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順治皇帝為何堅持廢掉他的第一任皇后孟古青

2017-05-27 19:24:2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子)的女兒,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14歲的

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子)的女兒,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14歲的福臨開始親政,同時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據(jù)史書記載,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姿色出眾,聰明多智,但僅當了三年皇后福臨就要廢除掉他。

福臨(順治)是清王朝入主中原、君臨全國的第一代皇帝。他6歲登基,24歲病死。福臨的母親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女兒,即歷史上有名的孝莊文皇后。

福臨和他的父親皇太極一樣,也十分重視與蒙古諸部的和親。有關(guān)資料顯示,福臨共有14個具有名位的嬪妃,其中蒙古族后妃就占6人;共冊封3位皇后,其中有2位來自蒙古科爾沁部。

廢后博爾濟吉特氏是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子)的女兒,皇太極的孝莊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八年(1651年)八月,14歲的福臨開始親政,同時冊封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據(jù)史書記載,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姿色出眾,聰明多智,但僅當了三年皇后福臨就要廢除掉他。

《美人無淚》中的順治皇帝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后被廢,降為靜妃

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大學士馮銓、陳名夏、張端、劉正宗等人從禮部諸臣整理歷代廢后事例的做法中,得到了福臨準備廢掉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信息。他們紛紛上疏勸諫福臨說:“皇后母儀天下,關(guān)系甚重。前代如漢光武、宋仁宗、明宣宗,皆稱賢主,俱以廢后一節(jié)終為盛德之累。望皇上深思詳慮,慎重舉動。”但福臨的態(tài)度非常堅定,不僅嚴厲斥責馮銓等人不明事理,沽名釣譽,而且當天就奏請皇太后,將皇后降為靜妃,從中宮改居側(cè)宮。(這個馮銓的墳?zāi)咕吐裨诜可絽^(qū)燕山辦事處的羊耳峪,可惜被破壞的不成樣子了。)

同時,福臨又要求禮部立即討論廢后一事。當時,禮部尚書胡世安、侍郎呂崇烈、高珩上疏勸福臨慎重考慮,并說福臨的“圣諭”中沒提到此事和諸王大臣商量過,如果不公開宣布,那么中外不會知道廢后之事,如果公布此事,那么中外就會對此大加懷疑,妄自揣測,產(chǎn)生誤會。

或許福臨也覺得此事在程序上有漏洞,于是便令諸王大臣們進行討論,結(jié)果禮部員外郎孔允樾及御史宗敦一、潘朝選、陳茉、張暗、杜果、聶階、張嘉、李敬、劉秉政、祖永杰、高爾位、白尚登、祖建明等14人也都堅決反對,上疏力爭,希望福臨能收回成命。其中孔允樾所言尤切:“偶聞廢后一事,不覺悚然。然及見馮銓等奉圣諭內(nèi),有故廢無能之人一語,更為驚駭。竊思天子一言一動,萬世共仰,況我皇后正位三年,未聞顯有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且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臣考往古,如漢之馬后,唐之長孫后,敦樸儉素,皆能養(yǎng)和平之福。至于呂后、武后,非不聰明穎利,然傾危社稷,均作亂階。今皇后不以才能表著,自是天姿篤厚,亦何害乎!為中宮而乃議變易耶!設(shè)皇后必不諧圣意,亦可仿舊制,選立東西二宮,共襄內(nèi)治,若夫廢后一節(jié),千古典禮所在,一時風化攸關(guān),實有驚人耳目者。且皇上親政以來,天下以為堯舜復生,今忽有非常之舉,傳之圣子神孫,豈開國之主所宜有耶?臣思皇上,天下之父;皇后,天下之母。父有出母之議,為人子者,即心知母過,尚不免涕泣以諫,況絕不知母過何事,又安忍緘口嚴父之側(cè)而不為母一請命乎?”

福臨又令諸王、貝勒、大臣們集體討論,討論結(jié)果還是不同意福臨廢后的動議,仍然主張皇后正位中宮,并建議再分立東西兩宮。福臨更加氣惱,命令大臣們繼續(xù)討論,并諭示孔允樾主動認錯??自书衅扔趬毫?,只好引咎自責,表示支持福臨。這樣,諸王大臣再開會討論時,都表示完全按照福臨的意見,廢掉博爾濟吉特氏。

關(guān)于博爾濟吉特氏被廢的原因,按照福臨當時對眾大臣的說法,理由非常簡單,就是皇后“無能,故當廢”。其實,這只是福臨廢后的借口,必有其他原因。福臨是鐵了心要廢后,連孝莊都挽回不了。在侄女和兒子之間,在家務(wù)與國政之間,孝莊到底還是選擇的后者,于是有了福臨這樣一紙詔書:自古立后皆慎重遴選,使可母儀天下。今后乃睿王于朕幼時因親定婚,未經(jīng)選擇,宮閫參商已歷三載,事上御下,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謹于八月二十五日奏聞皇太后,降為靜妃,改居側(cè)室。

用“未經(jīng)選擇”打馬虎眼,蓋幾個大帽子,降為靜妃。這位世祖廢后從此便走出我們的視野,再也難尋蹤跡,不僅任何史冊中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她的名字,就連整個東陵里都不知她魂歸何處。按理,雖即便是廢后,但好歹是靜妃,她應(yīng)該葬在孝東陵里才對,可是找遍孝東也沒有找到她的陵寢。

這也是福臨以廢后的形式報復睿親王多爾袞。我們知道,多爾袞為“攝政王”時,以“皇父”自居,為了更有效地控制福臨,便親自為福臨選定了博爾濟吉特氏。盡管福臨心中不滿,但懾于多爾袞的威勢又不敢公開反對,只好違心隨從。當時多爾袞獨攬軍政大權(quán),培植私黨,排擠異己,以致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只知有睿親王一人,而不知道還有個小皇帝福臨。由此福臨對多爾袞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死后,福臨在徹底清算多爾袞罪狀的同時,又直接把對多爾袞的怨恨遷怒于多爾袞選定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身上。

這個皇后可就倒霉透頂了,真應(yīng)了一句古話:“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表面原因是說她奢侈,曾有記載說她因為吃飯的餐具中有一件不是金子做的就大發(fā)脾氣,而順治偏就是一個喜歡簡樸的人,所以兩個人的矛盾就開始升級。福臨自己卻說因為皇后無能所以要廢掉,他這個理由連下面的朝臣都有質(zhì)疑,禮部員外郎孔允樾有這么一番話來回應(yīng)順治:“皇后正位三年,未聞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后世之心?君后猶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過,猶涕泣以諫;況不知母過何事,安忍緘口而不為母請命?”

是啊,都不知道有什么錯,來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要廢掉皇后,大清皇后一國之母難道能說廢就廢?可是,福臨是皇上,已經(jīng)沒有了多爾袞擋道,皇上已經(jīng)掌權(quán)了。所以,福臨廢除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實際上是報復多爾袞的方式之一。還有就是博爾濟吉特氏的嫉妒心太強引起了福臨的極大反感。

福臨在其所撰的《端敬皇后行狀》中說博爾濟吉特氏“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弗端,且嫉刻甚,見貌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雖朕一舉動,靡不猜防,朕故別居,不與接見”?!肚迨犯濉ず箦鷤鳌芬舱f她“又妒,積與上忤”。由此可見,博爾濟吉特氏妒心太強,對福臨的干預也是太多,使福臨大為反感,進一步堅定了他的廢后決心。再就是很多人提到福臨(順治),自然的反應(yīng)就是神話般的孝獻皇后董鄂氏(先生著的《順治與鄂妃》一書1986年出版),董鄂氏福臨的弟媳,福臨一生最愛的女人??梢哉f有了董鄂氏,更加堅定了福臨廢后的決心。

可憐的博爾濟吉特氏這個高貴的蒙古族女人,是她的高貴的出身成為了毀掉她一生的枷鎖。因為她是孝莊的侄女,博爾濟吉特的格格,被卷入那個深不見底陰謀詭計叢生的深宮之中,面對一個沒有任何感情基礎(chǔ)的所謂的‘丈夫’,她的困境可謂多多。但她沒有積極的應(yīng)對方式,而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妒、鬧、奢,再加“無能”(先生推測是滿語和漢語都說不好。),當然出于劣勢。須知,雖然你出身在高貴的科爾沁博爾濟吉特家族,但你的丈夫不是別人,正是當朝的皇帝,天下最有權(quán)威的人,和他鬧掰了,還能有好下場!

再加上福臨從小被多爾袞壓制,逆反心理想來必然比一般人都重很多,對于這個被強塞給他的妻子,自然不會有什么好感。博爾濟吉特氏代表的是多爾袞給予福臨的侮辱,代表的是孝莊加在他身上的枷鎖,這個可憐的女人是擔了多爾袞的干系,這方面看她何其無辜!她究竟做錯了什么呢?她得眼睜睜看著丈夫娶了弟媳,她既恨又無奈,都是帝王無情,可是她偏偏遇到一個癡情的帝王,卻不是為自己癡迷。應(yīng)該說,她即便沒有被廢,日子也是不好過的??傊枬厥媳粡U的原因是比較復雜的,但她被廢了,“靜”了,先生推測應(yīng)該是改信佛教了。這方面有蛛絲馬跡可尋。當時順治在皇宮接見五世班禪,后宮嬪妃都參與了,其中包括靜妃。此后,宮廷內(nèi)外一片寵佛風氣,被冷落的嬪妃們參禪念佛是最好的消遣和精神寄托,在這種情況下,靜妃遁入佛門是完全有可能的。死后燒化,了無痕跡,也許這是不錯的歸宿。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