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為何向唐玄宗推薦已是玄宗兒媳的楊玉環(huán)?
高力士推薦楊玉環(huán)的動機我想主要有兩個。首先,楊玉環(huán)的美貌和才華足以替代武惠妃。高力士懂唐玄宗,知道他喜歡什么樣的女性。哪個皇帝不愛美女呢?唐玄宗也不例外,他的王皇后、武惠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等都是美女。楊玉環(huán)的美貌自不待言,所謂四大美女之一不是浪得虛名。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從成都返回長安,半路上專門派人去馬嵬驛尋找楊貴妃的尸骸,結果只有一堆枯骨和一個香囊?!缎绿茣酚涊d說唐玄宗回到長安后,命令畫工畫了一幅楊貴妃像,掛起來日夜對畫緬懷思念。唐玄宗曾寫過一篇《王文郁畫貴妃像贊》,看來這幅畫就是王文郁畫的楊貴妃像,唐玄宗在文中提到這樣一句話:“憶昔宮中,爾顏類玉?!闭f楊貴妃長得像玉一樣溫潤美麗?!杜f唐書》也說她“姿色冠代”,意思是在當時無人可比。
而且楊貴妃的美還很符合唐朝的審美觀——以胖為美。唐代文化的特點是氣魄大,城市大,建筑大,連人也“大”。其實這是北朝遺風,北朝游牧民族文化崇尚健壯、肥白。今人對“肥”字特別忌諱,但那時可不這樣,肥白意味著美,所以您翻開那時的史書,經常會看到用“腰帶十圍”來形容人長得好看。唐代也是一樣,女性以肥白為美。香港范家偉先生專門研究過古人身體觀,他搜集了大量史料,得出結論:“唐代女性以肥白為美的形體審美特征,女性肥白是健康和生育能力強盛的象征?!?《六朝隋唐醫(yī)學之傳承與整合?身體觀與婦人病》)也就是說那時人認為胖美女生育能力強。還有一點,唐代以胖為美,并不意味著那時都是胖人,相反,正因為那時候營養(yǎng)水平和今天沒法比,胖人數(shù)量一定不多,所以才以胖為美。任何時代,稀缺的才是美的,遍地都是的就不算美。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唐代留下來的壁畫、陶俑中胖的也有,瘦的也有。藝術本來就是理想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理想的女性是胖的,寫實的女性則是胖瘦均有。
當然,唐代以胖為美也有一個發(fā)展歷程。唐前期還是一般的胖,身體相較之下纖細一些,臉比較胖圓,但越往后越崇尚胖,晚唐時期基本到了癡肥的地步。而開元、天寶年間呢,正是中間階段,崇尚的是豐滿,楊玉環(huán)剛好代表了這種風尚?!堕L恨傳》里這樣形容其體態(tài):“纖秾中度?!币馑际桥质葜械?,不胖不瘦?!堕_元天寶遺事》也說她“素有肉體”,也就是說她有肉,不瘦。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報道,1944年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去四川大學做客座教授,在講授胡漢交融問題時,有一位同學好奇地問楊貴妃體重若干。陳先生順口回答:“135磅?!?約合61.5公斤)當然,我們不知陳氏所據為何,估計只是一個揣測而已。不過楊貴妃可能只是豐滿而已,否則若為雍肥,其舞姿大概不會那么曼妙了。除了美貌之外,高力士還考慮到楊玉環(huán)音律舞蹈方面的才華。唐玄宗是風流倜儻之人,而且酷愛音律,他會演奏各種樂器,也會作曲。
根據唐楊臣源《吹笛記》記載,唐玄宗平時龍袍內都懷揣玉笛,經常手隔衣服摁玉笛的孔眼,外人看起來覺得唐玄宗似乎坐立不安,實際上那是在默念復習曲子呢。他還愛打羯鼓。羯鼓是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鼓槌擊打,據說唐玄宗練習時打壞的鼓槌可以裝幾大柜子。唐玄宗還對音樂教育做出過巨大貢獻。他設置了梨園,選了三百弟子,親自教習音律。據說這三百人一起演奏,誰若彈奏有誤,就能立即被唐玄宗發(fā)覺,這簡直可以和三國周瑜的“曲有誤,周郎顧”相媲美了。所以后來戲曲界將唐玄宗奉為行業(yè)之神。梨園造就了一大批音樂家,比如宋龍袞《江南野史》記載有位姓尹的女子嗓門了得,有一次與女伴在重陽節(jié)登上終南山,尹氏張嘴唱歌,“聲逗數(shù)十里”,號稱“尹氏之歌聞于長安”,所以被選拔入宮成為“唱歌供奉”,因祖籍永新被稱為“尹永新”。唐玄宗每次宴會,假如眾人喧鬧,則命尹永新大喝一聲,必鴉雀無聲。再比如李龜年、黃旛綽等,都是當時梨園培養(yǎng)的鼎鼎有名的音樂家或表演家。唐朝的音樂在唐玄宗時迎來了繁榮大發(fā)展。
所以說,高力士明白,要想給唐玄宗選妃子,精通音律這一點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要善于跳舞,當年武惠妃就是以舞姿迷住唐玄宗的。楊玉環(huán)毫無疑問符合這一要求,她不僅精通音律,而且尤其擅長舞蹈。在唐朝歷史上,楊玉環(huán)假如不是一個貴妃,恐怕也會以女性舞蹈家的身份留諸史冊。楊玉環(huán)入宮前大概就接受過良好的音樂舞蹈訓練,后來當了貴妃,她又以跳《霓裳羽衣曲》和胡旋舞而著稱。以上是高力士推薦楊玉環(huán)的第一個動機——看重楊玉環(huán)的美貌和才華。其次,高力士推薦楊玉環(huán)還有政治考量。
皇室婚姻,才貌從來都是其次,政治才是第一位的,所以高力士推薦人選也不可能脫離政治因素。我認為兩個原因促使他覺得楊玉環(huán)是一個政治上信得過的人。第一,單純。楊玉環(huán)性格單純,在當時是典型的小女人,無野心,無政治欲望。其實一個人是否有政治欲望與其性格密切相關,了解了性格,便能對其政治欲望有大概的了解,因此楊玉環(huán)還未進宮高力士就能知道她的單純。這一點很重要,唐玄宗一生最怕女人干政,前期就不斷和女性政治集團展開斗爭,掌握大權后又廢掉了那個希望自己成為武則天第二的王皇后,后來的武惠妃,又是因為干政把自己嚇死了。所以高力士明白,必須找一個無野心、單純的女子,皇帝才能放心。第二,家族符合要求。唐代婚姻,尤其是皇室、貴族婚姻,非常重視門第。武則天當年想當皇后,遭到眾臣激烈反對,理由之一就是嫌其門第低。楊玉環(huán)的生父是楊玄琰,本身官職不高,而且很早就去世了,但其先祖是弘農楊氏,所以楊玉環(huán)也算是有門第之人。另外,這里面有一個關鍵人物——高力士,他與武則天一派關系密切。陳寅恪先生指出,高力士身份特殊,一方面,他是唐玄宗最信賴的人,另一方面,他從小就和武家關系緊密。而楊貴妃呢?她出身弘農楊氏,與武則天的母親楊氏是同族,可以被看作武家大集團出身。高力士之所以推薦楊玉環(huán),一則當然是因為楊氏美貌,可以撫平唐玄宗的傷痛,二則是因為可以鞏固李武韋楊婚姻集團,這是一個靠婚姻維系在一起的利益集團,也正是這個原因,陳先生說:“世人往往以貴妃之色藝為當時大唐帝國數(shù)千萬女性之冠,鄙意尚有疑問,但其為此集團中色藝無雙之人,則可斷言,蓋力士搜拔之范圍原有限制……”(《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團》)他的意思是楊貴妃固然美貌,但她只是這個集團內最美貌者,不見得是整個唐王朝最美麗的女子。
于是在高力士的運作之下,唐玄宗在華清宮接見了楊玉環(huán),要看看這個女子真實面貌如何。按說,楊玉環(huán)嫁給李瑁是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而此時是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既然楊玉環(huán)當唐玄宗兒媳已經五年了,他怎么會不知道楊玉環(huán)長什么樣子呢?的確有這個可能性。首先,就禮法而言,皇子納妃,皇帝不一定要到場,也就是說唐玄宗在李瑁大婚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可能都未參與。其次,每逢元日拜賀等節(jié)日活動,楊玉環(huán)可能隨丈夫進宮見過唐玄宗,但那是集體活動,而且是大場合,大殿之上,唐玄宗即便見過楊玉環(huán)也是匆匆一面,且有可能是遠距離。所以要想深入了解某人,尤其要了解其為人、性格,必須要單獨安排見面。唐玄宗一生心思縝密,不會貿然接受一個不知底細、不知其秉性的女性。
《長恨傳》記載說唐玄宗看到楊玉環(huán)如此美貌,龍心大悅,還特地令人奏起《霓裳羽衣曲》,這大概帶點考試的意味在里面,因為唐玄宗很看重女性的舞蹈才華嘛。此情此景之下,估計楊玉環(huán)也一定少不了翩翩起舞吧。這個曲子配上舞蹈,據說飄飄然有仙氣。這一年唐玄宗五十六歲,楊玉環(huán)二十二歲,二人年齡差距很大。唐玄宗對楊玉環(huán)可謂一見傾心,還贈送首飾作為定情物。至于楊玉環(huán)的心理,史料沒有任何記載。想必她剛接到赴華清宮的諭旨之時一定十分震驚,心情估計也是很復雜的——皇帝是個五十多歲的老人,自己正風華正茂,而且和丈夫年齡相仿,更何況她和皇帝還有那一層眾所周知的關系,所以她當時的顧慮應該是很多的。但是唐玄宗多才多藝,性格外向活潑,很有生活情趣,一句話,有女人緣,更何況皇帝的命令無人敢違抗,必須接受。所以此次見面,楊玉環(huán)的心情大概是惶恐、不得不接受,再加一點點憧憬吧。
唐玄宗決心要將楊玉環(huán)納入宮中。當然,最大的障礙就是壽王李瑁。對于李瑁來說,這幾年的重磅打擊可謂接二連三。首先是母親武惠妃去世,然后是母親和自己所希冀的太子之位被李亨半路奪走,現(xiàn)在自己的王妃眼看又保不住。李瑁性格溫厚,不是那種咄咄逼人之人,也懂得保護自己。父親和母親都很強勢,現(xiàn)在母親已經去世,父親又對諸位皇子充滿戒心,三位皇子之死可謂殷鑒不遠,假如有所反抗,父親一定會認為自己是對沒當上太子不滿而借此發(fā)難。所以對于李瑁來說,他只有默默地接受。李瑁后來的生活可謂小心翼翼,波瀾不驚,于唐代宗時期得以壽終正寢。唐玄宗為了掩人耳目,讓楊玉環(huán)以為唐玄宗的母親竇太后追福為理由出家為女道士。時間大約是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年初?!缎绿茣贰顿Y治通鑒》等很多史料都是這么記載的。唯獨《舊唐書》不一樣,它說:“或奏玄琰女姿色冠代,宜蒙召見。時妃衣道士服,號曰太真。既進見,玄宗大悅?!边@里值得注意的有兩點:第一,它對楊玉環(huán)曾是壽王妃一事避而不談;第二,它強調楊玉環(huán)見唐玄宗時已經是女道士。這就與其他史料不符,原因何在?
《舊唐書》是五代時寫成,人們批評它說文筆不好,史料揀選不精,行文中甚至出現(xiàn)把唐朝皇帝叫作“今上”的情況,也就是說寫的時候比較粗糙,大段摘抄唐代史料原文,沒有加以仔細的選擇。但是這個缺點同時也是優(yōu)點,因為它能保留很多唐代史料的原貌。我認為上述那段記載就是唐代官方史料的原貌。官方史料忌諱說楊玉環(huán)曾是壽王妃,所以閉口不談。而強調楊玉環(huán)初見唐玄宗時就已是女道士,也是為了掩人耳目,讓大家以為楊玉環(huán)是先出家離開了壽王李瑁,然后才見到了唐玄宗。還有個事情也是例證,楊玉環(huán)幼年時父親楊玄琰就去世了,她是被叔父楊玄璬養(yǎng)大的,但是當楊玉環(huán)入宮當了唐玄宗妃子后,唐玄宗只追贈其父親的官職,對楊玄璬卻沒有絲毫的賞賜。個中緣由還是為了搪塞眾人,因為以前在給壽王李瑁娶妻時唐玄宗曾發(fā)布《冊壽王楊妃文》,里面已經將楊玉環(huán)稱為“楊玄璬長女”,所以假如再給楊玄璬賞賜,就等于告訴大家這位新皇妃就是原先的壽王妃。至于官方為何大費周章篡改事實,想必也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在那個沒有報紙沒有網絡的時代,不明情況的人很容易被各種混亂信息混淆視聽,所以編出一套官方的說辭,至少這樣可以隱瞞住一部分世人;其次,皇帝還要考慮史書會怎么評價這件事,至少讓后世人對此事不明就里。當然,他這個隱瞞并不算成功,否則我們是怎么知道這層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