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貴族慶親王奕劻無才無德為何官卻越做越大
慶親王奕劻全名是愛新覺羅·奕劻,出生于1938年,是滿洲鑲藍(lán)旗人,皇室貴族,曾經(jīng)做過清朝的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也是愛新覺羅·弘歷的曾孫,而愛新覺羅·弘歷又被叫做清高宗,所以慶親王奕劻是個不折不扣的皇親國戚。
奕劻剛開始的官職是輔國將軍,之后先后被封為御前大臣、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內(nèi)閣總理大臣,他的爵位也從貝勒逐漸晉升為了慶郡王,之后在光緒二十年的時候,慈禧太后將奕劻封為了慶親王,之后人們也習(xí)慣用慶親王奕劻來稱呼他。
慶親王奕劻小時候便過繼給了慶郡王,在他十二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了輔國將軍。雖然奕劻并沒有實際本事,但是卻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太后喜歡,因此,每次慈禧和自己的弟弟通信都是由奕劻來代筆的。在同治十一年的九月份,因為當(dāng)時的同治皇帝大婚,歡喜之下將奕劻封為了御前大臣,并且給了奕劻一個郡王的頭銜。
盡管慶親王奕劻官位越來越高,但是他確實是個沒什么才能的人,職位越高,收到的非議也越多。但是慶親王奕劻始終抓著慈禧太后這棵大樹,慈禧喜歡什么,他便給她什么,慈禧支持什么,他便支持慈禧,因此他的能力雖然平庸,但只要不犯什么大錯,便會一直升官加爵下去。但眾所周知的是,慈禧的統(tǒng)治是昏庸的,因此慶親王奕劻所做的決定基本上也是昏庸的,在光緒二十七年,簽訂《辛丑條約》的便是慶親王奕劻,主張鎮(zhèn)壓義和團的也是他。中華民國成立之后,奕劻逃到了天津,之后因為舍不得慶王府中的家財,又回到了北京,但只見滿屋狼藉。慶親王奕劻死于1917年,享年79歲。
慶親王奕劻的四格格
說起奕劻,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貪,對金錢的渴望,得要斂奪無數(shù)的錢財。能貪錢的前提,就是他跟慈禧的關(guān)系不差,由于這層關(guān)系,他生下了那么多的格格,其中就有兩位常常陪同慈禧游玩。曾有一張老照片,就拍到了慈禧和四名年輕女子的合影,其中就有一位是慶親王的四女兒。
從圖片中,我們值得肯定的說這是一張真實的照片,并沒有任何的PS痕跡。而且可以看出慶親王的四女兒比我們所知曉的珍妃年輕許多,相貌極為漂亮,可以說是金枝玉葉。除了這張照片,我們也看到過慈禧出行,并且旁邊圍繞一群太監(jiān)的照片,其中就有慶親王的四女兒,哪里有慈禧,就會有她的身影,足見她深受慈禧的喜愛。
慶親王的四女兒命運最終如何,我們無從而知,就好像她的原名叫什么,至少你在百度上是搜索不到,可見資料的丟失。我們只知道她是嫁給了裕祿的第九個兒子,慶親王為何要這么做,可以說是政治聯(lián)姻,為了籠絡(luò)朝中大臣,不惜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其兒子。裕祿是誰?那就是晚清的大臣,在1898年,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可見他在當(dāng)時的權(quán)力之高,不然我們狡猾的慶親王也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對慶親王本人來說,錢財才是最重要的,女兒這些只不過是附屬品,是成全自己的砝碼罷了。身為封建時期的女性,慶親王的四女兒也好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