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皇帝為什么一定要殺死親生兒子?
雍正帝與三阿哥弘時的關系,反映出在公開實施秘密建儲初期,清帝家庭因皇權傳承問題,仍舊引發(fā)出父子間的激烈沖突。
雍正的兒子中活下來的只有三個人。弘時作為雍正實際意義上的“長子”是有很多官員巴結(jié)他的,這在雍正看來是十分忌諱的。已經(jīng)成年的弘時在思想上和觀念上都已定型,況且雍正繼位之初他免不了有成為太子的希望,但是后來雍正卻兩次派弘歷去祭祖已經(jīng)說明了雍正有意傳位于弘歷。弘時太子之位落空,內(nèi)心難免不忿,所以和雍正的矛盾就越來越深。加上弘時在行為處事上和雍正的政敵胤禩有著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雍正就愈加瞧他不順眼,估計弘時后來做了什么讓雍正忍無可忍的事情所以雍正下令讓弘時去做胤禩之子。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甫登皇位的乾隆帝頒諭:“從前三阿哥年少無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皇考特加嚴懲,以教導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誼,似應仍收入譜牒之內(nèi)。著總理事務王大臣酌議具奏?!?/p>
因為雍正本身子嗣稀薄況且已經(jīng)將他逐出皇宮,他大勢已去根本沒有將他殺死的必要。而弘時命運不濟,因為胤禩被雍正削除宗籍所以他也被連帶削宗離籍,從皇子到被貶為平民對他來說也是不小的打擊,其心境可想而知,所以很大的可能弘時由于抑郁死于雍正五年。
雍正帝像所有帝王一樣,極其重視生前身后的聲譽與評價。例如,他極想置允禩、允禟等人于死地,但又要千方百計通過眾臣之口道出,在處置允禩等人的過程中,試圖扮演一個被動角色,以減少后人的議論詆毀。所以,殺子之名,更是他所大忌,避之唯恐不及。姑且不論父子親情,即使從他本人的聲譽考慮,也不會做出殺子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