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審美觀受羊文化影響 最美的打扮曾是戴羊角
“羊”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古人的審美觀念也曾受到羊文化的影響。
美這一概念,直接因“羊”而產生。《說文解字》將“美”字歸入“羊”部,稱“美,甘也。從羊,從大。羊在六畜主給膳,美與善同義?!睆脑S慎這個解釋中可以看出,當時人們的審美即是“羊大為美”:羊體大肉質好,吃起來才“美”。
然而,許慎對“美”的解釋,在安陽殷墟甲骨文被發(fā)現(xiàn)后受到了挑戰(zhàn),因為甲骨文的“美”字并不是“羊大”形象,上邊并不像“羊”,而是人飾羊首的形狀,戴著羊角樣飾物,整個“美”字是戴圖騰標志的人的形象。
可見,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裝飾物來扮美了。當時最美的打扮是“戴羊角”,形成了以“羊人為美”的審美觀點。
已故古文字學家于省吾即持此觀點。他分析認為,羌、姜是羊圖騰氏族的姓氏,其結構大致也是戴羊角的人形。這一觀點在現(xiàn)代民族風俗中找到了佐證,在青海河湟一帶古羌人發(fā)源地,過年時跳傳統(tǒng)的“老羊歌”舞蹈,舞者必須戴羊角帽。另在一些少數(shù)民族宗教活動中,尚有戴羊面具跳舞祭神的現(xiàn)象。
在“羊人為美”的基礎上,近年有學者又提出一種“懷孕的女人為美”的說法。理由是,“羊”字在遠古時期是女性的象征,商代青銅器父己簋上發(fā)現(xiàn)的一個“美”最能說明這問題:上部以羊角代羊,下部是一個人的形象,上肢攤開,腆著圓圓的肚子。其圓圓的肚子,就是代表女人懷孕。
以孕婦為美,其實是古人生殖崇拜行為使然,在新疆、內蒙古等地發(fā)現(xiàn)的原始巖畫中有不少懷孕的母羊,有的畫面中獵人直接用箭對著母羊的臀部;有的將羊的雙角刻畫成橢圓形的同心圓,圓心是一個三角形的點……這些都是遠古時期人們生殖崇拜現(xiàn)象的不同表現(xiàn)形式。也就是說,無論“羊大為美”還是“羊人為美”、“孕婦為美”,都是“羊文化”在中國古代審美觀念中的多元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