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任性!明神宗皇帝三十年不上朝 一天娶九個老婆

2016-12-02 16:23:3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明神宗朱翊鈞十歲登基,五十八歲駕崩,是明代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可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里,有三十年都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他有“六不”—

明神宗朱翊鈞十歲登基,五十八歲駕崩,是明代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伤谖坏乃氖四昀铮腥甓疾怀鰧m門、不理朝政,他有“六不”——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真的可謂是最任性的明朝皇帝了,“從此君王不早朝”說的不就是他嗎!當了皇帝還能不理朝政,每天想干嘛就干嘛,還真挺讓人羨慕的……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明神宗三十年不早朝的背后,有著怎樣的隱情?

登基為帝萬歷皇帝

萬歷是明穆宗的獨子,差不多是銜著玉璽出生的,6歲時就毫無懸念地被立為太子。萬歷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宮人,后來母以子貴才晉升為貴妃。

隆慶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二日,宮中傳出隆慶帝病危的消息。二十五日,內閣大學士高拱、張居正、高儀被召入宮中。高拱等人進入寢宮東偏室,見隆慶帝坐在御榻上,榻邊簾后坐著皇后陳氏、皇貴妃李氏,10歲的太子朱翊鈞就立在御榻的右邊。

隆慶帝抓住高拱的手,臨危托孤,“以全國使先生勞累”。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馮保宣讀給太子朱翊鈞的遺詔: “遺詔與皇太子。朕不行了,皇帝你做。一應禮儀自有該部題請而行。你要依三輔臣并司禮監(jiān)輔導,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保守帝業(yè)。”三位大學士受托之后,掩淚而出。第二天,隆慶帝即崩于乾清宮。

六月初十,年僅十歲的皇太子朱翊鈞正式即位,次年改元萬歷。

前十年,挺老實

因為內閣之內的紛爭,原本隆慶帝留給萬歷皇帝的三個內閣大臣最終只剩下了張居正一人。

萬歷朝的前10年,朱翊鈞的生活基本上是受三個人的規(guī)范,一個是自己的母親慈圣李太后,一個是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馮保,一個是內閣大學士張居正。

皇太后與太監(jiān)馮保都喜歡書法。所以,朱翊鈞很小的時候書法就極為工整。馮保在宮中,被皇帝稱作“伴伴”、“大伴”,小皇帝對于馮保非常畏懼。每次小皇帝與小太監(jiān)玩的時候,看到馮保來了,就正襟危坐說:“大伴來了?!?/P>

這個馮保也不是什么簡單人物,原本的內閣大學士高拱就是被他給逼走的。他利用高拱曾經說過的“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一語把自視甚高、性格粗直的高拱趕離京城。高拱一走,高儀也驚得嘔血三日而亡,三位內閣顧命大臣中,只剩下了張居正一人。

實際上,正因為內有馮保,外有張居正,萬歷初年的新政才能順利地推行。

張居正對于朱翊鈞的輔導和關懷無微不至,他為皇帝安排了詳盡的視朝和講讀的日程表。大至朝廷用人之道,小至宮中的一些小節(jié),張居正都要細細地與皇帝說。

萬歷朝的前10年,在小皇帝的支持下,張居正在政治上、經濟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煥然一新,經濟狀況也大為改善。

萬歷十年六月(1582年),一代名臣張居正病逝,朱翊鈞從此開始親政。

不想上朝,那就不上了太任性

朱翊鈞的老師、萬歷第一任內閣首輔兼萬歷新政的策劃與執(zhí)行人張居正過世后,萬歷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朱翊鈞開始他任性的皇帝之路——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萬歷十七年(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

一天娶了九個老婆

萬歷十年(1582年)的三月,朱翊鈞就曾效仿他的祖父世宗的做法,在民間大選嬪妃,一天就娶了“九嬪”。而且,神宗在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jiān)。

當時宮中有10個長得很俊的太監(jiān),就是專門“給事御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所以,雒于仁的奏疏中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這與當初荒唐的武宗有一點類似。

至于貪財一事,神宗在明代諸帝中可謂最有名了。他在親政以后,查抄了馮保、張居正的家產,就讓太監(jiān)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支配。為了掠奪錢財,他派出宦官擔任礦監(jiān)鹽使者,四處搜括民財。

大臣不知道皇帝什么樣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右副都御史謝杰批評朱翊鈞荒于政事,親政后政不如初:“陛下孝順父母、尊祖、好學、勤政、敬天、愛民、節(jié)約開支、聽取意見、親人和賢人,都不能夠像當初一樣。”

以至于朱翊鈞在位中期以后,方入內閣的廷臣不知皇帝長相如何,于慎行、趙志皋、張位和沈一貫等四位國家重臣雖對政事憂心如焚,卻無計可施,僅能以數太陽影子長短來打發(fā)值班的時間。

萬歷四十年(1612年),南京各道御史上疏:“臺省空虛,那些致力于廢除掉,皇上深居二十多年,從來沒有一個接見大臣,天下將要淪陷的憂慮。”首輔葉向高卻說皇帝一日可接見福王兩次。

萬歷中期后雖然不上朝,但是不上朝之后并沒有宦官之亂,也沒有外戚干政,也沒有嚴嵩這樣的奸臣,朝內黨爭也有所控制,萬歷對于日軍攻打朝鮮、女真入侵和梃擊案都有反應,表示雖然忽略一般朝政,還是關心國家大事,并透過一定的方式控制朝局。

梃擊案

梃擊案發(fā)生在明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當時,神宗皇后無子嗣,王恭妃生子常洛,鄭貴妃生子常洵。開始,因鄭貴妃得寵,神宗想違背“立嗣以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為太子,遭到東林黨的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這時,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并打傷了守門太監(jiān)。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jiān)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神宗不想追究此事。結果以瘋癲之罪公開殺死了張差。又在宮中密殺了龐、劉二太監(jiān),以了此案。

為什么皇帝可以不上朝?

我們知道,萬歷皇帝親政之初,前十年還是比較勤勉的,他按部就班做了不少事情。即便是后來,他也不能說就是平庸之輩。

畢竟他執(zhí)政期間,親自布置完成了萬歷三大征——指他在東北、西北、西南邊疆幾乎同時開展的三次軍事行動:平定哱拜叛亂;援朝戰(zhàn)爭;平定楊應龍叛變。

但為什么偏偏在萬歷十四年后,神宗就開始連續(xù)不上朝了呢?

自萬歷十六年后,常朝也經常看不到神宗身影。萬歷十七年元旦后,神宗以日食為由免去元旦朝賀,此后每年元旦神宗再也不視朝。神宗整日在深宮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中。每年不僅進行選美,還好營建,經常大興土木,而且,他從二十一歲時就開始籌建自己的陵園(明定陵:位于北京市明十三陵中)。

哪又為什么,一個皇帝可以三十年不上朝也沒人管?萬歷皇帝三十年任性不上朝的背后,藏著怎樣難說的緣由呢?

朕累了,朕想靜靜……

一般講,明朝的政治體制和權力制衡,已與以往朝代有很大不同。自秦朝以來的皇權與相權之間矛盾在明朝已基本結束,文官制度卻日益成熟,同時也更趨保守。矛盾就逐漸向皇帝和龐大文官集團之間的利益糾葛發(fā)展了。

萬歷皇帝生逢末世,更難以擺脫這種體制對皇帝的限制。當時,皇帝再也不像人們曾經認為的那樣,是封建社會最高權力的擁有者,而是受到眾多因素制衡,尤其是受到文官集團的許多制約。

這樣的一種政治環(huán)境,讓萬歷皇帝很是無奈。尤其是他在位期間,透過東林黨爭和國本之爭兩件大事,已經發(fā)現君主想做點事情,就會被文官不厭其煩進行阻撓阻擋,故而他不得不萌生一種“君愿不能遂,還要受人擺布”的悲觀情緒,逐漸喪失了年少時候對治國的熱情、對社稷的關注。

于是乎,在與文官不斷抗爭卻常常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干脆選擇了“無聲的抗議”做法,那就是了不再上朝。

不想面對這一切?

黃仁宇先生在其撰寫的《萬歷十五年》文末中總結,“1587年,是為萬歷15年,歲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昇平,無事可記,實際上我們的大明帝國卻已經走到了它發(fā)展的盡頭。

在這個時候,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級將領的富于創(chuàng)造或者習于茍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污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后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tǒng)統(tǒng)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發(fā)展。因此我們的故事只好在這里作悲劇性的結束。萬歷丁亥年的年鑒,是為歷史上一部失敗的總記錄”。

從這段文字里,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現狀,那就是明朝社會此刻已經一塌糊涂,文臣多貪婪,武將多怕死。所謂的“東林七君子”,其實是腐儒誤國。

試想,身為一介皇帝,九五之尊,看似貴不可言,大權在握,卻令不能行、禁不能止,連個心腹干將都沒有,成為了真正的“寡人”一個,又能奈現狀如何?唯有“眼不見心不煩”,選擇逃避的方式,尚且可過得安生些。

只是懶?

據史書記載,神宗帝確實也是位酒色之徒。說好酒,他在17歲時,曾因為醉酒杖責馮保的義子,差點被慈圣太后廢掉帝位。

前面的文章也提及了,他曾經一天娶了九個嬪妃,還喜歡玩小太監(jiān)??上攵f歷皇帝過的該是怎樣縱欲的生活了,一個人一旦沉溺于自己的欲望,確實是很難再回歸正軌的。萬歷皇帝不上早朝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他已經醉倒在了“溫柔鄉(xiāng)”,起不來了。

酒色的過度,使神宗的身體極為虛弱。萬歷十四年(1586),24歲的神宗傳諭內閣,說自己“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禮部主事盧洪春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

萬歷十八年(1590)正月初一,神宗自稱“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萬歷三十年(1602),神宗曾因為病情加劇,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托后事。從這些現象看來,神宗的身體狀況實是每況愈下。因此,神宗親政期間,幾乎很少上朝。(來自趣說野史的頭條號)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