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出書故事:呂不韋自費出版 還自我“炒作”
你知道嗎,古時也有寫文章掙稿費的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司馬相如——漢武帝皇后陳阿嬌失寵,卻不甘心獨守空房,便請當時的文壇巨星司馬相如寫了一篇《長門賦》,一篇六百字的文章,陳皇后給了他“百金”作為報答,這份稿費可算高昂了?!堕L門賦》呈給漢武帝后,漢武帝備受感動,重拾對皇后的寵愛。不過,與寫文章掙稿費“不同”的是,出書人未必能掙到稿費。曾經(jīng),諸如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這樣的經(jīng)典巨著,非但無人付錢,很多時候還要自掏腰包。
自費出書最有名的要數(shù)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家呂不韋,他組織麾下門客編纂了《呂氏春秋》一書,是先秦時期一部百科全書式的作品。書編好之后,為了提高這本書的影響力,呂不韋決定“炒作”這本書。他讓手下人將書的內容張榜公布,貼在咸陽城門口,旁邊張貼布告:如果誰能在《呂氏春秋》一書的內容里增加一字或是減少一字,立即獎賞千金。這便是成語“一字千金”的由來。當時,“一字千金”的消息傳開,引起很大的轟動。史書中沒有記載,是否有人挑出了書的毛病,獲得“千金”,但可以肯定的是,《呂氏春秋》的影響由此大增,成為中國歷史上“雜家”代表作。
由此可見,古人出書需要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而呂不韋出書不但是自費,而且連宣傳炒作都要自己來做。若是沒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的文人,寫出的作品無人賞識,想要出書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清代,《官場現(xiàn)形記》的作者李伯元,他編成一本名為《時事嬉語》的書后,擬印兩千部,需要一大筆資金,為此他到處求人,東拼西湊,借的錢要等書賣完后才能還上,整個出書的過程十分艱難。一代文壇泰斗錢謙益也難逃籌錢出書的窘境,其代表作《初學集》是由弟子攜眾同門集資為他出版,對此,錢謙益不但沒有因為出書沒有稿費而抱怨,反而心滿意足。
雖然沒有稿費,但并非所有的文人都會為生計發(fā)愁。過去,很多人靠賣文貼補日常用度,古人謂之“潤筆”。唐代書法家李邕特別擅長寫碑志,名噪一時,他由此而獲得的報酬也特別多,很多人都是拿著綾羅綢緞到他家請他寫文字,以至于與他同時代的杜甫評價他,拜謁的帖子盈門,所寫的碑文繞院,滿屋子都是綾羅,房梁上都是綢緞。清代鄭板橋老年失去官職,代人寫字作畫,且明碼標價,“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書條、對聯(lián)一兩,扇子、斗方五錢……”
不過,對于“潤筆”這件事,如果將它理解為稿費,其實并不準確,“潤筆”的實質并非文章的交易,它是對寫作人名頭的購買,就像如今的廣告費、代言費,向這些文人求碑文、求序作的人,目的是借這些文人的聲譽光耀自家門楣而已。在古代,真正的作者,寫作的出發(fā)點其實很單純,如《詩經(jīng)》的編寫者孔子、《史記》的司馬遷,寫作是為了表達,或是為了興趣以及責任而寫,根本不考慮稿費幾何。不過想想,這也正是這些文人的偉大之處,相比“文章千古事”,又豈是區(qū)區(qū)稿費能夠衡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