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曹操在三國最強 為何不稱帝?
說到三國,我們必須要說到曹操,大凡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曹操的形容,一個奸詐的白臉,曹操是一個奸詐之人,雖然臉長得白,但心是黑的,果真如此嗎?
有人說,書上是這樣說的,民間老百姓也是這樣傳的,其實這應該是一個千古冤案,曹操被世人冤枉了一千多年,相比劉備和孫權,曹操只是稱王而已,只做了一個魏王,而劉備呢?孫權呢?他們都稱帝了。
曹劉孫三人都在世時,曹操一方是最強大的,但他只是挾天子而已,并沒有稱帝,也沒有冒天下之大不韙建號改元,這是不是曹操的野心不夠大,他并不想稱帝?很明顯,不可能是這樣的。
有人說曹操逝世后,在墓碑上所著“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他只想當一個漢朝的征西將軍嗎?曹操少年之時,他的愿望或許真是如此,但后來他立定中原,擊敗袁紹,剿滅張繡,這一步步走來,他抵不住權力的誘惑了。
曹操的野心一直是囊括天下,他并不是漢室的忠臣,他逼迫天子給他加九錫,漢高祖劉邦曾留下祖訓:異姓不得稱王,但曹操稱王了,所以他的野心天下人皆知,他只是打著忠于漢室的旗號,欺騙那些忠于漢室的人為他效力,比如荀彧就是被他欺騙得最深的一個。
曹操為什么不稱帝呢?他到底是個忠臣還是奸臣呢?封建統(tǒng)治的地方階級來看,曹操無疑是個奸臣,因為忠于漢室的所有人都反對他,包括皇帝都反對他,但曹操也說過:如果這世界上沒有我曹操,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啊。
從曹操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并不是曹操不想稱帝,也不是天下悠悠之口阻止他稱帝,而是他自己阻止了自己,曹操為人具有兩面性,因為他明白,漢室已經(jīng)是扶不起了,他失去了做忠臣的信心,所以只能做一個奸臣。
在小編看來,曹操跟諸葛亮二人倒是很像,他們都是漢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都想盡心竭力輔佐漢室,無奈二人都不能完成自己的理想,諸葛亮選擇了一路走到底,而曹操卻換了一條路來走罷了。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是站在揚劉貶曹的角度而寫的,實際上三國的曹操和諸葛亮兩人的政治理想是相同的,不能因為一本小說就說諸葛亮是忠,曹操是奸,這樣的判斷,未免太過武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