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滅數(shù)國的蓋世雄豪拓跋珪 北魏因為他而崛起
拓跋珪在攻滅劉衛(wèi)辰部的戰(zhàn)爭中,共獲良馬三十多萬匹,牛羊四百多萬頭,奠定了國家繁盛的物質(zhì)基礎(chǔ),周圍各部落紛紛降服。
天下大亂時大敗燕國的出世英雄苻堅攻伐東晉失敗后,北中國狼煙四起,從前的部族蜂擁叛亂,大家打得不亦樂乎。慕容垂乘苻堅敗兵之際收復了前燕的失地,自己稱帝,恢復了燕朝(史稱后燕)。慕容垂立國后,先拿自己的親戚開刀,滅掉同是慕容氏的西燕。西燕國主慕容永在都城即將被圍之際,一面向晉朝求援,一面向當時還是后燕附庸國的北魏乞求救助。拓跋珪也知道之唇亡齒寒的道理,猶豫之下還是派兵去救援西燕。軍隊走到秀容,慕容永的西燕已經(jīng)滅亡。早些時候,拓跋珪為了巴結(jié)慕容垂,曾派弟弟拓跋觚向后燕進貢,慕容氏的年輕后生們知道北魏多良馬,就扣下拓跋觚當人質(zhì)。拓跋珪做事也很剛狠,堅決不向燕國獻馬,兩國的關(guān)系也就陷入斷絕的地步。
既然撕破臉皮,一不做二不休,拓跋珪不時派兵襲擾燕國邊境,侵逼那些降附后燕的部落。這些事情攢在一處,最后氣得老英雄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寶、遼西王慕容農(nóng)、趙王慕容麟率八萬精兵自五原發(fā)兵伐魏。此時的后燕連戰(zhàn)連勝,銳氣無比,且人強馬壯,鎧堅矛利,拓跋珪初聞燕軍伐魏也嚇得不輕。幸運的是,燕軍統(tǒng)領(lǐng)、太子慕容寶完完全全是個繡花枕頭。此人“少而輕果,無志操,喜人佞己”,他的繼母段氏就曾對慕容垂講過:“慕容寶資質(zhì)雖雍容華貴,但柔而無斷,太平時期能為仁明之主,亂世戰(zhàn)時可不是濟世救國的雄才。如要托之以國家大業(yè),他不一定能承負得起啊。而且,趙王慕容麟奸詐任性,總有看不起太子的意思,恐怕以后要弄出事端?!保蓱z段后一派忠言,慕容寶登基后馬上派慕容麟逼迫這位母后自殺。段氏臨死怒罵:“你們兄弟連母后都逼死,怎能保全國家。我不是惜死,只是想我們燕國臨滅亡也不久啊。”)
可能慕容垂臨老變得昏庸,沒能聽得進賢后和大臣之言,仍派慕容寶率兵滅魏,也想讓這位太子兵勝立威,日后更順理成章地承繼帝位。其間,燕國大臣高湖也諫勸:“魏國與燕國世為婚姻通好。為了索要馬匹我們不讓拓跋珪的弟弟回國,本來就理虧在我。加之拓跋珪沉勇有謀,從小就歷經(jīng)艱難,志氣果銳,現(xiàn)在他手下兵精馬壯,不是容易戰(zhàn)勝的對手。我們的太子年紀太輕,現(xiàn)在讓他專任一方統(tǒng)帥,他肯定會輕視小看魏軍,萬一得不了勝,可能會嚴重損毀太子的威望!”
北魏大將張兗聽說燕軍來攻,就上言魏王拓跋珪:“燕軍新近破翟釗于滑臺,滅慕容永于長子,現(xiàn)傾國而來,肯定有輕我之心。我們應(yīng)該假裝害怕,退兵回避,讓對方產(chǎn)生驕傲輕敵之心,才有機會戰(zhàn)勝燕國?!蓖匕汐曇烙嫞巡柯鋰巳肯蛭鬟w移,渡黃河千余里,以避燕軍兵鋒。燕軍一路皆捷,在五原收降魏國別部三萬余家,停車造船,準備渡河一舉攻滅魏國。
八月,拓跋珪治兵于黃河南岸。九月,進軍于岸邊。燕國太子慕容寶整軍準備渡河決戰(zhàn),忽然暴風大起,數(shù)十艘軍船漂往南岸。魏國俘獲燕軍甲士三百多,全部釋放,讓他們歸回燕軍陣壘。慕容寶出發(fā)時,慕容垂已經(jīng)得了重病。到五原后,拓跋珪派人在路上截守,把燕國所有往來的使者盡皆抓獲,又押著這些人隔河對慕容寶大喊:“你爸爸已經(jīng)死了,還不早點回去爭位!”慕容寶等人非常憂恐,兵士也心中駭動。魏、燕兩軍相持幾十天,趙王慕容麟手下將領(lǐng)慕容嵩認定老皇帝已死,暗中作亂,想殺了慕容寶奉戴慕容麟為皇帝,自己搶個新皇功臣當當。事情敗露,慕容嵩等被殺,慕容寶、慕容麟兄弟兩人暗中也互相猜疑。十月,燕軍燒船夜遁。當時黃河尚未結(jié)冰,慕容寶認為魏軍沒有船不能追擊,就不設(shè)斷后的軍隊,慢慢后撤。十一月,寒流忽至,一夜暴風,黃河結(jié)冰。拓跋珪親自引兵從冰上過河,不帶輜重,只選精兵二萬騎急追燕軍。
燕軍行至一個叫參合陂的地方,忽遇大風,黑氣如堤,自后而前,飄忽于軍營之上。隨軍一個叫支曇猛的和尚勸慕容寶:“風氣暴迅,可能魏軍要追上我軍,應(yīng)該派兵防御?!蹦饺輰氄J為已經(jīng)離魏軍很遠,笑笑沒有答應(yīng)。支曇猛堅持要派兵御衛(wèi)。慕容麟一旁大怒:“以殿下神勇,兵士強盛,足以橫行沙漠,魏軍怎么敢追擊我們!再妄言惑眾,定斬不饒!”和尚激動得直哭,諫道:“苻堅以百萬之眾,敗于淮南,還不是因為恃眾輕敵啊。”司徒慕容德勸慕容寶派兵護衛(wèi),不得已,慕容寶派三萬軍士殿后。派出的巡邏兵也大不以為然,騎行十多里地,就各自跳下馬鞍躺在草地上睡起大覺來。
魏軍晝夜兼行,四天后于夜幕中到達參合陂西面。當時燕軍在參合陂東面的蟠羊山水邊扎營。拓跋珪連夜分派諸將,馬束口、兵銜枚偷偷逼臨燕軍。日出時,燕軍起營將要東還,回頭猛一望瞧見山上鬼神一般靜靜站立的魏軍,頓時大驚擾亂。拓跋珪縱兵擊之,自上而下沖殺,燕兵赴水淹死、被人馬踐踏而死就有萬余人。北魏略陽公拓跋遵率軍上前,堵住剛剛游過河的燕軍,四五萬燕軍一時懵住,都放下兵仗束手就擒,迸散逃走的不過幾千人。太子慕容寶、趙王慕容麟等人因所騎的馬好僅以身免,單騎逃出,燕國陳留王慕容紹等數(shù)千將吏不是被殺就是被俘。魏王拓跋珪挑選了有才的燕臣后,想對被俘的四五萬魏軍派發(fā)衣糧遣還。中部大人王建勸道:“燕國強大,現(xiàn)傾國而來攻打我們,我們僥幸大勝,不如都把這些人活埋掉,燕國就空虛易取了?!?拓跋珪聽此言有理,就把近五萬魏兵全部活埋。這個數(shù)字為中國歷史上活埋敵軍的第四名。第一是秦將白起在長平“坑趙卒四十萬”,第二是楚霸王項羽坑投降秦軍二十萬。第三是唐朝名將薛仁貴活埋鐵勒軍十三萬。唐太宗時,鐵勒九姓在天山反叛,薛仁貴領(lǐng)軍來戰(zhàn),對方派數(shù)十個勇士挑戰(zhàn),薛仁貴臨陣拔箭射殺三人,嚇得十幾萬敵軍齊齊下馬投降,旋即被坑殺。當時軍中傳唱:“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guān)”。說來也怪,古人一直認為“殺降不祥”,白起最后被秦王迫逼自刎,項羽自殺于垓下,道武帝拓跋珪被兒子殺死,惟獨薛仁貴于七十之年善終。
逃竄回國的太子慕容寶深以參合陂兵敗為恥,勸慕容垂讓他再次統(tǒng)兵擊魏。慕容德也勸慕容垂:“魏國擊敗太子,陛下您應(yīng)該親自掛帥伐魏,以免后患?!蹦饺荽褂谑钦偌魈幘?,準備轉(zhuǎn)年大舉擊魏。三月,慕容垂以古稀之年,皇帝之尊,不得不親自帥兵攻打魏國。姜是老的辣,慕容垂引兵密發(fā),越過青嶺,經(jīng)天門,鑿山通道,出其不意,直奔云中。駐守龍城的魏國拓跋虔認為燕軍新敗,不值畏懼,不料燕軍未打過敗戰(zhàn)的隆城兵勇銳爭先,直攻平城,拓跋虔一戰(zhàn)敗死,部下皆降。這下輪到魏王拓跋珪肝膽俱裂,嚇得他想從都城逃跑,可當時屬下諸部落聽說拓跋虔敗死的消息,都懷有貳心,拓跋珪又急又怕,不知能往哪個地方逃竄。也是天不亡魏。燕軍經(jīng)過參合陂,見到積骨如山,殘尸遍野,被活埋殺掉的燕軍父子兄弟見此慘狀,放聲大哭,聲震山谷。慕容垂悲從中來,慚憤吐血,在距平城三十里的地方舊疾復發(fā)。十天后,死于軍中,拓跋珪想引軍躡追,但他又怕慕容垂假死,懾于老英雄威名,這位魏王退至陰山等候消息?!八乐T葛”能走“活仲達”,看來老而又死的慕容垂也能嚇得年輕英武的拓跋珪不敢動彈。
平滅數(shù)國、氣勢如虹的蓋世雄豪
慕容寶聽說老爹駕崩,慌忙退軍,至中山即位。這位草包登上皇帝之位,燕國國勢不判而知。同年(396)七月,魏王拓跋珪稱帝,改元。八月,他親率四十萬大軍伐燕。魏軍南出馬邑,絡(luò)繹兩千余里,鼓行前進,民屋皆震。轉(zhuǎn)年二月敗燕國冀州刺史慕容鳳,進至信都。這一來,嚇得幕容寶把家里的珍寶全部拿出來招募兵士抵御。397年二月下旬,拓跋珪扎營于巨鹿,晚間被慕容寶的軍隊偷營成功,大火燒及行宮,這位魏帝來不及穿衣戴帽,光著腳丫子擊鼓招兵。天亮后,魏國將士緩過神來,列隊成行,以騎兵沖擊慕容寶軍隊,燕軍大敗,萬余人被斬首,又有十二三萬將士逃入山中忽遇大風,凍餓而死。慕容寶一路敗將下來,中間子侄兄弟相互攻殺,這位燕朝皇帝四處流浪,皇皇如喪家之犬,于398年被自己的舅舅蘭汗誘殺于龍城。至此,后燕在北中國已不是北魏的對手。不久,它又分裂為遼東的北燕和山東的南燕兩個小國,慕容氏至此一蹶不振。
399年,魏軍又大破高車三十多部落,俘獲七萬軍士,得馬匹十多萬,牛羊一百四十多萬。衛(wèi)王拓跋儀統(tǒng)三萬多騎橫行沙漠千余里,又破高車逃迸七個部落,俘二萬多人、五萬多匹馬、牛羊二十多萬。在以后的八九年中,北魏四處興兵,征伐不已,成為北方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