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的凋零 攝政王載灃為何沒能挽救大清朝?
曾有人說,光緒在臨終之前,他的親弟弟載灃去見過他最后一面。在這次會見中,光緒囑托載灃一定要誅殺袁世凱,為自己報仇雪恨。甚至還有人說,光緒在被囚禁期間,每天在紙上畫大頭長身的各式鬼形,寫上“袁世凱”三字,然后撕成碎片;又經(jīng)常畫一烏龜,龜背寫有“袁世凱”三個字,然后貼在墻上用小竹弓射擊,射爛之后還不解氣,還要再取下來剪碎,“令片片作蝴蝶飛”。更玄乎的是,還有人說光緒臨死一言不發(fā),唯用手在空中寫了“斬袁”兩字。
這些傳聞流傳頗廣,聽起來也頗象那么回事。畢竟,袁世凱在戊戌變法中,的確干下了出賣友人以圖自保的告密勾當,光緒也因此被囚禁瀛臺,“十年困辱,均由袁世凱致之”。慈禧太后死后,就連“亂黨”康有為和梁啟超都致書載灃,說:“兩宮禍變,袁世凱實為罪魁,乞誅賊臣?!笨磥恚褥笏篮?,袁世凱的日子是不好過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傳聞中的光緒和載灃這場兄弟會是沒有發(fā)生過的,因為載灃當時正忙著接懿旨,然后趕緊把三歲的兒子溥儀送進宮,這事已經(jīng)夠他忙的了。再退一步來說,即使載灃和光緒見了面,恐怕也只能行個問安的常禮,因為光緒被囚禁后,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有人暗中監(jiān)視并向慈禧太后報告。何況,載灃當時恐怕也沒有想到光緒會這么快去世。
不管有沒有這場“殺袁”的兄弟會,反正載灃上臺之后,第一個要對付的就是袁世凱。在新政以后,袁世凱在慈禧太后的庇護之下風光得很,也辦了不少實事。但問題是,他的勢力擴展太厲害了,軍隊、官制改革、立憲,他樣樣都來,而且朝中有人,門生故舊遍天下,特別是北洋新軍里的那些將領(lǐng),哪個不是惟他袁世凱的馬首是瞻?
皇族親貴的擔憂也不無道理。清朝本是馬上打天下的,但經(jīng)過這兩百多年的養(yǎng)尊處優(yōu)后,太平軍一起,滿人竟然已經(jīng)不能打仗,綠營也是遇戰(zhàn)即潰,這才給了曾國藩、李鴻章等漢人勢力興起的機會。由此,地方督撫多為漢人掌握,清廷的政權(quán)也開始軟化。亂世當眾,偏偏那些滿人親貴還不爭氣,在朝廷中占據(jù)高位卻找不出幾個能做實事的,這朝政當然搞不好。所以,戊戌變法的改革措施便直指滿族親貴,幸好老佛爺英明,及時扼殺了這場改革運動??尚Φ氖?,那些愚昧的親貴們后來又亂出昏招,結(jié)果導致庚子之亂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險些葬送了清王朝。
越是失去的,就越想奪回來。從官制改革到預(yù)備立憲,皇族親貴看著漢人的勢力在不但壯大,特別是袁世凱,黨羽甚眾又年富力強,他們怎能不憂心忡忡。果不其然,載灃剛剛上臺主政,肅親王善耆和鎮(zhèn)國公載澤便密告載灃:“內(nèi)外軍政,皆是袁之黨羽,從前袁所畏懼的是慈禧太后,如今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經(jīng)無人可以鉗制他”,他們建議載灃對袁世凱速作處置;不然,“異日勢力養(yǎng)成,削除更為不易,且恐禍在不測”。就連和載灃有過節(jié)的溥偉都拿著當年道光皇帝賜給他祖父的白虹寶刀,說要手刃袁世凱這個元兇巨惡。
載灃何嘗不擔心袁世凱。當年在官制改革會議上,袁世凱堅持要設(shè)立責任內(nèi)閣,載灃至今都為袁世凱當時的猖狂勁而記憶猶新。雖然老太后在前兩年已做先手,將袁世凱所轄的北洋新軍六鎮(zhèn)中的四鎮(zhèn)收歸陸軍部,去年又將他與張之洞一起上調(diào)為軍機大臣,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豈能輕易動搖袁世凱的勢力?更何況,處置一個位極人品的軍機重臣,必須要經(jīng)過軍機大臣們的同意,其所頒上諭也須有軍機大臣的副署才能生效,滿族親貴要誅殺袁世凱,談何容易。
正因為如此,載灃才不敢貿(mào)然而行。在再三的思慮之后,載灃和隆裕太后把首席軍機大臣慶親王奕劻請來商議,不料奕劻聽后立刻伏在地上,一言不發(fā)。在隆裕太后的厲聲質(zhì)問下,奕劻才囁囁嚅嚅的說,這事得和張之洞商量下。
載灃沒辦法,只好又召見張之洞。張之洞聽后,長嘆一聲。張之洞是漢人大臣,年紀又大了,聽說要誅殺袁世凱,未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說:“國家新遭大喪,主上又年幼,當前為此穩(wěn)定的大局最為重要,此時誅殺大臣,先例一開,恐怕后患無窮”。他見載灃仍遲疑不定,便又說:“王道坦坦,王道平平,愿攝政王熟思之,開缺回籍可也”。應(yīng)該說,張之洞和袁世凱的關(guān)系并不算好,他的話也是寬仁厚道的長者之語,不管他是為了大局著想或是其它,卻在無意中保護了袁世凱。
事實上,除了奕劻和張之洞反對誅殺袁世凱外,其它幾個軍機大臣也表示反對,比如那桐和世續(xù),都是袁世凱的私黨,世續(xù)還暗地為袁通風報信。而在地方督撫中,端方是袁世凱的姻親,東三省總督徐世昌更是袁世凱多年的把兄弟。另外,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也曾為袁世凱出面說情,這些人都構(gòu)成了阻止殺袁的重要力量。
不過,話說回來,袁世凱是不好對付,但在皇權(quán)體制下,袁世凱何嘗不慌張?當他從慶王府聽到“將對袁不利”的消息后,也是惶惶然如喪家之犬,無計可施。1909年1月2日,在嚴辦袁世凱的流言聲中,袁世凱迎著冰冷徹骨的寒風,象往常一樣前往內(nèi)廷。載灃主政后,每日都要召集軍機大臣商議朝政。這一天,當袁世凱走到殿廷的時候,早被買通的當值太監(jiān)將他攔住,偷偷的對他說:“袁大軍機可不必入內(nèi),今日攝政王怒形于色,聽說嚴懲諭旨即下,恐怕對袁大軍機不利,宜早籌自全之策。諭旨如何嚴峻,則非我輩所能得知”。
袁世凱聽后,猶如被打了一悶棍,在腦海一片空白的情況下,失魂落魄的走回了自己家中。待到稍微清醒,袁世凱急忙把自己的幕僚和親信召來商議對策。親信張懷芝說,情勢危急,不如立刻前往火車站乘三等車前往天津,畢竟直隸總督楊士驤是我們的人。袁世凱聽后,立刻簡單的收拾行裝,在張懷芝的保護下前往天津。為防不測,袁世凱不敢到天津本站下車,而是提前一站讓張懷芝給楊士驤打電話,讓他派人來接。楊士驤倒還鎮(zhèn)定,他讓袁世凱萬可來督署,萬不可讓人看見。
袁世凱正在生悶氣之時,楊士驤的親信來了。他帶來了北京的消息,說“罪只及開缺,無性命之虞”。袁世凱聽后長舒了一口氣,便決定立刻回京,預(yù)備明晨入朝謝恩,不然會引起更大的麻煩。
當時北京的袁府更是陷入了慌亂當中,袁世凱失蹤的消息在城中不脛而走,一時間謠言紛紛,有人說袁世凱被秘密處死的,也有人說袁世凱畏罪自盡的,一時紛紛擾擾。主持軍機大政的張之洞直到聽說袁世凱已經(jīng)回來的確切消息后,他心里的一塊石頭才算落了地。緊張之余,老張忍不住對左右調(diào)侃道:“人家都說袁世凱不學無術(shù),我看哪,他不但有術(shù),而且是多術(shù),你看他這次倉皇出走,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誰能知道他躲在哪里?我現(xiàn)在算是知道什么叫‘術(shù)’了?!?/p>
第二天,袁世凱終于見到了那道上諭:“內(nèi)閣軍機大臣外務(wù)部袁世凱,夙承先朝屢加擢用,朕御極復予懋賞,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驅(qū)馳。不意袁世凱現(xiàn)患足疾,步履艱難,難勝職任。袁世凱著即開缺回籍養(yǎng)疴,以示體恤之至意?!?/p>
三天之后,袁世凱懷著無比的委屈和幽怨,帶著他的姨太太和親信們,孤獨而凄茫的離開了北京。袁世凱被排擠出京后,清末政壇再次發(fā)生或大或小的地震,袁世凱的私黨一個個清除:楊士驤當年去世,端方接任直隸總督;張之洞去世;郵傳部尚書陳璧被革職;徐世昌內(nèi)調(diào)郵傳部尚書,東三省總督由錫良接替;黑龍江布政使倪嗣沖被查辦;民政部侍郎趙秉鈞被斥,載灃接管警政;江北提督王士珍自請開缺,等等。
表面上看起來,這是載灃和袁世凱的斗爭,但實際上,這是以載灃為首的滿族親貴派和奕劻&袁世凱集團的權(quán)力之爭。載灃主政之前沒有自己的人馬,他所能接觸到并信任的,也只有象載澤、善耆、載濤、載洵、毓朗等人這樣的滿族親貴,而這些人不管有才無才,都迅速的集結(jié)在載灃周圍,成為一個皇族親貴集團。載灃集團都是一批新發(fā)家的少壯親貴,他們當時手無實權(quán),要想獲得權(quán)力,必須排斥當時的實權(quán)派奕劻&袁世凱集團。
載灃集團和奕劻、袁世凱集團之爭,不是簡單的滿漢之爭。事實上,奕劻&袁世凱集團的首領(lǐng)和后臺是皇族慶親王奕劻,而滿人中的重臣端方、那桐等人和這個集團的關(guān)系也極為緊密。奕劻與袁世凱的結(jié)合,表面上是由于袁世凱賄買了奕劻,以擴大自己的權(quán)勢,但事實上,奕劻何嘗不是要靠袁世凱來保住他的地位。奕劻&袁世凱集團,實際上是皇族元老派和新北洋派的聯(lián)合。正如末代皇帝溥儀后來所說:“殺袁世凱和保袁世凱的問題,早已不是什么維新與守舊、帝黨與后黨之爭,也不是滿漢顯貴之爭了,而是這一伙親貴顯要和那一伙親貴顯要間的奪權(quán)之爭”。溥儀先生的明白話不多,這句算是一語中的。
扳倒了袁世凱后,載灃首先要抓的就是軍權(quán)。他當年作為“謝罪專使”到德國的時候,德皇威廉就曾向他傳授保持皇權(quán)的秘訣:要有足夠數(shù)量的軍隊,并一定要由皇帝直接掌握。由此,載灃得出一個結(jié)論:皇室要抓軍隊,皇族子弟要當軍官,兵權(quán)一定要牢牢的控制在皇室手中。他回國后,反復向慈禧太后強調(diào)了這個觀點。于是,在他的積極建議下,陸軍貴胃學堂于1905年成立了。這所學堂主要招收出身于親貴家庭的子弟,當時載灃帶頭入學,他的弟弟載洵和載濤也跟著進了學堂。另外,還有溥偉等人,當時都是這個學堂的學生。
不過,陸軍貴胃學堂開學之后,載灃哪有時間去上課,不過開學典禮出席一下而已。載灃尚且是這樣,其它的人那更是沒法管了?!肚鍖m遺聞》里記錄了這個貴胃學堂的一出滑稽戲,說貴胃學堂的學生,多是王公貝勒或者宗室子弟,所以他們的用餐都要按照規(guī)格并做得極其豐厚精美,每人一席,每天就要花掉七八兩銀子,要是稍微不順他們的口味,下面的人立刻會遭到喝叱,甚至當席飛盆擲碗,一片狼藉。就連學堂的總辦教習這些人也被視同奴役,任由阿哥學生呼往喝來,惟命是聽。更搞笑是,學生每日到堂,必須要由教習派人去請,有的時候甚至要請上四五次才勉強到場,來的時候又正好是中午的吃飯時間,于是到了便喊“上午飯”,吃完竟然嘴巴一抹,揚長而去;也有偶然來一次講堂的,有時候興致來了,便在課堂里高唱京調(diào)一曲。這哪里是什么貴胃學堂,簡直就是戲園子。
載灃接班剛滿一個月多一點,便下令建立“禁衛(wèi)軍”,也就是主要用來保衛(wèi)皇帝和皇宮的軍隊。這支軍隊主要從陸軍中挑選精壯士兵,并兼從閑散宗室中選出一些人組成,由載濤、毓朗和鐵良擔任訓練大臣。兩個月后,載灃又下令重整海軍,并指派善耆、載澤、鐵良妥為籌劃,而真正海軍出身的薩鎮(zhèn)冰卻只是名列第四。
1909年7月,載灃又特意以宣統(tǒng)的名義下詔,一是宣布皇帝是海陸軍大元帥,但因皇帝年幼,暫由攝政王代理;二是將軍諮處從陸軍部獨立出來,變成一個襄助攝政王的一個專門機構(gòu),并指派載濤和毓朗負責;三是將海軍處從陸軍部中分出來,設(shè)置獨立的籌辦海軍事務(wù)處,由載洵和薩鎮(zhèn)冰充當籌辦海軍大臣。另外,載灃還任命排漢思想最厲害的良弼為禁衛(wèi)軍第一協(xié)統(tǒng)領(lǐng)官。當年8月,載灃又命陸軍部尚書蔭昌兼任近畿陸軍六鎮(zhèn)的訓練大臣。當年12月,載灃宣布設(shè)立海軍部,以載洵為海軍大臣。如此以一來,陸海軍都歸載灃的兩個弟弟載濤和載洵主管了。
看得出來,載灃抓軍權(quán)非常堅決,行動也算迅速。但是,他的做法不但引發(fā)了地方督撫們的抵制,就連皇族內(nèi)部的將軍都統(tǒng)們在背地里也是怨氣沖天。道理很簡單,原來的地方總督、巡撫、將軍等都有一定的調(diào)兵權(quán),而現(xiàn)在無論做什么都需要請示軍諮處,這些人不但感到不便,更是覺得自己的權(quán)力受到損害。
更要命的是,載灃以為只要抓住了軍隊,海陸軍的權(quán)力都抓在自己弟弟手中,便以為萬事大吉,皇位永固;可問題是,載濤和載洵這兩個陸軍貴胃學堂的畢業(yè)生,哪里懂什么軍事!比如載洵,他見七弟載濤做了大臣,他便也吵著要做海軍大臣,還說是繼承先父遺志(老醇親王奕譞是主管過海軍衙門),載灃拗不過弟弟,只好讓他去做。
載洵和載濤兩兄弟,本就是生于富貴的紈绔子弟,他們做上官之后最熱衷的便是出洋考察,開開洋葷。1909年秋,載洵前往歐洲各國考海軍;1910年春,載濤則前往歐美各國和日本考察陸軍。載洵回來一看,七弟載濤比他多去日本和美國兩個國家,那不行,于是他在1910年的夏天由專程去了一趟日本和美國。這兩皇叔這回算是見大世面了,他們從國外帶回來大量的禮物和洋貨,可謂是滿載而過,滿心歡喜。
載灃雖然重視滿人,但他的圈子有限,用來用去結(jié)果變成他三兄弟主政了,其它有才能的滿人他也棄之不用。比如前面說的溥偉老侄,載灃認為他威脅到自己的權(quán)力,將他派到禁煙大臣的閑差上去;還有溥倫,這是咸豐大哥的孫子,也是近支,載灃也只是將他派到變通旗制處之類的部門,未見重用。一直到1911年,溥倫才混上農(nóng)工商部尚書的位置,可惜也沒幾天官做了。
載灃棄用賢才,最為明顯的例子莫過于鐵良。鐵良是滿洲鑲白旗人,本是載灃老丈人榮祿的老部下,早年又做過兵部侍郎、練兵大臣和陸軍部尚書,本是僅次于袁世凱的軍事專家,而且當時也就四十來歲,但這樣一個老資格卻在載灃的軍事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中屢遭排擠,讓他去給載洵和載濤兩個啥也不懂的小年輕做副手。這還不算,1910年秋,為了給弟弟騰位置,載灃干脆找了個借口,把鐵良從陸軍部尚書的位置上一腳踢了下來,后來外放到南京去做江寧將軍。
象鐵良這樣的例子,還有良弼。良弼的祖父伊里布曾任過巡撫、總督,他們家對大清可謂是忠心耿耿,良弼從小就學習優(yōu)良,做事果敢,后來又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是滿人中難得的軍事人才,但也只被載灃任命為禁衛(wèi)軍第一協(xié)統(tǒng)領(lǐng),不可不謂是大材小用。
當時皇族還有載澤,他本來和載灃關(guān)系很好,又是姻親,而且曾經(jīng)出國考察,論才干大大超過了載洵、載濤兩兄弟,但載灃也只是讓他做個度支部尚書。載澤與奕劻的矛盾很大,常對載灃說,“你要不聽大哥的話,老慶(奕劻)就要把大清江山斷送了!”但是,載澤的很多提議載灃都沒有采納,而只是一味敷衍。
載灃之所以沒有聽載澤的建議去扳倒奕劻,主要是擔心北洋派難以控制,而奕劻主管外務(wù)部,他又怕外國人干涉。要說起來,鐵良被棄用也和奕劻有關(guān)系,因為載灃認為鐵良是奕劻的人,他要為弟弟載洵、載濤掌握軍權(quán)掃清道路。不過,載灃雖然不敢用對付袁世凱一樣的手段扳倒奕劻,但卻一步步削弱奕劻的職權(quán)。
但是,奕劻也不是那么容易對付的。奕劻在官場上混了這么多年,關(guān)系盤根錯節(jié),很多事情沒有他出面就辦不成,正如當時所傳的一句話,“奕劻只要稱老辭職躲在家里不出來,攝政王立刻就慌了手腳”。更重要的是,奕劻有隆裕太后護著,載灃奈何不了他。隆裕太后護著奕劻,據(jù)說是這么回事:慈禧太后立嗣的時候,奕劻請在詔書中加兼祧(光緒)皇帝一語。慈禧不答應(yīng),她只想讓溥儀給同治嗣位。奕劻跪請再三,慈禧這才答應(yīng)。于是溥儀是承繼同治并兼祧光緒。因為道理很簡單,如果沒有兼祧光緒,那隆裕太后就沒有名分,在宮里什么也不是,也做不成皇太后,命運是很悲慘的。因此,隆裕太后深感奕劻的大恩大德,當然不會讓載灃去扳倒奕劻(也有說兼祧之議是張之洞提出的)。
總的說來,經(jīng)過這兩年的爭奪,以載灃為首的親貴派在中央朝廷中看起來是占了點優(yōu)勢,但效果未必很好。一來載灃這個人做事并不是雷厲風行的那種,做人也比較軟弱,敷衍拖沓之風,比之慈禧太后時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二來這多年的貪污腐敗之體制積習,即使載灃想去整頓,他也沒有這個能力和精力,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三是隆裕太后又喜歡貪權(quán)戀財,經(jīng)常對載灃多方為難,有時候還擺出太后的架子,將載灃找去數(shù)落一頓。對此,載灃也是表現(xiàn)軟弱,一再遷就。正如載濤說的,載灃“遇到事優(yōu)柔寡斷,人都說他忠厚,實則忠厚即無用之別名?!?/p>
更要命的是,載灃雖然在朝廷中貌似取得控制,但地方上和軍隊中,袁世凱的勢力遠沒有被拔除,這也為袁世凱的東山再起提供了可能。而且,載灃任用親貴的做法也令很多漢族官僚感到反感和不公,正如美國學者恒慕義在《清代名人傳略》中指出的:“載灃幾乎毫不具備做攝政王的一切必要素質(zhì)。他無力節(jié)制他的兄弟和其他王公顯貴,他被迫授予他們政府高位,而不考慮他們的能力。因此,他失去了許多有才干的漢族官員的支持,否則這些漢族官員在1911年的革命爆發(fā)時本會站在他的這一邊?!本瓦B載灃任用的那些少年親貴也各立門派,互相傾軋,譬如載洵與毓朗為一派,載濤和良弼為一派,彼此內(nèi)耗不已。
一言而蔽之,載灃并不是主政的合適人選。在他的治理下,慈禧太后死后導致的的威信真空進一步加劇,而清廷軟政權(quán)化的趨勢也變得更加的嚴峻。
載灃是不想做攝政王,但他何嘗不是無處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