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吃出火鍋病 牢記吃火鍋的4個原則
小心吃出火鍋病 牢記吃火鍋的4個原則
小心吃出“火鍋病”
近日醫(yī)院門診接診了不少因吃火鍋而引發(fā)了過敏、口腔粘膜損傷、消化道出血等病癥患者。
據(jù)介紹,引發(fā)過敏性反應的患者多是食海鮮火鍋過量,特別是一些外地人,對蝦、蟹、蝦蛄等鮮甜爽口的生猛海鮮“愛不釋口”,食后引發(fā)全身搔癢。有的食客在品嘗以麻辣聞名的四川火鍋時不知節(jié)制,也導致咽喉腫痛、便秘等癥狀。此外,還有牙齦腫痛、腹脹痛、腹瀉、嘔吐等癥狀,醫(yī)學專家稱之為“火鍋綜合癥”。
為此,醫(yī)學專家提醒市民,體質虛弱或患有慢性胃病、消化道潰瘍等患者應少吃麻、辣、燙口味的火鍋;不可貪圖食物鮮嫩,而未燙熟就“囫圇吞棗”,這樣易導致消化不良;此外還要注意火鍋工具的清潔衛(wèi)生,嚴防病從口入。
吃火鍋也引起一些疾病
胃腸病
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食物在火鍋里燙一下就吃。這樣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潛藏于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
而且,由于火鍋吃起來熱氣騰騰,很多人喜歡邊吃邊喝冷飲或啤酒,忽冷忽熱,對胃黏膜極為不利,極易造成胃腸疾病。若是麻辣火鍋,對胃腸的殺傷力就更大了?;疱伒男晾蔽兜雷钕却碳さ氖鞘车溃又杆偻ㄟ^胃、小腸等,嚴重刺激胃腸壁黏膜,引起胃酸和脹氣,除了容易引發(fā)食道炎、胃炎外,腹瀉也在所難免。
痛風癥
有人喜歡把涮完的火鍋湯底當“營養(yǎng)湯”喝光。事實上,火鍋的湯大多采用豬、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為佐料,吃多了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癥、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牙齦炎、痔瘡等疾病。
另外,火鍋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其中的成分會發(fā)生一些化學反應,產(chǎn)生有害物質。如:肉類、海鮮中所含卟啉物質多溶于湯中,湯中的高濃度卟啉,經(jīng)肝臟代謝,會產(chǎn)生大量的硝酸,引起痛風,出現(xiàn)關節(jié)痛癥狀,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
吃火鍋的4個原則
1、入鍋分寸,生熟有別
先涮蔬菜,再食肉類,多吃煮食。涮品要在滾熱湯中煮熟煮透,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胃腸道疾病的發(fā)生可能。
2、搭配飲食,冷熱有常
吃火鍋時不要太心急,涮好的食物要先蘸冷調(diào)味品,不要吃太燙的食物。此外也要盡少食用冰凍飲料,可選擇一些蔬菜汁、乳品或植物蛋白飲料(酸奶、杏仁露等),起到刺激胃腸分泌,幫助消化的作用。
3、避免刺激,鮮辣有度
建議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胃病、便秘或腹瀉),應盡少食用這些調(diào)味料。那些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如肺結核、咽喉炎癥、過敏性哮喘等),也不宜食用刺激性的辣味調(diào)料,適宜選擇淡醋、麻油等較清淡的佐料。
4、適可而止,餐量有節(jié)
長時間坐著吃火鍋,會大大增加消化道的負擔。由于胃不斷地接受食物,致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工作,消化道腺體無法正常地規(guī)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