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太平天國北伐軍最后悲壯的一戰(zhàn) 馮官屯之戰(zhàn)

2017-05-16 12:29:32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國北伐軍在林鳳祥、李開芳帶領下,沖破重圍,自阜城南下,于5月5日攻克連鎮(zhèn)。為接應北伐援軍,李開芳又與林鳳祥相商

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國北伐軍在林鳳祥、李開芳帶領下,沖破重圍,自阜城南下,于5月5日攻克連鎮(zhèn)。為接應北伐援軍,李開芳又與林鳳祥相商,于5月28日統(tǒng)帶630余名騎兵南下,次日占據高唐,在高唐與勝保為首的清軍相持9個多月。1855年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連鎮(zhèn),北伐軍主力覆滅,旋奉命“帶兵馳往高唐督辦軍務”。李開芳又于3月17日夜率余眾300余人自高唐突圍而出。太平天國北伐戰(zhàn)爭進入最后的階段。

自高唐突圍后,太平軍直奔東南而去。僧格林沁亦整隊窮追。途中,太平軍打聽到茌平馮官屯糧草甚多,遂一鼓而進,向屯內發(fā)動攻擊。當地地主武裝企圖抵擋,但經不住太平軍的銳利攻勢,武監(jiān)生鄒桂林等執(zhí)械阻擋,先后被殺,太平軍乘勝占領了馮官屯。鑒于該屯不僅確實有糧,而且還有城堡,加上后面官兵追趕甚急,太平軍遂決定在此據守,進行最后的抵抗。

馮官屯距高唐州城45里,距茌平縣城18里。 “屯內富室之居高樓大廈,繚以墻垣,皆磚石為之”,“十分堅固,炮不能入”。太平軍占據該屯以后,迅速“用各種大木器周圍堵住”,“內掘陷坑,排列槍炮,守御極嚴”。僧格林沁率領清軍“追至屯外,用馬步隊圈圍”。太平軍見官兵近前,即放槍炮。僧格林沁只得率部在屯外“環(huán)圩筑堤、扎望樓以圍困之”。

3月19日,僧格林沁即以優(yōu)勢兵力向太平軍發(fā)動猛烈進攻。官兵蜂擁而前,很快由屯西攻入村內,雙方短兵相接,展開肉搏,戰(zhàn)斗極為慘烈。太平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浴血奮戰(zhàn),殺傷一批清軍。但太平軍傷亡亦重,終以敵眾我寡,被迫放棄西面兩村,退守馮官屯東南一隅,繼續(xù)抵死抗拒。

3月22日,清軍從高唐將大炮運到,遂向馮官屯轟擊,轟倒樓房數座,太平軍傷亡多人。當時,李開芳將作戰(zhàn)指揮部設在地主鄒振岐家,而鄒振岐早已逃出馮官屯,并令其子鄒湘皋往僧格林沁大營報告李開芳所在位置,于是“官軍以巨炮轟擊,倉箱盡毀”,以致太平軍無所得食。從此,太平軍糧草漸漸缺乏。其后,僧格林沁更是屢令官兵向村內轟擊,致使“村內房屋,皆被擊塌”。在這種情況下,勇敢機智的太平軍將士們,“因房屋不能棲止,在村內挖掘地壕,盤旋三匝,可由地下通行”,然后又在壕溝中挖掘地窖,“以避槍炮”,且資住宿。在窖外,又遍挖小孔,“伏于地下向外瞄視”,若官兵來攻,即向敵開槍”,故能擊敵而不為敵所擊。李開芳甚至還利用所挖地道,對付清軍炮隊,將僧格林沁“炮臺轟倒,擊死炮隊弁兵多名”。

3—4月間,官兵連日進攻,屢屢受挫。太平軍區(qū)區(qū)數百人,打起仗來卻異常英勇頑強,官軍每次進攻都是丟下一批尸體,大敗而回。這一切簡直使僧格林沁束手無策,更生怕曠日持久而重蹈勝保被革職問罪的覆轍,在萬般無奈情況下,僧格林沁又重演水攻連鎮(zhèn)的故技,僧格林沁下令“沿河筑堤”,以便開渠引水入屯。由于“運河勢低,馮官屯地高”,僧格林沁“先將四周筑墻,外挖寬溝,挖壕之土,加培內墻”。僧格林沁征集民夫,“沿道筑堤”,開挖渠道,“自東昌三孔橋起,至馮官屯石橋止”。此溝口寬五六米,底寬2米有余,深約2米,長達123華里,費時逾月,用去52000余貫錢,至4月19日完工,即引運河水入壕。僧格林沁更飛速調集民夫2000人,用水車巴斗將水灌入墻內,墻外仍筑土墩,排列槍炮,“令兵勇站立瞭望”,“加意防范”,以防太平軍“突出挖墻倒浸”。“自水灌入壕后,將賊偷挖地雷多處均沖塌陷?!睆拇耍狈ヌ杰姷亩窢?,便進入了最艱苦、最悲壯的階段。

在此期間,太平軍也一面堅守陣地,一面繼續(xù)尋找機會突圍。4月14日,太平軍不動聲色,潛行出壕,向屯西南清軍發(fā)起猛烈進攻,以為突圍之試探。清軍發(fā)現太平軍的意圖后,立即組織兵力攔阻。由于清軍槍炮密集,太平軍遂被迫退回屯內。次日夜間,太平軍又沿著向西南清軍炮臺方向早已挖好的地道運動,乘清軍不備,“全隊撲出,直沖炮臺”。在太平軍突如其來的攻勢面前,炮臺清軍登時潰亂。守將格洪額見勢不妙,“帶隊先奔”。太平軍撲上炮臺,活捉以前投降清軍、已升任都司的叛徒毛勇石(后被太平軍處死)。已占據炮臺的太平軍,一面迅速將拉不走的炮位炮眼封死,使其不能繼續(xù)使用,一面又“將炮臺前壕墻轟塌”,使官軍數日所筑大段壕墻毀于一旦。太平軍隨即由炮臺一帶向外沖擊。僧格林沁聞訊后,慌忙帶大兵來援,并下令開炮轟擊太平軍。太平軍將士英勇沖鋒,斬僧格林沁親隨、三等侍衛(wèi)巴薩拉,連僧格林沁坐騎前胸亦為抬炮穿過,隨從戈什哈也為太平軍擊斃。僧格林沁雖未受傷,但已嚇得喪魂失魄。后因官軍繼續(xù)開炮轟擊,加以眾寡懸殊,太平軍被迫丟下所攜沉重木梯等械,退回屯內。是役,太平軍奪取了清軍的炮位,給清軍以較大殺傷,清軍官弁各勇30余名被殺,且受傷者甚多。因疏于防范,僧格林沁被清廷交部議處。4月19日夜,太平軍又謀突圍,他們用所造“上拴大炮”的長梯向外轟打,清軍“傷亡兵丁不少”。僧格林沁“親督大隊圍攻,坐馬受傷,袍襟亦有傷痕”。

此后,僧格林沁派兵勇數千,“晝夜車挽手推,并用戽水之法”,“灌注不息”。由于太平軍所占之處,地勢較高,僧格林沁又督兵勇繼續(xù)“將圍墻培厚加高,水勢抬起,用水車水機水戽盡力澆灌,晝夜不息”。加上連日大雨,水勢大漲”,漸漸淹至太平軍所據之地。不久,太平軍“潛伏之處,俱已有水深三二尺,谷麥雖尚充足,半被水浸”。再往后,屯內更是“遍地皆水,只剩二三丈干地”及“破屋數椽”,除李開芳尚可支床及少數將士在干地棲息外,其他太平軍將士或“處泥淖中”,或“聚居樓上”,火藥、糧食亦多被浸濕。據記載:當時,太平軍“尚有米麥兩囤,火藥數簍”,但由于太平軍“米麥無處舂杵,不能作食”,也嚴重削弱了戰(zhàn)斗力。而清軍卻仍用大炮不時轟擊,甚至還時常向太平軍駐地發(fā)放“炸炮”,其中有一“炸炮”適落太平軍“環(huán)聚之屋”,“中堆火藥數簍”,炸死炸傷太平軍將士多人。太平軍不僅柴米匱乏,甚至連飲水也成了問題,這是因為時值初夏,“水穢臭多蛆,人馬糞溺,皆釀其中,風日薰蒸”,病菌叢生,故“飲者輒死”。而太平軍將士“皆裸足水中,水已及膝,而遍腿粘蛆”。據載:老奸巨猾的僧格林沁,還收購大量青蛙,投放到馮官屯東寨水中,命清軍于蛙不鳴處以排槍掃射,造成太平軍的更大傷亡。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