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誰說雍正帝鐵血無情 看看他與十三弟的深情厚意

2017-02-24 23:04:3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前些年觀看電視連續(xù)劇《雍正王朝》時,特別喜歡劇中雍正與十三弟的戲份,尤其為患難中的兄弟情深和雍正登基后對十三弟的倚重所感動。歷史上

前些年觀看電視連續(xù)劇《雍正王朝》時,特別喜歡劇中雍正與十三弟的戲份,尤其為患難中的兄弟情深和雍正登基后對十三弟的倚重所感動。歷史上都說雍正皇帝鐵血無情,具有天家的殺氣和威嚴,似乎沒有平常人的感情。但是細讀清史就會發(fā)現(xiàn),這話有些絕對,即便雍正對朝野上下再冷酷,終究還是有一個人是他真誠熱待的,這個人就是他的十三弟,后來的怡親王胤祥。

公元1722年雍正繼位后,對八爺黨等一眾兄弟無情打壓,其狠戾之名如雷貫耳。唯有老十三,是他全心全意信任的兄弟,就是一母所生的老十四也不行。當其他兄弟都忐忑擔心自己的命運前途時,十三阿哥胤祥已經(jīng)扶搖而上,被任命為怡親王,總攬?zhí)煜率隆?/p>

史料介紹,愛新覺羅·胤祥(1686—1730.),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胤祥與雍親王胤禛關(guān)系最親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胤禛繼位,封他為和碩怡親王,又出任議政大臣,處理重要政務(wù)。雍正元年,命總理戶部。因胤祥對雍正朝的功績和付出,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成為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雍正帝胤禛和十三弟胤祥早年的關(guān)系,雖無史料詳記,但從許多事推斷,兄弟倆的確是親密無間的。雍正帝在給胤祥的祭文中提到,胤祥的算學由他親自教授,“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學,日事討論”,每逢塞外扈從,兄弟倆“形影相依”。當康熙帝出巡只帶他們其中一個扈從時,即使短暫分別,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雍正還把他和十三弟唱和的詩作收在詩文集中,使胤祥的少數(shù)作品得以傳世。

有人分析,冷酷的雍正皇帝為何對十三弟胤祥那么好,實是事出有因:登基前的四阿哥胤禛是德妃的兒子,從小被抱到佟佳氏處養(yǎng)大。德妃與他雖是親生母子卻并不很親。后來德妃生了十四阿哥胤禎,更把所有的母愛都給了這個在自己身邊長大的小兒子。即使后來佟佳氏去世,胤禛被帶回德妃處養(yǎng)育,母子的感情也依舊冷淡,十三阿哥胤祥生母章佳氏敏妃在他十歲左右時就去世了,皇宮中的孩子沒有母親庇佑也不行,因而把他交給了四阿哥胤禛的生母德妃烏雅氏照看。這兩個在皇宮里同樣自小缺乏母愛的兄弟就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即使血緣關(guān)系不如和十四阿哥那般近,但是兩人的關(guān)系卻遠比與其他阿哥要深厚的多,加上胤禛對十四弟受母親疼愛的嫉妒,所以對十三弟一直特別照顧,勝過親弟弟。

十三阿哥胤祥性格乖張,瀟灑任性,除了四哥胤禛誰都放不在眼里,所以稱為“拼命十三郎”。父皇康熙就因嫌十三阿哥太過囂張妄為,曾對他施以圈禁懲罰,打壓磨去其戾氣。

在康熙朝晚期,胤禛、胤祥哥倆在“九子奪嫡”中是一對難兄難弟。到了雍正朝,哥倆則成了密邇無間的君臣。四哥胤禛為君,給十三弟胤祥的寵榮無以復加。十三弟胤祥為臣,對胤禛雍正王朝的大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兄弟倆情投意合,相映生輝,在共同把滿清王朝統(tǒng)治推向昌盛的同時,也留下一段兄弟情深的千古佳話。

有史料說,胤祥和胤禛兄弟倆不僅在政治取向上保持一致,在榮辱取舍上也有很多共同之處。作為雍正帝最信賴的弟弟,胤祥從皇兄那里獲得了諸多的恩寵和榮耀。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傳旨按康熙年間分封皇子為親王之例,賜給錢糧23萬兩。胤祥百般謙退,經(jīng)雍正再三宣諭,只收下13萬兩。雍正帝又援引康熙帝對待其兄裕親王福全成例,準許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辭謝。盡管胤祥對于皇兄的恩賜總是竭力推辭,他還是得到了許多相同地位的人不曾享有的殊榮。根據(jù)皇帝旨意,原來只歸他兼管的佐領(lǐng)人丁全部劃歸怡親王府屬下,又于親王定額之外增加一、二、三等護衛(wèi)共17員,儀仗中也增加豹尾槍、長桿刀各二,以突出他的與眾不同。

雍正三年(1725年)二月,雍正帝又以胤祥“總理事務(wù)謹慎忠誠,從優(yōu)議敘”,稱他為“柱石賢弟”。特在親王之外又給他加封一個郡王爵位,允許他在兒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這在清代歷史上是沒有先例的。對此,胤祥堅辭不受,雍正也不好勉強,遂命給他增加俸銀一萬兩,以為獎勵。

歷代封建王朝的帝后王公,生前總要為自己選定建墳安葬的“吉地”,雍正自然也不例外。胤祥曾奉四哥的旨意到泰寧山(清西陵,在今河北易縣)為其勘選陵址。雍正帝對十三弟為其選定的“上吉之壤”非常滿意,認為胤祥立有首功,遂把萬年吉地附近的一塊“中吉”之地賜給他。

胤祥聽后卻驚悚色變,惶懼固辭。他對雍正說,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貴者才能受用,自己決不能接受。他在清西陵60里以外的淶水縣境內(nèi)選定了一塊身后墓地,認為這才與臣下身份相配,并奏請皇兄賜給自己。后來胤祥生病,仍擔心雍正帝不收回成命,再三奏請,胤禛不得已才同意了他的請求。胤祥得旨后,高興的手舞足蹈。當日就遣侍衛(wèi)前往取土。數(shù)日后侍衛(wèi)回來,呈看土色。因為這是皇帝賜予給他的吉地,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塊,手捧著吞到肚子里,口中還念念有詞道:“這樣的話,則臣心安而子孫蒙福了。”此事在官方修訂的《清世宗實錄》、《欽定八旗通志》以及《內(nèi)務(wù)府檔》中均有記載,可見史有其事。

雍正八年(1730年)正月初八,北運河青龍灣修筑減水壩,患病在身的怡親王胤祥想要去現(xiàn)場勘察已不可能,只好奏請雍正帝將此事交與侍郎何國宗督理監(jiān)修。當時,怡親王對其一同辦理水利的下屬說“本圖遍治諸河,使盈縮操縱于吾掌之上,豈期一病沉廢,已矣何言?!蓖甓?,先農(nóng)壇的親耕禮胤祥也沒能參加。三月,雍正連下兩道圣旨,讓別人代理營田和傳教士事務(wù)。胤祥病后,雍正對他“醫(yī)禱備至”,他為了寬慰雍正,“旬月間必力疾入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享譽朝野的十三爺怡親王胤祥病逝,年僅四十四歲。

被后人視為鐵血無情的雍正帝,在十三弟死后雍正悲痛萬分。他親臨其喪,并輟朝三日痛悼之。封謚為“賢”,明配享太廟。詔令怡親王名仍書原“胤祥”,以志思念。

在雍正八年九月初六的上諭中,雍正情真意切寫道:“朕因憶吾弟怡賢親王在日,八年以來誠心協(xié)贊,代朕處理之處不可悉數(shù)。從前與吾弟閑談中,每常奏云,圣躬關(guān)系宗社至為重大,凡臣工可以辦理者皆當竭誠宣力以代圣躬之勞,臣心實愿將己之年齡進獻,以增圣壽。彼時聞之,深為不悅,以此言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輔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勞心殫力之故傷損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論之,吾弟費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壽算增益于朕躬矣”。

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雍正常常因思念十三弟而落淚,曾說“怡親王建祠后,或怨朕之人,不得逞其志而遷怨于王,以泄悖逆之私憤,妄生謗議,暗事摧殘者必有之,然此皆與朕為梗,與王無涉也。若朕萬年之后,吾弟之隆盛功德,百世流芳,愈久愈能彰顯處,朕可預(yù)信矣” 這位鐵面皇帝的意思是說,所有壞事都是我做的,和十三弟無關(guān),以后十三弟是要流芳百世的,至于自己就算遺臭萬年也不在乎…。

雍正在此體現(xiàn)的胸懷和對十三弟的深情厚意著實讓人感動不已。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