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方法
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粘膜相關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199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將幽門螺桿菌定為Ⅰ類致癌原。在我國,它的感染率56%左右,大約1%的感染者最終會發(fā)展為胃癌。由于它是誘發(fā)胃癌的元兇,所以,預防和根除幽門螺桿菌是預防胃癌的第一關鍵。下面跟隨360常識網(wǎng)了解一下吧!
那么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有哪些呢?
一、口-口傳播
口口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感染最重要的傳播途徑。
1、幽門螺旋桿菌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所以刷牙這事兒一定認真對待,切不可草草了事。
2、共餐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建議,餐具廚具定期消毒,最好使用公筷,并減少在外就餐的機會。
2、不熟的食物: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吃火鍋時肉剛放到鍋里,就早已急不可耐,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安全隱患。
3、經(jīng)常在外就餐者被感染的機會也明顯增加,因為在野外餐具、廚具、水源、食材等都有被污染的可能。
4、刺激性食物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體抗力低下,從而容易導致幽門螺旋桿菌的入侵,它對感染hp雖然不是立竿見影的,但卻是潛移默化而且持久的。
5、另外一個重要途徑是接吻,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胃部的幽門螺桿菌在唾液中也會有所殘留。而接吻是交換唾液最直接的方式。
那不能接吻了么?年輕人首先不答應。你不妨先刷牙再接吻,如果一方已經(jīng)感染,那就等ta根除后再親熱吧。
二、糞-口傳播:
糞便中存活的幽門螺桿菌污染了水源或食物,而使飲水者或食用者感染幽門螺桿菌,研究表明低溫能延長幽門螺桿菌的生存期,因此低溫保存的食物如被幽門螺桿菌污染會增加幽門螺桿菌的傳播機會。
所以,便前飯后洗手,保持清潔水源等非常重要。
堅持不喝生水,不生吃蔬菜或未洗凈的瓜果。
三、胃-口傳播:
是指幽門螺桿菌經(jīng)感染者的嘔吐物等傳給健康者。
主要發(fā)生托兒所、幼兒園或小兒的兄弟姐妹中。因為小兒容易發(fā)生嘔吐及生理性胃食管返流,以及口水、鼻涕、糞便等,這些都可能帶有細菌。而且小兒衛(wèi)生意識差,有喜歡吸吮手指,所以,幽門螺桿菌容易在集體生活的兒童中傳播。
四、 家庭聚集性
中國人吃飯都不習慣用公筷,還喜歡扎堆聚餐,一盤菜大家夾來夾去,這就給幽門螺桿菌的入侵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一旦這桌人中有一個感染者,那么其他人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既然不能改變飲食習慣,那就減少聚餐的機會。
同樣,同一家庭中只要有一個成員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很可能使全家人都被感染。
研究發(fā)現(xiàn),居住密度和感染率密切相關,密切接觸增加傳播機會。家庭成員感染多屬同種Hp亞群。
所以,一家人中有一個感染了,除了本人注意飲食生活的隔離外,也建議其他人去做檢查,并按照醫(yī)囑決定是否根除。
五、母嬰傳播
包括不清潔的哺乳,口對口喂食,咀嚼后喂食,親吻嬰兒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喂食。
六、經(jīng)寵物、蒼蠅、昆蟲傳播
接觸寵物后,要記得洗手,居住環(huán)境要清潔,避免蚊蠅騷擾。
七、醫(yī)源性傳播
侵入式檢查如胃、喉鏡,口腔、牙科、鼻腔治療等,是造成醫(yī)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檢查和就醫(yī)一定要到正規(guī)的醫(yī)院。
幽門螺桿菌是能夠在人的胃里生存,從而會引起一些了與胃相關的疾病。治療幽門螺桿菌一定要及時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法。
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方法
第一方面:大家要知道徹底消滅幽門螺桿菌并非難事,90%的細菌感染者經(jīng)過1~2周治療后,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往往能被消滅殆盡。首先還是要先去醫(yī)院做一個檢查。
第二方面:一般的治療原則是以抗生素為主,輔加抑酸劑(鉍劑),常用抗生素羥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千萬不能自己擅自用藥。
第三方面:治療就是通過藥物去治療,同時還要注意飲食不能夠刺激,千萬不要吃不健康的食物,注意清淡很重要。
注意事項:幽門螺旋桿菌一般都是用藥物治療,同時我們還要建議患者注意復發(fā),一般幾個療程這個問題就能夠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