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功能紊亂怎么辦?
有許多人反應,自己的胃腸功能紊亂,排便次數(shù)很少。有時感覺到腹脹可是卻排便失敗,即使排出點什么東西卻總覺得怎么也排不干凈。很多人稱此為“便秘”,便秘是需要慢慢調理的,因而需要我們養(yǎng)成每日排便的習慣,每天早起或早飯后,亦或睡前按時解大便,長此以往下去便可以養(yǎng)成這個習慣。
意見建議:平時要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韭菜,芹菜,菠菜等)和新鮮水果.要鼓勵適量喝水或飲用蜂蜜水,大棗,芝麻和胡桃等,這也有潤肺通便的作用.
.堅持體育鍛煉能改善胃腸的蠕動,提高腹部和會陰部肌肉的肌力,從而有利于保持大便通暢
腸功能紊亂屬中醫(yī)“腹痛”、“泄瀉”、“下利”等病癥范疇,并與便秘密切相關。中醫(yī)認為本病與飲食不節(jié),過食生冷肥甘;或情志失調,肝氣郁結;或勞倦太過,脾氣受損;或年老體衰,久病臟虛,以致脾胃功能障礙等有關。臨床可分為肝氣乘脾、濕濁困脾、脾胃虛弱、脾腎陽虛等癥型。
(1)肝氣乘脾癥,癥見腹脹腹痛,痛即腹瀉,瀉出不多,瀉后脹痛俱減,胸悶暖氣,納呆食少,間或便秘,每因情緒郁怒而發(fā)作,舌苔薄白,脈弦。治宜瀉肝實脾。
(2)濕濁困脾癥,癥見腹脹腹痛,腸鳴腹瀉,飲食不當則腹痛瀉下加重,食少不化,惡心嘔吐,倦怠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膩,脈滑或濡。治宜健脾化濕。
(3)脾胃虛弱癥,癥見時溏時瀉,水谷不化,稍進油膩之物則次數(shù)增多,納呆食少,脘悶腹脹,面色萎黃,倦怠乏力,舌淡,脈細弱。治宜健脾健胃。
(4)脾腎陽虛癥,癥見黎明即瀉,腹痛則鳴,瀉后則舒,腹涼喜溫,形寒肢冷,面色萎黃或蒼白,食少,神疲體倦,腰膝酸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腎。
藥物治療:治療腸功能紊亂的西藥很多,但指標客觀和療效可靠者甚少,因該病為功能性疾病,可伴有全身諸多癥狀比如:梅核氣、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噯氣、神經性厭食與腸易激綜合征,常伴有失眠、焦慮、注意力渙散、健忘、神經過敏、頭痛等其他功能性癥狀。所以治療需要運用理腸調胃安神湯全面調理心神以及五臟,才可徹底恢復正常,切不可頭痛醫(yī)頭,腳痛治腳,沒有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去進行綜合治療,而是把片面的癥狀,當成了主要癥狀,造成顧此失彼,致使疾病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
因此發(fā)現(xiàn)自己胃腸功能紊亂不可怕,只要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重飲食調理,做做適當?shù)倪\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慢慢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如若覺得不適建議去醫(y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