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冷血曹操為何要置頭號大功臣于死地?
《三國志》:荀彧不贊成曹操“宜進爵國公”,“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在則說荀彧“以憂薨”,“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對于曹魏頭號大功臣荀彧之死,一直是個讓人難以理解的神秘事件。網(wǎng)絡上正統(tǒng)的看法多肯定他是因反對曹操自立為公加九錫,也就是反對曹操篡漢而被迫自殺的。這種觀點褒譽荀彧是有理想的人,也就是屬于殺身成仁的英烈了。
不過這個觀點很可疑。荀彧不可能屬于反對曹操篡漢的人物,更不可能是漢朝的殉葬者。理由主要有下面三點:
一,荀彧是曹氏成帝業(yè)的主要策劃者荀彧一生為曹操制定過無數(shù)重要謀略,其中不少明顯地為曹操建帝王之業(yè)服務,荀彧自己也直接了當?shù)谋砻鞔它c。下面的例子就很清楚,興元二年荀彧勸曹操建立自己的根據(jù)地時,他說:“昔高祖保關中,光武據(jù)河內(nèi),皆深根固本?!苯ò苍陝癫懿儆瓭h獻帝時說:“昔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痹趧癫懿俳⒏鞣N制度時,以舜、漢高祖及光武帝為例說明其重要性。再三以開國帝王為榜樣說服曹操,以義帝比喻漢獻帝,其含意是很清楚的。荀彧沒有以齊桓公的尊王攘夷霸主之業(yè)來勸說曹操,更不是用周公的王道,而是明明白白地以輔佐開國之君的架勢在為曹操服務。否則他是不會接二連三的以開國帝王來激勵曹操的。像荀彧這樣具有極高智慧的大謀士,是不會再三用詞不當而造成誤會的。只能說從一開始荀彧就是以助曹操一統(tǒng)天下成帝業(yè)為己任。
二,荀彧從沒有真正為漢獻帝服務曹操迎來漢獻帝后,荀彧就任皇帝的侍中兼尚書令,也就是任獻帝的親近的高級顧問,并管理奏章詔書等,擔任著類似于秘書長的職務。這當然是按曹操意思任命的。曹操常年在外征戰(zhàn),留荀彧在京城為他控制皇帝。荀彧也確實不辱使命,獻帝只能是聽話的傀儡,曹操可以放心在外打仗。在荀彧任此職的十七年中,沒有他為獻帝的利益出謀劃策的任何記錄,未見他為獻帝作任何好事(除了建議曹操迎獻帝來當工具之外),只有他不斷為曹操出各種極高明策略的記載。一生如此,而在最后殉難,太不合邏輯了。如荀彧有為漢朝皇帝服務之心,雖然不可能使東漢避免滅亡,但是,改善獻帝的處境,以荀彧之高明,使獻帝生活的舒暢點,稍有點安全感,在位時間稍長一點,可能性還不能說絕對沒有。
三,東漢滅亡沒有殉難烈士在董卓之亂后,漢朝實際上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文臣武將都有各自的“主公”,有不少人是絕對忠于自己的“主公”的,早把皇帝忘在腦后了。例如,袁紹的謀士沮授、審配都被看作忠烈之士,為袁氏盡忠。審配更是在臨刑刑前大呼,我主在北方,要面朝北方去死。在他心中確實把袁紹的豬狗般的兒子當自己的主子,而完全沒有南邊的漢朝皇帝。在董卓之亂后,找不到一個真正為漢殉難的烈士,在這樣大環(huán)境中,突然冒出荀彧這么一個殺身成仁的英雄,實在是不合常理。
根據(jù)以上幾點,真是無法以有理想、品德高尚等詞匯來描述荀彧之死。但是,當董昭向荀彧談及準備進爵曹操為公及加九錫時,荀彧的確表示不同意,而且,從時間上看也確實和他的死有某種因果關系,荀彧死后第二年,曹操就為魏公加九錫。和以上所講似有矛盾。究竟荀彧死因是什么?前面已經(jīng)講了,荀彧一生就是為曹操一統(tǒng)天下成帝業(yè)而殫精絕慮漚心瀝血,怎么在曹操要跨出關鍵一步時卻不贊成呢?很可能不是原則上反對,而是策略上有不同意見。
這個不同意之處可能有二:一是一統(tǒng)大業(yè)尚未完成,南邊還有孫權、劉備、劉璋等。在荀彧看來,可能改朝換代的時機尚未到。曹操自己也可能是這樣看,他并未在生前當皇帝。二是加九錫是王莽在篡漢前玩過的把戲,王莽的名譽極差。很可能在荀彧的觀念中,要成帝王大業(yè)是不應該學王莽,而應以一種看似更高明的手法。本來,這樣的分歧倒不一定會成為死罪,但是,由于曹操的疑心極大,越老越重,任何和他意見不一致都會引發(fā)他高度懷疑。另一方面曹操也可能以為當時有必要、也有可能進一步加重自己的權威和地位。這樣,荀彧就很難活下去了。據(jù)《三國志》中裴注引《彧別傳》中說,荀彧想借他犒勞軍隊的機會和曹操面談,但被曹操“揖而遣之”,拒絕了。荀彧想談什么?不知道,有可能和加九錫等事有關。曹操拒絕和他談,說明曹操已經(jīng)有了置這個頭號大功臣于死地的決心了。雖然荀彧曾被他譽為自己的張良,結為兒女親家,斷言“天下之定,(荀)彧之功也”,曹操也不會手軟。能力越強,功勞越大,威望越高,像曹操種人一旦起疑,處理起來只會更狠。荀彧實際上是死于曹操的多疑和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