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誰曾吊足唐太宗胃口令其三顧茅廬 后來官至宰相?

2017-03-23 09:33:1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馬周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nóng)民家庭,幼時父母雙亡,靠寄居在親戚家長大,童年的苦難經(jīng)歷令馬周刻骨銘心,他立志奮發(fā)圖強,改變自己的命運。馬周

馬周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nóng)民家庭,幼時父母雙亡,靠寄居在親戚家長大,童年的苦難經(jīng)歷令馬周刻骨銘心,他立志奮發(fā)圖強,改變自己的命運。馬周知道,窮人家的孩子要想翻身,唯一的出路就是拼命地讀書。為此,他夜以繼日地攻讀詩書,不到二十歲便學富五車,胸有甲兵。可是,馬周生性狂放不羈,又有些恃才傲物,周圍的人都不太喜歡他,因而一直郁郁不得志。

武德初年,馬周終于在鄰郡謀得了一個職位,然而他并不滿意,認為這是大材小用,不足以發(fā)揮自己的才能,于是他得過且過,不理政事,終日游山玩水,以酒為樂。博州刺史達奚恕知道后,十分生氣,罵他不是做官的料。馬周本來就很自負,哪受得了這種委屈,一怒之下,他辭職而去,周游于齊魯一帶。在這段時間里,馬周明白了一個道理,要想有所作為,就得去京城發(fā)展,因為那兒有廣闊的天地,有求賢若渴的明君圣主。

不久,馬周來到長安,投靠到中郎將常何的門下,盡管常何的官職并不高,但他卻是太宗皇帝寵信的人。當年的玄武門政變,常何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只要取得他的信任,以后有很多的機會見到皇上。就這樣,馬周在常府安頓了下來。

時間一晃就到了貞觀三年,那一年天下大旱,災(zāi)情十分嚴重。唐太宗心急如焚,多次率百官求雨,還極為虔誠地譴責自己。然后這些努力并未緩解災(zāi)情,無奈之下,唐太宗只好召集群臣商議對策,他下令,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都必須指出朝廷政令的得失,并提出幾條行之有效的措施。

常何聞言,愁眉不展。他乃武將出身,斗大的字識不了幾籮筐,讓他舞文弄墨,簡直比登天還難,但皇帝的命令又不得違抗,常何急得茶飯不思。馬周得知情況后,不覺眼前一亮,這正是一個展現(xiàn)自己才能的絕佳機會,于是主動請纓,答應(yīng)替常何寫這篇奏疏。常何十分感動,視馬周為知己。

不一會兒工夫,馬周就洋洋灑灑地寫出了二十多條切實可行的建議,并且文辭優(yōu)美,條理清晰。第二天,常何便把馬周撰寫的奏疏呈給皇帝觀看,太宗閱后,大吃一驚,每一條建議都有理有據(jù),發(fā)人深省,絕非紙上空談。太宗深深地震撼于這篇奏疏,他知道常何并不擅長文字,這一定是別人代寫的。常何見太宗心生疑慮,便老老實實地道出了實情。太宗沒想到常何的門下竟有如此奇才,他又驚又喜,立刻命人到常府請馬周入宮。

為了彰顯自己的賢能,也為了考驗太宗的耐心,馬周并沒有立即隨使者入宮,而是找了個理由婉言謝絕了?;实垡娛拐擢氉詺w來,又派出第二批人去請,但還是沒能請到。常何嚇得直冒冷汗,心里暗罵馬周不知好歹。太宗仿佛鐵了心,他非但沒有生氣,還派出第三批人去請。這個馬周架子也夠大,直到太宗派出第四批使者,他才半推半就地來到皇宮。

一番交談之后,太宗發(fā)現(xiàn)馬周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立刻委以重任,讓馬周到掌管機要的門下省任職。從此以后,馬周官運亨通,從監(jiān)察御史一直做到了中書令(宰相),還兼任皇太子李治的老師,為唐朝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被唐太宗譽為“鸞鳳凌云,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

貞觀二十二年,馬周因病去世,臨死之前,他命家人把他這十幾年給皇帝的奏折統(tǒng)統(tǒng)燒掉,他說:“春秋戰(zhàn)國時的管仲和晏子因經(jīng)常數(shù)落國君的錯誤而出名,我不想做這樣的人?!瘪R周死后,唐太宗為他舉行了規(guī)格很高的國葬,并特別把馬周的遺體葬在自己的皇陵。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