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帝王死了之后 后宮三千佳麗該怎么辦?
大家都知道,古時候的帝王后宮嬪妃都不少,正所謂是后宮佳麗三千,雖然這三千佳麗只是一個大概,但是也是說明嬪妃之多啊。
那帝王死了之后,這些后宮嬪妃怎么辦呢?
在秦朝有《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也就是說這些沒有兒女的嬪妃都要與皇上殉葬,考古學家也有發(fā)現(xiàn)這些嬪妃的墓就在秦始皇陵的西北方向,數(shù)量接近一百座,可見秦始皇的后宮嬪妃也是不少的。
到了漢朝,就有些不同的情況了,一些生有兒子封國的嬪妃,可以出宮追隨兒子前往封地,得以安享晚年,漢高祖的一位妾侍薄姬就是出宮到她的兒子劉恒的封地。
還有一種就是守陵,例如漢成帝死了之后,班婕妤就是到陵園守陵一直到死,在死了之后葬入陵園,在《漢書·安帝紀》中有記載:“謂宮人無子,守陵園者也?!?/p>
而在三國和南北朝時期,劉備的后妃吳皇后在劉嬋即位之后,最后是病死和劉備合葬的;南朝的嬪妃大部分都是出自于名門望族,所以在皇帝死了之后是還家的。
隋朝時期的隋文帝,他的宣華夫人以及容華夫人都是隨嫁給他的兒子楊廣做嬪妃。
唐朝初期的時候,沒有兒子的嬪妃是有兩種下場的,一種的比較低等的就出家為尼,還有一種比較高等的就是居住在太宗的別廟崇圣宮。還有殉葬的就是唐武宗的兩個嬪妃,分別是王賢妃和孟才人。
宋朝的嬪妃也是不例外的是殉葬和守陵,宋高宗比較寵幸的才人王氏和李氏,即是殉葬高宗。
元朝時成吉思汗去世的時候,挑選了四十多名嬪妃和馬匹珠寶之類的一起陪伴成吉思汗的陵墓;還有一種就是做后任皇帝的嬪妃妾侍,窩闊臺就是在登基之后按照蒙古的習俗寵幸了成吉思汗一些遺留下來的嬪妃。
明朝時期在朱元璋死了之后就有數(shù)十人跟著一起殉葬,都是明太祖的嬪妃;還有一種就是奉養(yǎng)在別宮別院和發(fā)還原家。
到了清朝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大妃烏拉那拉氏和二位妃子阿濟根、代因扎就是陪著一起殉葬的;還有就是一樣奉養(yǎng)在別宮別院,像那些壽安宮,壽康宮等;其他的少部分就是歸兒子奉養(yǎng),如世宗的妃子耿氏,就是在世宗死了之后獲得太后的準許,和兒子一直在王府居住。
在封建社會這種男權(quán)主義思想下,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喪失了家庭財產(chǎn)的所有權(quán),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緣的關(guān)系,依附于男子,淪為家庭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