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一個二愣子變成江湖老大 卻被漢武帝追殺!
他生于西漢時期,小名翁伯,漢初著名相人許負的外孫,郭解是也。
話說西漢漢武帝時期,整個國家可謂是一片欣欣向榮,國內(nèi)較為和平,人民安居樂業(yè),那么一介平民的他為何會成為漢武帝追捕的對象?為何會被世人稱為“游俠”呢?
下面讓我細細道來: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而這似乎在郭解身上并不完全適用。他從小就心思縝密,陰冷、狠毒,每當心中感到郁悶,憤懣時,他就活脫脫似一個陰冷,嗜血的魔王,殺人不眨眼,許多人淪為他泄憤的犧牲品。不但如此,他還窩藏亡命之徒去干殺人越貨的勾當,有空時,便會私自鑄造錢幣,盜挖墳墓等等,所干不法活動不可勝數(shù),因此他在當?shù)乜芍^是名噪一時。不知是他福運上身,還是“禍害遺千年”,總之,每次到窘迫危急時分,他總是能化險為夷,免于一死。
就這樣,彈指之間,幾年過去了,郭解已不再是原本的“二愣子”,變得知人情,懂世故,逐漸走向成熟。
一次,郭解的侄子仗著自己有個權(quán)勢極大的舅舅,就強迫別人和他喝酒,恰逢那人酒量較小,喝得太多不能再喝了,想要回家,他卻不依不饒強行灌酒,在極度恐懼與慌亂掙扎中,那人拔刀刺死郭解的侄子,逃之夭夭。郭解的姐姐因兒子的逝去而悲痛欲絕,責怪郭解遲遲未能捉拿兇手,并將兒子的尸體放在街道上,以此來羞辱、威脅郭解,想讓他聲名敗壞。無奈之下,郭解探知到了兇手的去處打算將他捉拿歸案,兇手因害怕而投案,向郭解敘述了當時發(fā)生的一切,郭解調(diào)查了解真情后釋放了兇手,雖然侄子有錯,但是死者為大,最終他還是讓侄子入土為安。他的做法完全顛覆了從前人們對郭解的認識,他們都開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郭解,郭解由此得到了許多人的一致好評。
針對此事,有人說郭解故意為之,為了收買人心,塑造正義感,而有的人卻不以為然。然而不論是收買人心,故意為之也好,還是他棄惡從善也好,總之,他自此改頭換面,成為一個在別人眼中有道德之人,受人崇拜,開始邁向游俠的第一步。
此外,他還是一個追求塑造高尚道德之人。郭解每次外出或工作回來,別人見了他都膽戰(zhàn)心驚或無比敬仰,只有一個人見了他,不說話,不抬頭,只是坐在地上自己干自己的事,完全進入“忘我”之境,把郭解當“空氣”,不理睬他,蔑視他。他感到十分奇怪,便派人打聽他,這時,他的門客中有一人提議殺了他,而郭解說“我得不到鄉(xiāng)里人的尊敬,這說明我的品德修養(yǎng)還不夠,這是我的問題,又關他什么事呢?”于是他暗中讓尉史免除那人的勞役。此后,那人發(fā)現(xiàn)每到勞役時自己總被跳過,問其原因后,才知是郭解使人免了他的勞役,十分感動,向郭解道歉。青年們聽到此消息后,越發(fā)仰慕郭解。
由此看來,郭解是一位聰敏之人,也是一位擅使手段之人,他知道要想實現(xiàn)成為游俠的心愿,僅憑一己之力是遠遠不行的,必須要借助外來力量的援助,而當時熱血方剛,斗志昂揚的青年人則是他選擇的助手,他知道青年們深受儒學思想的影響,追求正義,致力于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仁義之人,而郭解所做之事恰恰符合當時人們的思想道德標準,因而獲得更多的支持者,由此名聲大振。
俗話說得好,“識時務者為俊杰”郭解就是這樣一個懂得分寸、識時務之人。當時洛陽人有的因矛盾而彼此仇恨,閑來無事總是互相“挑刺”,爭吵,打架斗毆不斷,這一不良風尚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及城中秩序。因此,城中有許多賢人豪杰從中調(diào)解,但都未取得效果。郭解聽說后,趕往洛陽,從中調(diào)解。結(jié)仇的人家因為欣賞郭解,敬佩他的為人,便聽從勸告,準備和好,郭解阻止后說:“洛陽的賢人名士為你們調(diào)解矛盾,你們不予以采納。如今你們給我面子,聽從了我的勸告,打算和解,這本是十分值得慶賀的,而我區(qū)區(qū)一介布衣,又怎能從別的縣跑來搶奪應屬于洛陽賢人名士的調(diào)解權(quán)呢?這對你我來說都是不可取的?!庇谑枪猱斠闺x開洛陽,返回住處,離開時說:“暫時不要聽我的安排,待我離開后,諸公們來調(diào)解,你們再和好,這樣于你們、于他們、于我都好”。
從此事中可以看出,郭解是一個懂分寸,能看清時局,了解人心之人。他的做法無疑在當時是十分明智的,既取得了人們的好感,又維護了自身與洛陽諸公的友好關系,廣納朋友,為他的“游俠夢”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郭解也未能獨善其身。
元朔二年,武帝發(fā)出詔令:要求底下各郡國的有錢人家集體搬到茂陵居住,郭解家中貧困,不符合遷轉(zhuǎn)的標準——家中擁有三百萬資財,而軹人楊季主的兒子——知縣的文書,因與郭解有矛盾,暗中搞鬼,使得郭解名列在冊。當時大將軍衛(wèi)青替郭解向漢武帝求情說:“郭解家貧,不符合遷移的標準,陛下能否考慮收回成命?”但漢武帝說:“堂堂大將軍竟能替一介平民說話,可見他的權(quán)勢還是挺大的,他家一定不會太窮,圣旨已發(fā),不可更改?!庇谑枪膺w到茂陵居住。
此時的郭解可謂是諸事不順。由于他高尚的品德以及廣闊的人脈使得他在河內(nèi)軹有了一定的威望,而這必然會因此而削弱他人的威望,這“光環(huán)”在光芒四射時也為他惹來了是非。不僅縣椽如此,漢武帝也是此心理。西漢初定,各地方豪強的財資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間接對皇權(quán)有所威脅,為此,武帝開始在全國打擊豪強,借此維護政權(quán),謀求政治穩(wěn)定,籌備軍事物資,而此時,郭解恰恰撞在槍口上,成為武帝要吃的一個“對象”,淪為專制皇權(quán)統(tǒng)制下的犧牲品。
其次,大將軍衛(wèi)青替郭解說話,不就恰恰說明了郭解有自己獨特的一面。衛(wèi)青,西漢著名大將軍,軍功彰著,為人豪邁,忠心耿耿。他能在武帝打擊豪強的情況下堅持替郭解說話,這可并不是“大發(fā)善心”,至少說明他還是挺賞識郭解的,郭解身上必然有某種特質(zhì)是他所敬仰的。
郭解雖然貌不及潘安,長不及徐公,辯不及商鞅,但是天下不論是品德高尚還是品德低下,知識淵博還是胸無點墨的人,都欽慕他的人品,名聲,追隨他,為他效力。他的一生也算得上精彩了,他通過努力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雖然他的性格也有許多不足之處,但畢竟“人無完人”,他的人格魅力是我們所不能忽視。
“女為悅己者容”,容貌是人在世間的皮囊,只是表面的浮華,毫無用處,它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改變,就如夜晚的流星,是如此的短暫,無法收藏。但是,如果一個人把美好的名譽當作自己的美貌,注重自己的內(nèi)在修養(yǎng),那還談何“歲月忽人老?”郭解雖已離去,但他的人格魅力卻永存。
一代游俠——郭解。以仁立名,得之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