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秘聞 古人是如何慶祝自己“畢業(yè)”的?
又到 6 月,空氣中難免會彌漫著 " 離別 "的味道。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為了畢業(yè)籌備告別演出、中學生們,尤其是剛剛備戰(zhàn)完高考的高中生們在忙著慶祝、大學校園里充斥著找工作的忙碌氣息 ……
為了記錄這段時間的辛苦,大家絞盡腦汁,玩盡花樣。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古人是如何慶祝自己畢業(yè)的呢?
古代的學校原本沒有如現(xiàn)代學校般嚴格的學制,亦沒有固定的 " 畢業(yè) " 期限。
隋唐以前,官學一般只是定期舉行 " 射策 " 等形式的考試,考中者授予官職,不中者亦可留在學校繼續(xù)學習,下次再考。
隋唐以后,官學雖然開始對學生的年齡和學習年限作出了一定限制,使少部分監(jiān)生可以在學滿一定年限后直接候補為官,然而對大部分讀書人來說,科舉考試才是他們進入官場的必經之途。
因此,直到科舉取中之時,他們才算是真正 " 畢業(yè) "。
既然科舉考試是古代多數(shù)士人的 " 畢業(yè)考 ", 那他們的 " 畢業(yè)季 "活動自然也安排在科舉考試前后。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從離開家鄉(xiāng)赴京趕考時就開始,放榜后仍遲遲不息,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序曲:解試之后的 " 鄉(xiāng)飲酒禮 "
隋唐時期的科舉考試,只有解試 ( 明清時稱鄉(xiāng)試 ) 、省試 ( 明清時稱會試 ) 兩級。
解試之后,各地官員會為通過解試、即將赴京參加省試的學子舉行盛大的 " 鄉(xiāng)飲酒禮 ", 祝賀他們通過解試,并祝愿他們在省試中有優(yōu)異表現(xiàn),為家鄉(xiāng)爭光。
而 " 鄉(xiāng)飲酒禮 ", 也拉開了學子 " 畢業(yè)季 " 的序幕。
各地舉子到達京城后,緊接著便開始他們 " 畢業(yè)季 "的第二個重要活動——朝見皇帝、謁先師。這個活動的興起比鄉(xiāng)飲酒禮晚一些,在剛開始實行科舉的隋和唐初,省試之前都沒有這一儀式。
后來隨著唐朝國勢衰微,除謁先師等基本內容被保留下來外,其余程序均遭省減。而那些被保留的部分,也一直沿襲到后代,成為古代舉人參加第二級 " 畢業(yè)考 "之前的一大禮儀。
重頭戲:拜主考拜宰相拜皇帝
唐朝時,在省試結束、放榜傳臚后,新科及第的 " 畢業(yè)生 " 們,要參加謝恩、過堂等一系列活動。
首先是拜謝主考官,是為 " 謝恩 "。
隨后,主考官便帶領新科進士到中書省都堂去拜見宰相,是為 " 過堂 "。
宋朝科舉增加了殿試,所有進士及第者均為 " 天子門生 ", 新科進士們要向皇帝謝恩,并由新科狀元代表諸及第進士上謝恩表,稱為 " 朝謝 "。
狂歡:" 畢業(yè) " 后的宴會
進行完這么多嚴肅繁復的禮儀活動," 畢業(yè)生 " 們終于可以盡情地 " 畢業(yè)狂歡 " 了,時謂 " 期集 "。
首先少不了的是 " 畢業(yè)聚餐 ", 即黃梅戲《女駙馬》唱詞中提到的 " 瓊林宴"。它是皇帝專為款待新科進士而舉行的宴會,因北宋時賜宴地點位于皇家花園瓊林苑中而得名,在不同時代又有 " 聞喜宴 "、" 恩榮宴 " 等別稱。
除為文進士設立的 " 瓊林宴 " 外,還有為武進士舉辦的 " 會武宴 ",均群英薈萃、金鼓喧闐、排場浩大。這兩場宴會最初是新科進士湊份子來籌辦的,但朝廷也會有所表示,如賜宮廷美食、賜酒、賜錢等,五代以后則逐漸由朝廷買單,官方色彩日益加強。
此外,進士們也會籌辦自己的宴會,尤以唐代的 " 曲江宴 " 為勝。
旅行: 貴胄公卿趁機選婿
" 畢業(yè)狂歡 " 不僅有吃,還有玩,近幾年流行起來的 " 畢業(yè)旅行 ", 其實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xiàn)了,而且當時還存在專門籌辦相關業(yè)務的民間組織,稱為 "進士團 "。
他們多由長安游民自相鳩集而成,設有團司,為新進士們安排 " 畢業(yè) " 之后的種種活動,收取一定費用,這些費用多由新進士們分攤。" 畢業(yè)旅行 "常在春天舉行,目的地以曲江為多。
在 " 畢業(yè)旅行 " 中,進士團會組織新科進士賞春花、嘗櫻桃、瞻佛牙、打馬球,還有前邊提到的雁塔題名和曲江宴等,種種節(jié)目,不僅令登科未幾的 " 畢業(yè)生" 們得以在其中盡情肆恣,釋放多年皓首窮經的寒窗寂苦,也吸引了長安城中眾多名流布衣前來觀賞,爭相目睹進士的風采。
" 畢業(yè)大 Party", 有時會持續(xù)數(shù)日甚至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