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 其實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明永樂皇帝朱棣一直是坐鎮(zhèn)北方,穩(wěn)居北京,為什么會一反常態(tài)突然間把目光轉(zhuǎn)向了海洋呢?而又為什么在鄭和下六次下西洋后就終止了這一行動,不再讓他出使了?
對此大多研究者稱(學生的歷史教材也這樣寫)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大明朝的國威,招引各國前來朝貢,同時也進行大量的貿(mào)易活動,從而促進中國同“西洋”各國的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
但也有學者說,這其中暗含了一段不為人知的隱情,相傳這是靖難之變后明成祖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皇帝所采取的行動之一,而與西洋進行交流只不過是個幌子而已,此話有可信之處,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靖難之變”:
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這時候的建文帝,尚且年幼,各地藩王又都是皇帝的叔叔輩,擁有著軍政大權(quán),可以說是弱君在朝,而強藩在外。建文帝深感不安,就采納黃子澄、齊泰等人的“削藩”意見,想以此鞏固自己的地位。
隨后燕王朱棣以“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惡”為名義起兵謀反,直逼南京,號稱“靖難”。內(nèi)戰(zhàn)持續(xù)了四年,終于在建文四年,朱棣攻占了南京,建文帝從此下落不明,朱棣登上了皇位,將都城遷往北京,自稱明成祖,改年號“永樂”。
叔父奪了侄兒的皇權(quán),當然是要擔當奪嫡和篡位的罪名的,名正言順的皇帝尚在世,并且出逃了,無疑對朱棣的地位是個很大的威脅。一方面,他為了安穩(wěn)人心,發(fā)布建文帝去世的詔書;另一方面暗地里根據(jù)傳言中的蛛絲馬跡,去到處苦苦尋覓,于是就引出了很多明察暗訪建文帝的故事。
有說法稱他是從地道之中逃出去了,也有的說他削發(fā)扮成和尚模樣藏到了某個寺院中,還有說他化裝后南逃一直在海外飄流。總之,建文帝沒死的種種傳說就這樣傳播開來了。
明成祖為尋找建文帝下了好大的力氣,他曾經(jīng)派親信拿著御制詔書,在尋訪仙人張三豐的名義下行遍天下州郡鄉(xiāng)岜,21年暗地查訪,還派太監(jiān)鄭和,六下西洋尋找也達28年之久,真可謂用心良苦?。?/p>
建文帝失蹤之謎在1991年得到解開。上海史學工作者徐作生經(jīng)過一年考證后認為,當年建文帝出逃后,曾藏于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nèi),不久又轉(zhuǎn)移到穹窿山皇駕庵,直至1423年病歿于此,葬在皇駕庵后的小山坡上。
這就解釋了三保太監(jiān)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就停止了,因為明成祖已經(jīng)知道建文帝死了,這才放下心來。所以再做任何訪察都沒有必要了。
鄭和后來又第七次下西洋,不過已經(jīng)是宣德五年(1430年)進行的,是在明成祖死后,已經(jīng)不是明成祖的命令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原因,終于大白于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