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是哪個國家人 后人如何評價荊軻的行為
古時的衛(wèi)國大概是現(xiàn)在的黃河以北一帶。衛(wèi)國并不是一個實力強大的人。衛(wèi)國在公元前254就被吞并,成為魏國的一個附屬國。
荊軻是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人,祖先是齊國人。荊軻從小喜歡讀書,也喜歡劍術,具有俠義之氣。后來游歷到了燕國。和燕國田光結識,在燕國被稱為荊卿。
荊軻在衛(wèi)國時,就經(jīng)歷了國家滅亡,百姓親人分離流亡失所的情景。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動蕩,國家之間為了勢力擴張,互相吞并,不停的發(fā)動戰(zhàn)爭。荊軻因為國家之間的征戰(zhàn),沒有了祖國,沒有了歸屬,從小就厭惡君王的侵略行為,推崇和平,又有俠義之情,不喜歡欺侮弱小,畏懼強權的行為。游歷各國,親眼目睹戰(zhàn)亂的傷害,讓他心里萌生出阻止戰(zhàn)爭的種子。
荊軻在燕國,太子丹害怕秦王侵略滅國,動用豐富的財力尋找刺客刺殺秦王。荊軻本身就是習武之人,喜愛劍術,又恰巧認識了燕國的田光,由田光的引薦,接受了太子丹的任務。
荊軻提出獻出燕國肥沃土地的地圖,以及逃亡到燕國的叛秦之人樊將軍的首級,即可接近秦王,取得秦王信任。
燕國太子丹對于取樊將軍的首級這個做法于心不忍,荊軻就親自去游說樊將軍。秦王將樊將軍家人族人全都殺光,早對秦王恨之入骨,聽到荊軻提議用他的首級換取刺殺秦王的機會,二話不說,就拔劍自刎。荊軻準備好這些獻禮以后,就在易水之地與眾多好友義士告別,踏上了刺秦之路。
二鬼戰(zhàn)荊軻
漢代初期的時候,楚元王來到彭城做藩王,他實行興文息武,崇尚儒道思想,廣招天下文人賢士。有一個名叫左伯桃的人,自幼失去雙親,有治國治民的學識,然而當時朝政一直沒有對文人重視,直到五十多歲了,也沒有外出求官。左伯桃聽到楚元王遍尋賢才的消息后,決定前往楚國。
他獨自一人戴著一卷書籍上路,時值寒冬,天上又下起了雨,左伯桃走了一天,天黑的時候看到前面竹林里有一個屋子,里面亮著燈,于是他上前敲門希望求宿。哪知這屋子的主人也是一書生名叫羊角哀,同樣從小沒有了父母,四十多歲了唯獨對救濟蒼生感興趣。兩人越來越合意,就決定結拜兄弟。
左伯桃勸說和他一起去求取功名,羊角哀同意了,等到天氣晴朗的時候,他們帶了一些干糧出發(fā)到楚國。兩人連夜奔波,然而路途遙遠,天下起大雪,干糧也將用盡。于是左伯桃對羊角哀說讓他獨自一人帶上干糧上路,說完左伯桃故意摔倒讓羊角哀去找石頭給他坐下休息,等羊角哀回來的時候,左伯桃把衣服脫了下來,躺在雪地上,交代羊角哀穿上他的衣服趕緊到楚國去。交代完,左伯桃就凍死了。羊角哀傷心離去。
到了楚國,羊角哀用自己的學識換來了楚王的賞識,得到了豐厚的賞賜。羊角哀拒絕了楚王的封官,馬上趕回來找到好友尸體,選了一塊風水吉祥之地,安葬了好友。羊角哀也一同住在墓地旁,守著好友。哪知有一天,左伯桃托夢給羊角哀,說在陰間被荊軻的鬼魂欺負,對打不過。羊角哀夢醒,想到好友被荊軻欺負,于是也自盡在墳前說要一起對抗荊軻。
對荊軻的評價
荊軻這兩個字被世人所知,皆是因為他的刺秦壯舉。刺秦失敗,他慘死秦宮,秦王也被嚇得心驚膽跳,把所有和荊軻有關聯(lián)的人都誅殺,也加速了燕國的滅亡。荊軻刺秦,勝則名垂千史,敗則連累眾人。
因此后人對荊軻刺秦失敗也多有譏諷之聲。北宋蘇洵說荊軻的失敗加快災難的降臨,南宋鮑彪認為荊軻根本不足人道,清朝朱熹認為他是匹夫之勇,他所做的事情沒什么值得稱贊。但是肯定他的人也很多,比如司馬遷認為荊軻志向高遠,就算輸了也是偉大。刺秦并非易事,評論卻很容易。后代的人對前代的人物品評論足實在不為奇怪。
我覺得看待一個人,還是得看用什么標準。如果是從個人生存來看,那么,荊軻無疑就是一個死士的精神。戰(zhàn)國因為國家滅亡戰(zhàn)亂頻繁,所謂亂世出英雄,所以當時具有英雄情懷的大有人在。隱士,刺客,謀者各種奇人異士都爭相出現(xiàn)。看歷史資料,荊軻并沒有過多家室子侄拖累,他覺得精神太子丹的委托,一定是荊軻愛國之心使然。
如果從宏觀來看,荊軻最終并沒有成功,首先就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情,連累了所有參與的人,還有燕國更加完蛋,畢竟荊軻是借著燕國使者的身份行刺秦王的。其次,荊軻思慮過多,按歷史記載荊軻并沒有馬上想刺死秦王而是等待機會想逼迫他退還燕國土地,為什么其他刺客能容易完成任務,也許是因為刺客的目的就是取人性命。由此看來荊軻不是一個失敗的刺客。