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揭密 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幕后真相

2017-05-11 19:55:5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少年懸印” 無論對于東西方歷史,1644年都可謂決定命運走向的一年。在英格蘭,克倫威爾指揮的英國國會軍在7月2日于馬斯頓荒原一舉擊潰王

“少年懸印”

無論對于東西方歷史,1644年都可謂決定命運走向的一年。在英格蘭,克倫威爾指揮的英國國會軍在7月2日于馬斯頓荒原一舉擊潰王軍,這次轉折性的勝利導致5年后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走上了斷頭臺。萬里之遙的中國,史書上這一年紀年有崇禎十七年、永昌元年、順治元年,此外還有一個地方政權大西朝大順元年。

《明史》記載,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7天后,李自成就率領百萬大軍出西安,渡黃河,分兵兩路長驅北京。此時關外滿清數(shù)十年的襲掠已經(jīng)讓明王朝北部邊防搖搖欲墜,而1641年明朝又遭遇“三百年來未有之饑荒,父子相食”的境況。1644年一年之內(nèi),紫禁城的龍椅上坐過三個皇帝,直接促成這一歷史的人物,正是吳三桂。

吳三桂能夠成為影響歷史的人物,不得不追溯他的發(fā)跡史。其父吳襄為明將,而吳三桂在十六七歲時就應試武功并中得武舉,《庭聞錄》里說他“自少為邊將”。他的教生陳邦選也說他“少年懸印”。

史書說吳三桂勤于讀書習武,“終日無惰容”。他年少讀《漢書》,被“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取妻當?shù)藐廂惾A”這兩句話深深打動。不過李治亭認為,吳三桂能夠迅速升遷,乃由于他家與關東豪族祖大壽一家有親戚關系。

忠孝和背叛

然而在決定明清戰(zhàn)爭命運的松山?jīng)Q戰(zhàn)中,吳三桂前后表現(xiàn)卻判若兩人。在初戰(zhàn)中,洪承疇在小勝后上報朝廷的奏章中稱贊:“吳三桂英略獨擅,兩年來,以廉勇振飭遼兵,戰(zhàn)氣倍嘗,此番斬獲功多?!?/p>

然而在此后決戰(zhàn)中,他卻未能和主帥兼老師的洪承疇同命運,反而擅自撤逃。盡管他布置有方,成為戰(zhàn)爭中損失最小的一部,以至清太宗贊嘆他:“吳三桂果是漢子!

得此人歸降,天下唾手可得矣?!比欢鵁o論如何,一向被明朝視為“敢戰(zhàn)”的他在決戰(zhàn)中逃之夭夭,李治亭認為實在“難以解釋,而最終他竟沒有受到朝廷處罰,也同樣令人意外”。

事實是,當吳三桂遲遲抵達河北豐潤,崇禎皇帝已于前日自縊于煤山?!睹骷颈甭浴酚涊d,吳三桂于是感到再去勤王已沒有實際意義,馬上撥轉馬頭會師山海關。在崇禎下令吳三桂入關前,為反駁吳三桂有降清之意的謠言,吳襄曾很肯定地說:“三桂忠孝,必不至此?!?/p>

明人看重“求忠臣于孝子之門”,在與清軍抗戰(zhàn)的最前線寧遠,城內(nèi)至今保存著祖氏兄弟在明帝批準下修建的雄偉石坊。上面“忠貞膽智”、“登壇駿烈”所贊頌的,正是在抗清前線與清軍死戰(zhàn)數(shù)十年,被俘降清,之后反清投明,最后再次在絕境中無可奈何就縛于清軍的祖氏兄弟。與祖氏兄弟相比,吳三桂顯示出更大的矛盾性。

他曾冒死殺入清陣拯救父親,卻也能“沖冠一怒”而與父親的生命決裂;他曾在與剽悍的八旗兵作戰(zhàn)中贏得明清雙方贊頌,卻也會在決定兩國命運的決戰(zhàn)中拋棄恩師統(tǒng)帥全身而退;他曾在錦州城下用對清兵的戰(zhàn)斗來回應恩主加親戚的祖大壽來信招降,表現(xiàn)出在明王朝危難時刻對朝廷的忠誠。

到底是吳三桂因一個女人投降了清朝,還是李自成、劉宗敏因一個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權,誰自種了更大的悲劇和遺憾,實在一目了然。此前吳三桂多次受清朝勸降卻未同意,而吳三桂因陳圓圓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清兵)進關,共殲‘李賊’”。

《平西王吳三桂傳》記載吳三桂在清兵統(tǒng)一全國后對當時決策的回憶:“正值闖賊構亂,召衛(wèi)神京,計不能兩全,乃乞師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實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棄李自成的和解而導致父親和全家被殺,最終一心復仇,終與陳圓圓團圓。

從降李到乞兵的劇變

削藩和叛清:反復無常的悲劇

后來的乾隆皇帝對吳三桂極力要求入緬甸消滅永歷皇帝的目的評價說,吳三桂堅決要求消滅永歷皇帝,無論是招降緬甸、攻擊李定國還是招降白文選,都是出自他的策劃。但是他的策劃哪里是為我們國家考慮!……“彼之為宣力,皆所以自為也!”

簡單將吳三桂稱為“逆賊”和“逆臣”的說法,僅僅是康熙以來清朝給吳三桂作出的結論。無論是生前謀反的吳三桂還是壽終正寢的洪承疇,在天下平定、開始大力宣揚“臣節(jié)”的清朝中葉,所有曾經(jīng)備極哀榮的前明降臣大多被清朝列入“貳臣傳”。

“吳三桂這個人,因為反復無常,見利忘義而備受人們譴責?!钡抢钪瓮ふJ為,“將戰(zhàn)爭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也有違歷史事實,是不公道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