監(jiān)頭就會喊一:“撤”。此后十天半月就不會再有這道菜。
皇帝吃飯自有專門的術語。管飯叫“膳”,吃飯叫“用膳”或“進膳”,開飯叫“傳膳”,廚房叫“御膳房”。到了吃飯的時候——并無固定時間,完全由皇帝自己決定,只需吩咐一聲“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jiān)便照樣向守在養(yǎng)心殿的明殿上的殿上太監(jiān)說一聲“傳膳!”,這樣,“傳膳”的號令一路下去,,直傳進御膳房。幾十名太監(jiān)的“傳膳”大隊,直奔養(yǎng)心殿。此外,還有“擺膳”、“嘗膳”、“侍膳”等的術語。
皇帝吃飯是講的排場的,也就是“擺譜”。清朝標準御膳,每餐120道菜,擺三張大桌。此外還有主食、點心、果品等。后來,后來有的皇帝將120道減為64道;到了咸豐帝再減為32道。而慈禧太后掌政后,老太太又擺起了譜,每餐百余道菜?;实鄣膹N房是御膳房,官廚役370人;御茶房和清茶房120多人,兩處太監(jiān)共一百五六十人,御茶膳房下設葷局、素局、掛爐局、點心局和飯局。清早期,清帝吃飯時還會有樂隊助興。
皇帝大多是一個人吃飯,沒有旨意任何人不得與皇帝共餐?;侍蠹板鷭?,一般在其宮里用膳?;实鄢圆煌甑娘埐?,會賞賜給妃嬪、皇子公主及大臣們。隨時剩飯剩菜,但畢竟是皇帝吃剩下的,能得賞賜,則是莫大的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