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的官場經歷 因出使西南夷不利被罷官
司馬相如第一次入京,無意于僅僅做一個陪伴天子狩獵的貼身保鏢,因而轉投梁孝王門下。第二次入京,得到漢武帝重用,但他同樣不滿足于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宮廷詩人。他夢想著建立自己的功績?!顿Y治通鑒》卷十七載:“上自初即位,招選天下文學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p>
莊助最先進,后又得吳人朱買臣、趙人吾丘壽王、蜀人司馬相如、平原東方朔、吳人枚皋、濟南終軍等,并在左右,每令與大臣辨論,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文,大臣數(shù)屈焉。”司馬相如名列漢武帝欽定的文豪榜,也就成為這位個性十足的帝王麾下的高級幕僚之一?!稘h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載:“時武帝方好藝文,以安屬為諸父,辯博善為文辭,甚尊重之。每為報書及賜,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乃遣?!睗h武帝熱衷于開疆拓土,也感染了司馬相如。他覺得自己能發(fā)揮比紙上談兵更大的作用。這樣的機會居然還真被他等到了。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為郎中將,強征數(shù)萬巴蜀民夫修路鑿通夜郎,三年還沒有完工,加上他用戰(zhàn)時軍興法誅殺一些少數(shù)民族土司,引發(fā)巴蜀騷亂。漢武帝想派人去“救火滅火”,司馬相如就主動請纓,說那里是自己的老家,比較熟悉情況,便于對癥下藥。漢武帝就授權司馬相如以郎中將身份(秩千石,相當于正司級)出使巴蜀。司馬相如抵達巴蜀,臨危不亂,寫了一篇《喻巴蜀檄》來傳達朝廷旨意,穩(wěn)定民心,一面說唐蒙“發(fā)軍興制,驚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皆非陛下之意也”;一面又說“當行者或亡逃自賊殺,亦非人臣之節(jié)也”。恩威并施,效果良好。
《喻巴蜀檄》全文如下:告巴蜀太守: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撫天下,輯安中國,然后興師出兵,北征匈奴。單于怖駭,交臂受事,屈膝請和??稻游饔?,重譯請朝,稽首來享。移師東指,閩越相誅;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怠墮,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欲為臣妾;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順者已誅,而為善者未賞,故遣中郎將往賓之,發(fā)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幣帛,衛(wèi)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戰(zhàn)斗之患。
今聞其乃發(fā)軍興制,警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皆非陛下之意也。當行者或亡逃自賊殺,亦非人臣之節(jié)也。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后;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彼豈樂死惡生,非編列之民,而與巴蜀異主哉?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為通侯,居列東第,終則遺顯號于后世,傳土地于子孫。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聲施于無窮,功烈著而不滅。是以賢人君子,肝腦涂中原,膏液潤野草而不辭也。今奉幣役至南夷,即自賊殺,或亡逃抵誅,身死無名,謚為至愚,恥及父母,為天下笑。
人之度量相越,豈不遠哉!然此非獨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曉諭百姓以發(fā)卒之事,因數(shù)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悌以不教之過。方今田時,重煩百姓,已親見近縣,恐遠所溪谷山澤之民不遍聞,檄到,亟下縣道,使咸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檄是用于聲討的一種文體?!队靼褪裣肥浅庳煱褪窭裘竦摹白铩薄斑^”的?!拔恼聻榉€(wěn)定人心,先用對外征討的聲威和雖被征招而無隱患來震動和安撫人心,為皇帝本意辯解,并分析唐蒙和地方官吏的責任;再樹邊民為榜樣,以當官享樂傳名來規(guī)范和開導百姓,并在對比中尋過責怪巴蜀吏民;最后說明作意,要求及時傳達。
總之,維護皇帝,斥責官吏,開導百姓,揚威以懾之,示安以慰之,示范以規(guī)之,示利以導之,尋過以責之??v橫辨說,思維產密;策略周祥,全盤平衡;運用權術,有利有節(jié),入情入理,語言曉暢,說服力強?!薄队靼褪裣钒淹ㄎ髂弦募{入漢武帝開邊與反擊匈奴的大格局中來論說其重大意義,告喻巴蜀之民加以理解,無需驚恐,“急國家之難,而樂盡臣之道”,在變局中迎接挑戰(zhàn)也把握機遇。這篇《喻巴蜀檄》果然讓巴蜀民眾吃了寬心丸,事態(tài)很快平息。司馬相如回京匯報工作,提出通使西夷比通使南夷更為有利:“邛、筰、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通,為置郡縣,愈于南夷?!边@個建議正合漢武帝心意。司馬相如把握住了建功立業(yè)的好時機,被漢武帝任命為中郎將,建節(jié)出使西夷。
中郎將秩比二千石,相當于副部級,司馬相如的官階升了一格。建節(jié),即持節(jié),相當于后世的尚方寶劍。司馬相如有了欽差大臣的派頭。在一年之內,兩度衣錦還鄉(xiāng),深得皇帝親信,官越做越大。蜀郡太守親自到城門外恭候,縣令為先導,當?shù)毓倜穸紵崃覛g迎這位青云直上的老鄉(xiāng)。司馬相如也沒辜負漢武帝的期望,兵不血刃地撫平西夷,拆除舊有的關隘,擴大蜀郡十多個縣的疆域,把諸多蠻荒之地納入大漢帝國的版圖。此時的司馬相如是漢武帝開疆拓土的鼓吹者、支持者,也是堅定的執(zhí)行者,正處于自己政治生涯的高峰期。司馬相如出使西南夷,將西南夷民族團結統(tǒng)一于大漢疆域,被稱之為“安邊功臣”,名垂青史。這也是他用行為、用實際行動,為大漢的宏圖偉業(yè)獻上的一篇“大賦”、大作品,添上的一段華彩。
除了《喻巴蜀檄》,司馬相如還寫了一篇《難蜀父老》:漢興七十有八載,德茂存乎六世。威武紛云,湛恩汪濊,羣生沾濡,洋溢乎方外。于是乃命使西征,隨流而攘,風之所被,罔不披靡。因朝冉從駹,定莋存邛,略斯榆,舉苞蒲,結軌還轅,東鄉(xiāng)將報,至于蜀都。耆老大夫搢紳先生之徒二十有七人,儼然造焉。辭畢,進曰:“蓋聞天子之于夷狄也,其義羈縻勿絕而已。今罷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茲,而功不竟,士卒勞倦,萬民不贍,今又接之以西夷,百姓力屈,恐不能卒業(yè),此亦使者之累也。竊為左右患之。且夫邛、莋、西僰之與中國并也,歷年茲多,不可記已。仁者不以德來,強者不以力并,意者殆不可乎!今割齊民以附夷狄,弊所恃以事無用。鄙人固陋,不識所謂。
使者曰:“烏謂此乎?必若所云,則是蜀不變服而巴不化俗也,仆尚惡聞若說。然斯事體大,固非觀者之所覯也。余之行急,其詳不可得聞已。請為大夫粗陳其略:“蓋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人之所異也。故曰非常之元,黎民懼焉,及臻厥成,天下晏如也。
昔者,洪水沸出,泛濫衍溢,民人升降移徙,崎嶇而不安。夏后氏戚之,乃堙洪原,決江疏河,灑沈澹災,東歸之于海,而天下永寧。當斯之勤,豈惟民哉?心煩于慮,而身親其勞,躬傶骿胝無胈,膚不生毛,故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于茲。
且夫賢君之踐位也,豈特委瑣握齪,拘文牽俗,循誦習傳,當世取說云爾哉!必將崇論谹議,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為萬世規(guī)。故馳騖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參天貳地。且《詩》不云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以六合之內,八方之外,浸淫衍溢,懷生之物有不浸潤于澤者,賢君恥之。今封疆之內,冠帶之倫,咸獲嘉祉,靡有闕遺矣。而夷狄殊俗之國,遼絕異黨之域,舟車不通,人跡罕至,政教未加,流風猶微,內之則犯義,侵禮于邊境,外之則邪行橫作,放殺其上,君臣易位,尊卑失序,父兄不辜,幼孤為奴虜,系絫號泣。
內鄉(xiāng)而怨,曰:‘蓋聞中國有至仁焉,德洋恩普,物靡不得其所,今獨曷為遺己?’舉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盭夫為之垂涕,況乎上圣,又烏能已?故北出師以討強胡,南馳使以誚勁越。四面風德,二方之君鱗集仰流,愿得受號者以億計。故乃關沬若,徼牂柯,鏤靈山,梁孫原,創(chuàng)道德之涂,垂仁義之統(tǒng),將博恩廣施,遠撫長駕,使疏逖不閉,阻深暗昧,得耀乎光明,以偃甲兵于此,而息討伐于彼。遐邇一體,中外禔福,不亦康乎?夫拯民于沈溺,奉至尊之休德,反衰世之陵夷,繼周氏之絕業(yè),天子之急務也。百姓雖勞,又烏可以已哉?
“且夫王者固未有不始于憂勤,而終于佚樂者也。然則受命之符,合在于此。方將增太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鳴和鸞,揚樂頌,上咸五,下登三。觀者未覩指,聽者未聞音,猶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羅者猶視乎藪澤,悲夫!”于是諸大夫茫然喪其所懷來,失厥所以進,喟然并稱曰:“允哉漢德,此鄙人之所愿聞也。百姓雖勞,請以身先之?!背ㄘ杳裔?,遷延而辭避。
《難蜀父老》中有一段話很精采,翻譯成白話就是:“世間一定要有不尋常的人,然后才有不尋常的事;干了不尋常的事,然后才有不尋常的功績。不尋常,本來就是常人感到奇怪詫異的。所以說不尋常的事剛開始,百姓就害怕它;而等到它獲得成功,天下就安然無恙了?!薄峨y蜀父老》是中國文學史上首篇論難文,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文體。所謂“難”,即《難蜀父老》中“而己詰難之”的“詰難”之意?!半y”作為文章形式,其實早已有之。先秦西漢著作,多以虛設對問作結構,辭賦如楚辭之《卜居》、《漁父》,文章如《孟子》諸篇、宋玉之《對楚王問》等,或本身就是對問、對策,如《二世、李斯責問書對》、《公孫弘對天文、地理、人事之紀》等等。就一個具體現(xiàn)實事件而虛設論難寫成一篇完整文章,后代明確以“難”作篇名,《難蜀父老》還是第一篇。相如之“難蜀志”,文曉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
——南朝梁代著名批判家劉勰對此文刮目相看。后來歷代文人又美譽不斷。明朝王維楨:“先敘事起,而后詭為問答之詞。其事雖非,而其文則腴?!泵鞒鹗@:“瞌折頓挫,極盡文態(tài)?!鼻宄跷腻Γ骸氨砻骐m是難蜀父老,說得堂皇正大,而其諷天子,好大喜功之意,卻以隱約出之,此文之所以名貴也?!蓖醯氯A、宋雪玲認為《難蜀父老》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諷諫主旨不十分明確,從宋至今人們從各種角度對《難蜀父老》的主旨提出不同看法:作于漢武帝元朔二年的《難蜀父老》,有著主開發(fā)與反開發(fā)以及擔心漢武帝開發(fā)西南夷決策轉變的政治背景與創(chuàng)作心理背景。其諷諫主旨是借曉喻天子之意,打消漢武帝開邊的猶豫,堅定漢武帝開邊的信心。司馬相如對漢武帝開發(fā)西南爽意義的論述,在“中國”與四夷關系處理上,是對羈縻文化政策的重要補充,給漢武帝開邊決策提供了文化意義上的支持。
“漢武帝甫一繼位,便著手外定四邊、內興文教。兩漢在對待四邊的政策上,尤其是對匈奴的態(tài)度,大致而言,高祖至景帝時以和親為主,武帝時則以征伐為主,而無論何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和親與征伐的爭論……漢武帝時代在出兵兩越、開發(fā)西南夷問題上存在著主開發(fā)與反開發(fā)的爭論,這種爭論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文化地理觀。劉安《上疏諫伐閩越》代表了反開發(fā)者的華夷之別的文化地理觀,而司馬相如《喻巴蜀檄》、《難蜀父老》則反映了主開發(fā)者的地理擴張與文教傳播并進的大一統(tǒng)的文化地理觀,二者對后世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王德華語)在這兩種觀點的競爭中,司馬相如最終勝出,成為主流。他站隊站對了。因為這一方正受到漢武帝的默認與力挺。“武帝此時正大展宏圖,內修政治,外揚國威,靖邊揚德,建立功勛,相如此說投合武帝所想”,因而“天子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并派相如建節(jié)往使,相如遂為略定西南夷,“還報天子,天子大悅”。
趙炳清肯定了司馬相如懷有建功報國的偉大志向,因而在漢武帝通西南夷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不僅平息了唐蒙事件,穩(wěn)定了漢在巴蜀的統(tǒng)治,保證了通西南夷的順利進行;而且還親自出使西夷,使?jié)h朝與“西南夷”地區(qū)的經濟、文化聯(lián)系得以加強,增強了“西南夷”對漢王朝的政治認同,為漢武帝后來在“西南夷”地區(qū)設置郡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吳明賢《論司馬相如在開發(fā)西南夷中的貢獻》:“司馬相如在漢武帝時期先后兩次出使巴蜀,作《喻巴蜀檄》《難蜀父老》,準確地宣示了漢王朝的旨意,對開發(fā)西南夷作了政策上和理論上的闡述,安定了民心,取得了開發(fā)西南夷的成功,顯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干,同時對漢王朝經營西南地區(qū),開通南絲綢之路也有著重大意義?!边€有當代作家戲稱:司馬相如既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巴蜀(中華)文化巨人,更是“西部開發(fā)第一人”。
司馬相如奉武帝之命出使西南,一路受到熱烈歡迎,尤其在四川,當?shù)馗毁Z爭相進獻禮品和一睹風采?;爻啥?,乘坐駟馬高車的司馬相如,以天子特使的身份過升仙橋,蜀郡的地方長官都列隊站在橋頭迎接,司馬相如就像夢游一樣從夾道歡迎的人群中通過。這正是他少年時做過的夢境,居然變成了真的。他還遇見了特地從臨邛趕來的老丈人卓王孫。卓王孫興奮不已,不僅因乘龍快婿使自己臉上有光,還因證實了寶貝女兒沒有白白地繼承父姓、確實具有遠見卓識,而感到無比驕傲。然而,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鴻運高照的司馬相如,也被一些人忌恨。欲加之罪,何怕無辭?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有人向朝廷舉報司馬相如幾年前出使西夷時有受賄行為。漢武帝為表示自己并不偏坦,下令撤掉司馬相如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