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生嬰兒的常見病 新生兒的喂養(yǎng)與照顧方法推薦
生兒育女,是女性朋友都要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生活中,有些人不理解什么叫做新生兒,新生寶寶的微笑都是突然之間的,悄無聲息的,如曇花一現(xiàn),幾乎可以用稍縱即逝來形容,也許正因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更顯珍貴,我們很難捕捉到寶寶最佳狀態(tài)的笑。下面360常識網(wǎng)就講解關于新生兒的一些知識。
新生兒是什么意思
新生兒,指的是胎兒娩出母體并自臍帶結扎起,至出生后滿28天的這一段時間。
新生兒的照顧方法
提到母親,充滿的是一份感動,一份偉大,十月懷胎的辛苦,只為聽到孩子第一次開口叫出的媽媽;提到孩子,母親的心總是變的溫潤柔軟,眼神里透出的精光,永遠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圖畫。
新生兒,指的是胎兒娩出母體并自臍帶結扎起
每個女性都會做媽媽,但是會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做一位好媽媽的一些基本的要求與需要。
在孩子剛出生時,按時喂奶,照顧好他,多讓他聽聽音樂,給他講講故事,多陪她聊聊,盡管他可能不會說話,但可以培養(yǎng)他的語感多帶他出去呼吸新鮮空氣,讓他盡早對周圍環(huán)境有所認知。
等到孩子上學了,每天必須聽他講講學校里的故事,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因為這樣才能了解他的感受與想法,讓他多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與意見,并從中幫助他,使他能感知社會感知他人。要努力去理解他,不要欺騙和打罵他,要做到以身作則,避免在她思想形成初期作出不好的榜樣,要把他當做你最好的朋友,要以對朋友的態(tài)度理解性去處理他所犯的小毛病與小錯誤。
新生兒的喂養(yǎng)
當寶寶出生之后。就是新生兒。應盡早進行哺乳,這樣可以促進母親乳汁分泌。初乳含有豐富的抗體,應該及時讓寶寶吃上母親的初乳。一般情況下,若分娩的母親、寶寶一切正常,0.5~2小時就可以開奶。
初乳含有豐富的抗體,應該及時讓寶寶吃上母親的初乳
哺乳次數(shù)、時間與喂奶量
1~3天的寶寶,按需哺乳,每次喂10~15分鐘(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則,根據(jù)個體差異而定)。
4~14天的寶寶,每4小時喂奶一次,每次喂15~20分鐘,每次喂30~9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則,根據(jù)個體差異而定)。
15~30天的寶寶,每隔3小時喂奶一次,每次15~20分鐘。喂奶時間可安排在早上6、9、12時;下午3、6、9時及夜間12時、后半夜3時,每次喂奶70~10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則,根據(jù)個體差異而定)。
新生兒的常見病
新生的寶寶可愛卻嬌嫩,容易發(fā)生不適,年輕的父母們應該多了解一些新生兒常見疾病的知識,從而在寶寶患病時從容應付。
黃疸
寶寶出生后一切正常。可是3-5天后,寶寶的臉卻黃了,而且有越來越黃的趨勢。這就是新生兒的生理性黃疸。這是由于,胎兒在子宮內(nèi)靠媽媽供給營養(yǎng),他生長發(fā)育代謝后產(chǎn)生的廢物也由媽媽的臟器幫助排泄出來,胎兒體內(nèi)衰老的紅細胞“壽終正寢”后,產(chǎn)生的膽紅素就是這樣由媽媽的肝臟幫助轉化排泄的。所以寶寶出生時并沒有黃疸。嬰兒出生后,與母親脫離了聯(lián)系,他的一切新陳代謝產(chǎn)物也就由自己來處理了。紅細胞破壞后產(chǎn)生的膽紅素要經(jīng)過肝臟轉化一下,才能從體內(nèi)排泄出去。而這時新生兒的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膽紅素就不能從正常的渠道排泄到體外,多余的沒有經(jīng)過肝臟處理的間接膽紅素蓄積在體內(nèi)。到了一定的程度,孩子就表現(xiàn)出黃疸。隨著肝臟功能的逐漸成熟,新生兒黃疸會逐漸消退。一般在一周到半個月的時間黃疸就會退盡。
便秘
新生兒每天應該有四至五次大便,但新生兒如吃母乳或特別配制的奶粉,可能次數(shù)會略少,要注意大便的形狀,正常大便應是軟性的。便秘是指沒有大便,或次數(shù)忽然減少很多。同時,大便變得很硬,排便時困難,以致嬰兒哭啼。這時不妨先給些果汁或者把奶調(diào)得稀些,如果便秘情況不改善,應該帶嬰兒去看醫(yī)生。灌腸次數(shù)太多是危險的,會讓嬰兒養(yǎng)成依賴性,非要灌腸才排便,所以這方面還是聽醫(yī)生的指示去做較安全。
吐奶
吐奶(吞風造成的吐奶),新生兒吃完奶后,常常會吐出一些奶,他并不是生病,只是在吸奶時連帶吸入了空氣,在吃完奶后把空氣吐出來,使得奶也跟著吐出。預防方法是,不要讓寶寶吸奶吸得太快,而且在吃奶后中途讓寶寶有機會排出胃內(nèi)的空氣。當他吃完奶后,不要馬上將他放回小床,而應該抱起他,讓他把頭伏在你的肩或膝上一會兒,輕輕由下向上撫掃他的背部,使空氣排出。(應可聽到明顯的打嗝聲)。如果發(fā)現(xiàn)大量嘔吐,下次到診所時應請教醫(yī)生。
嘔吐
當嬰兒吃得過量,可能將部份或全部的奶都吐出來,這是無礙的。如果發(fā)生嘔吐現(xiàn)象,應立即停止喂奶。每天給他喂幾次少量的溫開水。若嘔吐不止,就該去看醫(yī)生。注意,生病的嬰兒必須在安靜的房間休息,同時給以充分的飲料,因為嬰兒對缺乏水分特別敏感。
腹瀉
腹瀉是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尤其在天氣炎熱,或受其它疾病影響時,都會腹瀉。如果發(fā)現(xiàn)嬰兒腹瀉及發(fā)熱,應立即去看醫(yī)生,不可拖延。腹瀉很容易辨認,大便次數(shù)忽然增多,而且稀燜和有臭味。在看醫(yī)生之前,應讓嬰兒多喝流質(zhì)(不是食物),如溫開水或粥水,讓嬰兒多飲流質(zhì)是很重要的,因為嬰兒已失去大量水分,這種情形很危險。應注意保持嬰兒的清潔衛(wèi)生,也要在替嬰兒處理完糞便后洗凈雙手,以防病菌傳染。
臍炎
臍炎是新生兒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寶寶出生之后,臍帶也就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醫(yī)生將臍帶結扎后,5-7天后臍帶殘端干枯脫落,脫落后的部位即為肚臍。問題就發(fā)生在臍帶還沒脫落的這段時間內(nèi)。如果在這段時間內(nèi)護理不當,容易感染細菌而發(fā)炎,這就是臍炎。預防臍炎的發(fā)生,方法很簡單:保持臍部的清潔干燥。臍帶未脫落時,給寶寶洗澡要分成上、下兩部分洗,不要讓臍帶及包扎臍帶的敷料沾上水。如果臍帶上的敷料濕了,要及時更換。一旦發(fā)現(xiàn)寶寶的臍部有滲出液,一定要找醫(yī)生看。爸爸媽媽要按無菌操作的程序給寶寶清洗臍帶。必要時還要給寶寶用些抗菌素。
濕疹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遺傳傾向。多見于對牛奶過敏的嬰兒。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患濕疹的就比母乳喂養(yǎng)兒多。常見的濕疹是以2-3個月的寶寶最嚴重。主要分布在面部、額部眉毛、耳廓周圍,面頰部也有。嚴重的可蔓延到全身,尤以皮膚皺折處多,如肘窩、腋下等處。初起時為紅色的小丘疹,有滲液,最后可結痂、脫屑。反反復復,長期不愈。孩子會感到搔癢難受。
一般不嚴重的濕疹,可不作特別的治療,只是要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給寶寶洗臉、洗澡,只用清水洗就行了。到了寶寶4個月以后,開始逐步給寶寶添加輔食,減少牛奶的攝入量,直到寶寶完全脫離以牛奶為主食;代之以飯食后,皮膚濕疹常常會不治自愈。全身治療可口服抗過敏的藥物如撲爾敏、維生素C。同時吃一些鈣劑,較重的濕疹,可用硼酸水濕敷。患濕疹的孩子,長大后可能對某些食物過敏,如魚、蝦等。
通過上述的介紹,相信大家對于新生兒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新生兒,指的是胎兒娩出母體并自臍帶結扎起,至出生后滿28天的這一段時間。媽媽們需要多加的注意寶寶的健康問題,在新生兒時期寶寶的抵抗力比較低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病癥,媽媽需要多加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