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性梗死有哪些類型
在器官或者是組織在血管阻塞、血流停止等因素的誘發(fā)下,造成的因為缺氧而形成的壞死,稱之為梗死。由于周邊的血管進入壞死組織的量比較小,這種情況就是貧血性梗死,可以根據(jù)病灶內的血量來確定類型。那么,貧血性梗死有哪些類型?下面咱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貧血性梗死:
發(fā)生于組織結構較致密側支循環(huán)不充分的實質器官,如脾、腎、心肌和腦組織。當梗死灶形成時,病灶邊緣側支血管內血液進入壞死組織較少,梗死灶呈灰白色,故稱為貧血性梗死(又稱為白色梗死)。
發(fā)生于脾、腎梗死灶呈錐形,尖端向血管阻塞的部位,底部靠臟器表面,漿膜面常有少量纖維素性滲出物被覆。心肌梗死灶呈不規(guī)則地圖狀。梗死的早期,梗死灶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因炎癥反應常見一充血出血帶,數(shù)日后因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后轉變?yōu)楹F血黃素而變成黃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質地變堅實,黃褐色出血帶消失,由肉芽組織和疤痕組織取代。鏡下呈缺血性凝固性壞死改變,早期梗死灶內尚可見核固縮、核碎裂和核溶解等改變,細胞漿呈均勻一致的紅色,組織結構輪廓保存(如腎梗死)。晚期病灶呈紅染的均質性結構,邊緣有肉芽組織和疤痕組織形成。此外,腦梗死一般為貧血性梗死,壞死組織常變軟液化,無結構。
梗死早期,梗死灶與正常組織交界處因炎癥反應常見一暗紅色充血帶,數(shù)日后因紅細胞被巨噬細胞吞噬后轉變?yōu)楹F血黃素而變成黃褐色;晚期病灶表面下陷,質地變堅,黃褐色出血帶消失,由肉芽組織和瘢痕組織取代。
出血性梗死:
常見于肺、腸等具有雙重血液循環(huán),組織結構疏松伴嚴重淤血的情況下,因梗死灶內有大量的出血,故稱為出血性梗死,又稱為紅色梗死(red infarct)。
出血性梗死發(fā)生的條件:①嚴重淤血。如肺淤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決條件。因為在肺淤血情況下,肺靜脈和毛細血管內壓增高,影響了肺動脈分支阻塞后建立有效的肺動脈和支氣管動脈側支循環(huán),引起肺出血性梗死;卵巢囊腫或腫瘤在卵巢蒂部扭轉,使靜脈回流受阻,動脈供血也受影響逐漸減少甚至停止,致卵巢囊腫或腫瘤梗死。②器官組織結構疏松。腸和肺的組織較疏松,梗死初起時在組織間隙內可容肺的出血性梗死。
上面就是對貧血性梗死有哪些類型的介紹,希望對大家的認識有幫助。貧血性梗死的情況還是相當復雜的,在出現(xiàn)這種疾病的時候,患者千萬不要太緊張,關鍵是要弄清楚自己的病情,然后針對性的進行治療,并且做好平時的護理措施,這樣才可能最好的解決貧血性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